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200710081202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突飞猛进,高校德育工作随着经济的悄然兴起而产生了变化,高校德育工作对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作用突出。本文从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着手,探讨做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德育工作 问题 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在产生变化。在21世纪的竞争中,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和核心力量,拥有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能处于主动地位。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教育起着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而其中思想道德教育尤其突出,一个科技工作者的道德水准如何,直接影响其能否较好地从事创造性工作,以及能否将科研成果正当有效地运用。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离开了人的现代化德育培养,知识、技术的创新便较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直接关系到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德才兼备的情况,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部分群体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只着重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忽视学生的品德、纪律及法制教育,导致了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
  1.“重智育,轻德育”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的人才培养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向考试成绩和基本技能倾斜。这种观念的产生,直接影响并主导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倾向专业技能方面,从而忽视对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关注。而作为专业知识传授的主体,高校教育工作也受此种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则很少提及。
  2.德育教授定位狭窄,方法单一落后。
  目前高校对德育定位普遍狭窄,基本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唯一目的,同时德育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均采用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固定模式,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和思想灌输,对于非马列主义的理论则习惯于用堵塞信息的手段来防止其蔓延。这种教育方式在现今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下,既难以取得成效,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和反感的心理。
  3.德育内容缺乏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的人身观、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复杂化,而高校的德育工作内容却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不紧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较少,以灌输和强制为主要方法,倾向于向学生传递单纯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忽视学生情感体验,也扼杀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得德育工作沦为空谈。
  二
  由上可见,做好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转变现有观念,认识到德育对象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德育的出发点不是束缚人,要实现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解决学生品格的认知问题,而且要体现以理服人,尊重、关心、引导学生,最终达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可采取以下几条对策。
  1.修改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式。
  根据时代的特点来制定德育的教学内容。以爱国主义为例,在政权无能之时,爱国主义就是揭竿而起,推翻腐朽政权;在国盛民昌之时,爱国主义就是立足本职,拥护国策;在国家遭遇外侮时,爱国主义就是维护民主尊严和国家主权;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爱国主义的重点则是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以自身才智担负起富国强国的使命[1]。任何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都应该立足于历史的高度来定制,使得学生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而且具有市场经济所需求的服务、竞争、民主法治,以及开拓创新精神,成为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比较高的人。
  在教育方式方面,则要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价值取向之际,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同时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如角色扮演、困难讨论等,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社会实践,让理想的道德回归到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
  2.加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高校的德育工作,最终还是要通过教育者去实施,因此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受教师的道德、情操影响,没有好的师资队伍就不会有高的教学水平。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带来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另一方面又使得社会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社会各界和高校日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日益关注和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工作,德育工作者更应该认真学习实践,刻苦钻研,使自己在高校德育理论工作方面具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健生.面向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德育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
  [2]曾咏辉.当前高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11).
其他文献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禽白血病病毒群分为A、B、C、D、E、J等共10亚群。近年来,J亚群禽白血病在我国呈
实事求是一语,源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既为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这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互相取长补短,做好信息技
摘 要: 实验课是基础学科教学中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与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结合,而且是学习后继课程和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生物实验 常用仪器 使用方法    如何在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顺利地完成实验尤为关键。下面我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容量玻璃容器的使用方法  1.吸管  吸管是生物化学实验
摘 要: 如何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持久地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对英语课堂充满期待呢?本文作者认为要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让知识在活动中生成。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接受知识的方式。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活力课堂 充满期待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创建开放、和谐、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
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健美操表现力的各因素进行辩证分析,将影响因素分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the logical an
本文介绍了分区开拓系统的优化内容、准则和方法;提出了分区开拓系统的结构模型;应用最优化理论和价值工程方法,建立了分区开拓系统优化模型;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主系统模型的结
“川棉243”是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我国棉黄萎病为害严重、棉铃虫发生为害猖獗之期,在国家和省棉花育种攻关的研究中,采用抗黄萎病多菌抗源种质“川737”作母本,“岱15
摘 要: 自学能力是指能独立获取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会怎样学习。教师教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不教”,而让学生能独立学习。本文通过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自学能力 培养    什么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能独立获取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强不强
摘 要: 语境决定语篇,所以在英语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语篇分析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篇分析中涉及语境的有下列三个方面:首先,词和词组的语境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其次,实现语篇的语法意义的形式;再次,语篇是微命题和宏命题构成的语义整体。  关键词: 语境 阅读教学 语篇分析    语境决定语篇,而且语篇也能反映语境。语篇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语言交际。如果读者能够完全理解语篇,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