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应对高原反应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a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老师户外急救系列讲座之④
  
  美丽的布达拉宫、神秘的四姑娘山、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是每个喜爱登山运动的山友向往的地方。在欣赏壮丽风景,突破自我极限的同时,高原反应也伴随着每一次登山活动。据统计,在山难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原反应引起的。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轻松抵达高海拔地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遭受高原反应的煎熬。对于高原反应,我们既不必谈之色变,也不能轻视它带来的危害。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高原反应有个正确的认识。
  
  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机体的氧气供应等。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我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自我判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天~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就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预防措施及减轻症状的药物
  
  进入高原前严格体检,严重贫血、高血压、明显心、肝、肺、肾等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山病的机会一般大于较瘦者。
  初上高原,要减少体力活动来保护心脏,所以要严格掌握登山速度,一般在登山活动中不宜在一天内上升超过1000米。
  在进入高原前两天开始至进入高原后三天内,预防性地口服一些药物可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乙酰唑胺0.25克,2次/日。乙酰唑胺本身有利尿作用,主要用于心脏性水肿、脑水肿和消化道溃疡。预防性服用,可减少高原反应症状。乙酰唑胺的副反应是肾绞痛、肾结石、磺胺尿结晶、肾病综合症、粒细胞缺乏症(磺胺过敏)。长期服用,可造成血液中钾离子过低,需补充钾(可吃橘子或香蕉)。肝昏迷、肾脏功能减退者不宜服用。
  
  红景天是许多人们寄希望于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其功能是清热解毒,燥湿,用于肺热、脉热、瘟病、四肢肿胀。近年来,我国从红景天中分离出红景天甙,经实验证明有强心、镇静、升血压、抗疲劳的作用。红景天浸膏用于抗疲劳、增加体力及耐力,病后虚弱等。其究竟能否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笔者尚未找到科学根据。
  根据缺氧情况可加服地塞米松0.75~6毫克,分2~4次/日服用。此药在减轻高原反应缺氧时的主要作用是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以提高携带氧气能力。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滥用此药,在真正需要抢救时会降低其应有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肥胖、眼内压升高、高血压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尤其是有病毒感染者,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
  优洛芬能减轻高海拔造成的头疼,口服50毫克,3~4次/日。硝苯地平(心痛定)扩张小动脉,可以减轻肺水肿。适量镇静剂、多种维生素及氨茶碱等都可减轻症状。
  进入高原,还要注意饮食合理,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难消化的食品。特别提醒禁止饮酒。饮酒能加快心跳,给尚未习服的心脏增加负荷;饮酒能扩张全身血管,使得皮肤散热增加,于是再度加快心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心力衰竭和高原脑水肿的机会大大增加。
  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都可造成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血液黏度升高。登山时出汗量过大,加上过快过深地呼吸,体内水分消耗量增加,加重血液黏稠。黏稠的血液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供血供氧不足,不少人因此出现剧烈头疼,胸闷、气短、疲惫等症状,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所以,每天至少喝3~4升水来保证机体水分充足,血液稀释后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减少高原反应症状。水分补充合理与否,以尿量充分、尿液清澈为准,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高原肺水肿、脑水肿
  
  高原反应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健康,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并及时就地进行自救互救呢?
  高原肺水肿是常见的重性高原病,发病率在3%左右。一般在4000米以上发生,常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迟者在3~10天发病。重要的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当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抢救者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
  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气,流量6~8升/分;立刻口服呋塞米(速尿)40毫克/日。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挛、口渴等,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克,2次/日。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仅口服一次)。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水。经初步急救,病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一旦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原地区应尽量避免感冒。高原感冒时发烧温度有假象,测体温的温度常会低于实际温度1度,所以易被忽视。呼吸道感染即使很轻微,也会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因此,要加强保暖预防。进入高原后,减少洗澡次数或不洗。发现感冒初起症状,立即服用抗感冒药。若两天以后再服抗感冒药,一般已无效。
  反复发作高原肺水肿的人为易感者,男性发病比女性多5倍。如果以前已经发生过肺水肿,我们建议不要再登3000米以上的高山。
  高原脑水肿是另一种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其症状: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有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以往山友按经验来判断是否发生脑水肿,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可疑脑水肿的人走直线,来判定其定向力差否。从科学的角度说,此法不可取!发生脑水肿的患者,脑组织已严重缺氧,此时让神志恍惚的人行走,很可能立即摔倒在地昏迷。这种加重损伤的检查方法,是要冒风险的。正确的判断方法是让病人半卧位,嘱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动作能否准确。一旦不能,说明可能发生了脑水肿。
  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有条件的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可酌情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山梗菜碱(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急送医院。
  在缺氧的环境中,人们会利用加快、加深呼吸来改善缺氧状况,这样就使二氧化碳呼出量增加,导致呼吸性硷中毒。呼吸性硷中毒不仅使脑血管收缩,还可因此造成意识丧失,引发高原脑水肿。预防呼吸性硷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报纸卷成圆锥状,在锥尖处撕开一个直径1~2厘米的小孔,将圆锥状的报纸紧贴面部,使呼出的气体再度吸回来,也就是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再次吸回来,改善体内的酸碱度,纠正呼吸性硷中毒。
  
  面对高原无须勉强
  
  并不是每一个登上高原的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恢复的快慢与个体代偿适应能力有关,个体差异很大,这次没有高原反应的人也未必在下一次登上高原时就没有反应。有一些人会每次都发生高原反应,这些人就是高原反应敏感者或高度易发者。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高原反应并不是可以通过反复锻炼就可以克服的。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建议高原反应易发者不要继续登达这么高的地区,在低海拔地区健身登山一样能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
  
  讲座主持:马桂林
  197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
  1976年开始涉及战伤救护培训
  1987年开始进行自救、互救培训
  1999年考取北京市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讲师团,任副主任医师近年来多次进行户外急救知识培训
其他文献
事至今日,户外已然成为好些爱好者的精神家园,这里有人与自然质朴的交流,以及同样本真的人际交往,当然也还有基于这种简单关系下低廉的活动成本和透明的经济关系。大概基于这些原因,好些人似乎觉得“户外”这片“净土”简直容不下“肮脏”的商业,一旦有人借此捞钱,往往招至骂声一片——去年“南宁事件”的判决下来后,好些人跳出来骂娘,大多数还是所谓的“资深老驴”,以为这剥夺了他们出行的权利。不过就户外这件事情来说,
每一块石头部值得敬畏  每一次攀爬都全然忘我  从南到北,我们探访巨石的国度  我们知道只要热爱,疯抱不可阻挡风尚     风尚  阿 成    2008年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攀岩者开始背起抱石垫游走于石头的国度,随心所欲,随兴而攀。他们在巨石间开发抱石线路,就如同寻找宝藏的探险者,而发掘出一条充满乐趣与挑战的线路,与朋友一起努力完成它的时候,更是一种身心的淋漓与美妙。  抱石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多人并不明白,为什么圣人把传授道理放在传授知识、解答问题的前面,学生不是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吗?其实不然,因为我最喜欢的郭丹老师,虽然课教得也很好,但我更喜欢的是她的鼓励。那些无声的鼓励,有声的鼓励,还有行为上的鼓励,总是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这是大兴区校园戏剧节的演出现场,《三味书屋》的情景剧拉开序幕,我即将走上舞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掌声此起彼
恐怕没有什么比广袤的草原更能刺激我的神经  戈壁公路、蒙古马  茫茫沙海、塞外风  草原上有句歇后语“草原里放牧——无边无际”  那好吧,就让天生胆小的我在内蒙古的苍穹下天马行空英雄一把    灵魂战车    “从这里开往牧区的班车一天只有一班,你要赶不上就只能等明天了。”牢牢记住长途站售票员的提醒,我起个大早如愿地坐上了大巴,而且是第一排。我喜欢视线不被阻挡的感觉。视线不被阻挡,思维就不会被制约
山地运动越野赛是户外运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比赛形式。它的项目主要有山地越野跑,山地跋涉赛,山溪湖泊舟渡赛、山地自行车赛、丛林定向越野,攀岩,岩降、索滑、负重越野、沙漠穿越等。  中国重庆武隆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自2003年起已连续举办五届赛事,影响力日趋增大,2007年赛事正式更名并升级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成为国家体育总局长期主办,并向全国范围推广的一种常规性、系列式、定期性、规模性,高水平的品牌
一片清清的池塘中,时不时有几处小泡泡冒出水面,那就是鱼儿的玩笑。池水边深绿色的青苔,厚厚的一层。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绿油油,湿漉漉的,充满了生機,它们就像池塘的守卫一样,个个挺拔。秋天,池水开始高涨,看似即将溢出了塘岸。  远处的大山此刻被那火红的落日照得通红,原本洁白无瑕的云朵也被这如火般的落日照红了。这通红的“火球”远远地看上去,好像被大山当玩具一样衔在了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池水中。忽然,池塘中
暖风轻轻拂过,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城市的每个角落,温暖而优雅。我来到老师的小院里,观赏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迈入小院,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里最亮的“明珠”——“六月雪”,它的名字优雅而轻盈。看,那片片绿叶多美,叶边还“涂”着一层金黄色,好像夕陽里的余晖镶嵌在叶头,淡绿的叶脉纤细而精致,足可以比作女孩的秀发了。  每每六月时节,六月雪的叶子上就会开出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纯净得就像一片片雪花,落在一片片
户外探险:中国马术协会如何尝试在赛事方式方法中融合中国元素,以此项目推动马术运动在中国的全民发展?  成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个人男子比赛、个人女子比赛限定由业余选手参加,职业教练,选手和马工只能参加团体赛。制定此项规则的目的是把养马单位和爱马人群分离,让更多的业余选手参加比赛,使比赛更加大众化。本次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鼓励更多的女选手上场竞技。  真正马术的市场是爱马人群的市场。他们不仅
原创封面年年有,但是今年特别多——对啦,小编们过去经常会为了从图库中找不到适合的封面图片而一筹莫展,现在好了,我们的作者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摄影高手,而编辑们也开始策划自行拍摄封面。今年,我们的原创封面达到了九期,其中8月和9月的封面更是小编们专门策划拍摄的。这些或震撼或精美的封面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2008年1期  拍摄事件:峭壁的跳跃  拍摄地:犹它州Ginormou8岩壁  摄影
“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夕阳下,我牵着妈妈的手,在细软的沙滩上,留下了两串深深浅浅、大小不一的腳印……  回忆往昔,那个执着的我,那种小时候的事,总是萦绕在记忆里。  严冬的夜晚,我独自坐在书桌前,手执心爱的毛笔,点、横、撇、捺、悬针竖、垂露竖……就这样,一步步地,向着书法殿堂的深处。  屋外,狂风咆哮,锐利的雨点击打在窗户上,似乎要把窗户穿透。我的手早已冻成了胡萝卜红,母亲心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