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被生活追赶的蚂蚁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抱怨:生活太枯燥,太没有诗意。因为他们心中的诗意常常被庸常的生活所遮蔽。不过遮蔽是存在的,诗意也是存在的。罗丹说,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一个人如果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腔懂得美的浪漫情怀,也是可以很好地感受和体验到生活中无限美好的诗意的。诗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它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观照,是一种怀抱生活和感悟人生的情怀,是一种对于生活意义和价值的表达。正如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所说“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人邱籽热爱生活,体味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努力感受各种不同层次的变化,从细节处发现美,让自己的内心充满诗意。看见一只平常的蚂蚁,他就能让自己激情冲动,诗意满怀——
  它沿墙走
  小心绕过巨大的事物。瘦弱的身体
  和背上的重负
  极不对称
  我看到的蚂蚁,是昨天的那一只
  是在清晨出门
  挥动触角,和妻儿告别的那一只
  是被生活追赶
  险些被加速的车轮,碾压到尘埃的那一只
  它惊慌,匆忙
  灰头灰脸
  和世上所有的穷人一样
  总是走得那么急
  (选自《诗刊》,2014年第11期下半月刊)
  邱籽,原名邱国安,湖北孝昌人。1992年开始诗歌写作并发表作品。诗歌作品见《诗刊》《星星》《中国诗歌》《当代诗人》《广西文学》《新诗想》《诗潮》《海外诗刊》等刊物。
  诗人感悟事物是有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看花就是花、看花不是花、看花更是花。本诗共有13行,分为三小节。诗人对所看见的蚂蚁的认识也同样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诗的第一小节,看蚂蚁就是蚂蚁。“它沿墙走/小心绕过巨大的事物”:沿墙走,是蚂蚁自我保护的生活习性;小心翼翼,是蚂蚁对外界的心理反应;蚂蚁是渺小的,对它而言,地上任何事物都是巨大的,都是它不敢冒犯的,它只能绕过它们,以避免伤害。这是蚂蚁的本能。“瘦弱的身体/和背上的重负/极不对称”:瘦弱与重负,将蚂蚁的外形与压力形成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外形是看得见的,压力是诗人替它感受到的,两者是极不相称的。通过诗人简洁凝练的描绘,一只司空见惯的蚂蚁就逼真地“卑微”在读者面前。
  第二阶段,诗的第二小节,看蚂蚁不是蚂蚁。三个“那一只”构成一组排比句式,但不是简单的排比,是语意递进的排比,其诗意也在不断深化。“我看到的蚂蚁,是昨天的那一只”,昨天看见的蚂蚁,今天还念念不忘,诗人在为蚂蚁的命运担忧,可见这不是一只平常的蚂蚁,而是让诗人牵肠挂肚的蚂蚁。“是在清晨出门/挥动触角,和妻儿告别的那一只”,这分明是在写像蚂蚁一样的人,为了生活,不得不早早地告别妻儿去四处奔波的人!“是被生活追赶/险些被加速的车轮,碾压到尘埃的那一只”,这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阐释。为了谋生,他只能不停奔忙,不管脏活累活,他都要抢着干,有的活甚至有危险,他也要冒死去干。这是一个不堪生活重负却仍要不断前行的人。受“碾压”,是他的处境,而“险些”则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体味的艺术空间。
  第三阶段,诗的第三小节,看蚂蚁更是蚂蚁。在这一小节,蚂蚁与蚂蚁一样的人高度融合,统一在艺术形象之中,以蚂蚁喻指人的境况,又以人发掘蚂蚁的意义。“它惊慌,匆忙/灰头灰脸”,因为生活总在追赶它,所以它显得有些匆匆忙忙、惊惊慌慌,没有时间整理打扮自己,一脸的愁容和疲惫。“和世上所有的穷人一样/总是走得那么急”,蚂蚁如穷人一样,穷人也如蚂蚁一样,彼此映衬,彼此关照。一个“总是”写出命运的常态,一个“急”写出被追赶的所有窘迫和辛酸。这最后一句没有给读者画蛇添足之感,相反有画龙点睛之意。至此,一只艺术的蚂蚁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既不是诗人昨天看见的蚂蚁,也不是读者平常看见的蚂蚁,而是诗人心中经过一番艺术创造之后的蚂蚁,心中的蚂蚁比眼见的蚂蚁更真实更生动。
  邱籽写蚂蚁的诗不止这一首,多首诗写到蚂蚁,《诗刊》2016年5月号下半月刊发表他的《两只蚂蚁》:每当遇到沟沟坎坎/走在前面的蚂蚁,总要停下来/回头望一眼。诗人不是在写蚂蚁,而是在写他的父母:多么像我的母亲/在晚归的路上/总是要时不时地停下来,等一等步履蹒跚的父亲。彼此关照,这是父母心照不宣的习惯,更是人生路上一种令人敬仰的珍贵情感
  邱籽是一位很低调的诗人,不像有些作者发了一两首诗就认为自己真成了大诗人,他谦卑沉静,身处鄂北一个小县城,潜心写作,沉醉于与自然的对话之中,内心丰富而辽阔,情感细腻而真切。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故土为抒写对象,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却是气运丹田,匠心独运。他是一位写诗的高手,抬眼一望都是景,见物一吟就是诗,阳光、桃花、村庄、河水、田鼠、鐵轨……都在他的笔下具有生命的质感与意义。诗人刘年向读者推荐他的诗时说:“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至今依然没有过时,所以我喜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类词语,所以,我喜欢邱籽的诗。”
  [作者通联:湖北应城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主题导语】  书院,是我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是集藏书、教学与研究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完备于宋,废止于清,前后有千余年的历史。从这里走出了一个个学富五车的文化大师,绵延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书院,已成为一座传统中华文化的丰
期刊
【技法导航】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历史的、现实的、将来的或想象中的生活,真实地、艺术地再现出来的一种文体。想写好记叙文就要善于感知生活,要敏于思悟生活,要精于表达生活。  【记叙文的特点】  一、创造性。用语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转化成记叙文,本身就包含创造性因素,如果在转化的方式上能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其创造的程度就愈高。所以,写好记
期刊
引用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此手法,就是借用,将一些名言警句借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中,引用是高考作文出彩的重要路径。若是能用得巧妙,也能“偷”出精彩。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说的“文梓共采,琼珠交赠。用人若己,古来无懵”“经籍深富,辞理遐亘”。  翻开高考优秀作文大卷,不少文章都不乏吸人眼球的名言佳句。据统计,广东省考试院公布的10篇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有9篇作文引用了名人名言或经典诗词,
期刊
写高考作文就像做一道菜,要点有很多,但原料新鲜应该是最大的卖点。直白地说就是,如果某位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写了最近两个月的热点新闻事件,那么不啻于给阅卷老师端上了一道纯天然的绿色大餐。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重视素材的运用才能写出内容丰满的作文。在议论文中使用新鲜素材的好处有无数种,最基本的两点是:①这表明你是一个关注生活的考生;②阅卷老师更喜欢看到发生在当下的人物故事,那些看过千百次的历史人物已经不能激
期刊
【主题导语】  回眸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风蚀凋残的岁月,终于繁衍成恢弘璀璨、阵容强大、史蕴丰厚的方块字。汉字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歌赋,是功垂青史的史书传记,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写意,是梅兰竹菊的纸身墨影。汉字是人类的史诗,是思想奔流的河床,是凝固的音乐、飘逸的舞姿、精神的形象写真。  汉字之美,不禁让我们对祖国文字生出无限爱意。热爱祖国,从热爱汉字开始。  【选文一】  汉字之美
期刊
【主题导语】  很多人说,乡情可能是想说却总也说不明白的一种追忆或感怀,是一种难以用确切概念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乡情往往是某种缺憾的弥补,是对思念的寄托,也许是故园的影子,也许是村头的一棵柳树,也许是……  可能有人会说,乡情里可能并没有多少浪漫,朴素得近乎田野里的泥土,但我们想过没有,这种异常朴素的“情”却能让我们想到自己的“根”,她会把每位游子的心紧紧地拴住。灵魂深处的撼动,非情深不可至。远
期刊
【主题导语】  李白,作为中国诗坛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他的英名与他的诗篇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液,也融进了千百年来中华乃至世界无数景仰他、崇敬他、迷恋他的人的心中。  中国只有一个李白,中国有没有李白不一样;世界也只有一个李白,世界有没有李白也不一样。所以,李白身后说李白,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长久不衰的话题。  没有李白,中国的诗坛就少了许多豪迈奔放的成分,也少了清新飘逸的意境,他那想象丰富、
期刊
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了名人光鲜的一面,却往往忽视了他们前行路上那些鲜为人知的经历。透过名人背后那一片片风景,我们或许会明白:正是一次次的付出,才汇成了那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侯勇:军人的分量很重  在2016年春晚节目中,小品《将军与士兵》的收视率荣登榜首。这个节目结合九三阅兵和富国强军梦,用一个将军也是一个士兵的朴素道理,表达了中国军人的纪律、斗志和传承。侯勇的一段铁血独白更是掀起了作品的高潮,
期刊
一般来说,记叙文写满800字不成问题。问题是有的同学平时喜欢写超过1 200字的复杂记叙文,情节绕来绕去,需要读者静下心来细细阅读才能看得懂故事的来龙去脉。这在高考中是不适宜的,因为阅卷速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因素。高考中合适的记叙文应该是:主体情节简单不复杂,描写功夫下到“边角料”;讲故事不要跨大步,可以穿插回忆性叙述让节奏慢下来。下面分别以2015年高考江苏、湖南各一篇满分记叙文为例详述如何合理控
期刊
短  一天很短,  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  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到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  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  总是经过得太快,领悟得太晚,  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  珍惜人生路上的亲情、友情、同事情、同学情、朋友情、战友情。  因为一旦擦身而过,也许永不邂逅!  因为一旦擦身而过,也许永不邂逅!  因为一旦擦身而过,就成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