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带到课堂,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我们平时的生活,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数学价值;小学数学
  从教小学数学以来,我发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状态不容乐观,特别是年龄大的教师,很多做法、教法不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在45周岁,很多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只是单纯地知识灌注,学生听课就像听天书,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改变教法和学法,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迫在眉睫.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中发现规律,再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我们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精心选择教学素材,所选素材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数学生活化我认为应从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时,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重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让学生举例:围绕这一主题你能想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理解并掌握在不同的实际生活问题中取近似数的方法不同.
  二、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很多数学知识枯燥平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理念进行设计.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例9时,我先让学生试着打一次计程车,让学生与出租车司机交流收费标准,在学习这个例题时,学生已经有了这种亲身经历,轻松地学会了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时,我再在练习题中又将坐出租车的问题延伸到收水费、电话费等问题上,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整个课堂轻松愉快.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例1时,教学中以“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对比”与“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转化情况对比”为背景,引入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设计中也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編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实际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四、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把例题做了修改,我们要在咱们的校园外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充分让学生思考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得出了三种答案:(1)两端都栽,100÷5 1=21(棵);(2)一端栽,一端不栽,100÷5=20(棵);(3)两端都不栽,100÷5-1=19(棵).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发现数学规律,建立了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了“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更可喜的是他们体验到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态度,总之,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开放,给学生提供与生活结合的素材,使学生在课堂中自觉地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赵中建,编译.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A].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其他文献
诚信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没有诚信的品德,就担当不起自己肩负的重任。大学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诚信
基于广义的文化,从文化内涵与文化结构的分析出发,揭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结构,从中说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主要内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本文界定了ESL的内涵和意义,阐述了ESL群体学习的构建过程,进而从机制、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对ESL教学体系的群体动力机制进行了定性分析,即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碰撞和交流。比较两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突出自身的专业特
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前行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占据主体地位的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的思考日益深入。面对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时代的现实和新媒体影响下的学生心理的
《东郭先生和狼》以其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为人们勾画出东郭先生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东郭先生的“仁慈”、“糊涂”,是本课教学重点所在。一、直奔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改革的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本文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分组;方法;评价  小组
竞赛解题时,不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如能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分成不同的类别,往往可迅速而正确地找到解题的方法。1.间隔类例1.科学家进行一次实验,每
结合月神羊毛绒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对生产管理模块业务功能的分析,确定了符合需求的设计模式——职责链模式,创建了功能与设计模式相匹配的设计,使用C++语言实现了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