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要适应时代发展步伐,结合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性。此外,还要重视企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人资管理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和价值。基于此,文章先对新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然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社会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发展势力,主张经济、科技创新。新经济环境下,对各企业人才需求也不断变化。因此,企业想要发展,就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和方向重新进行定义。
一、存在的问题
新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但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
(一)落后的管理观念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过分的依赖性,由于部分员工觉得岗位是终身制,因此,缺乏竞争意识。第二,缺乏引进先进人才,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工作能力低,有的无法胜任岗位需求。加之领导人员能力有限,缺乏学习新知识的动力。第三,有限的岗位设置,使转岗人员没有岗位,转岗分流呈现虚设的现状。
(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
目前,企业员工薪酬制度仍采用传统分配制度,工龄长的员工工资高,工资与员工技能、服务质量、劳动成果等方面不挂钩,导致不公平薪酬分配,使企业员工出现不满心理,对员工公平竞争产生一定阻碍,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培养。
(三)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考核目标和内容设计不合理,未按照员工岗位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考核制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另外,不严密的考核标准,导致无法对员工进行追责和问责,造成不显著的效果,无法达到企业预期效果。
(四)不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
当前,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是以学习培训为主,未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员工实际能力和岗位要求不符,无法有效完成任务。另外,企业对职业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培训有所忽略,使员工缺少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法律意识不高,极易做出违规违法行为。缺乏对员工长远规划的培训,导致出现流失员工。最后,单一的培训方式,不能使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也无法使员工学到有用的知识。
二、新环境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保障,激发员工积极性。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和人才感受到企业的尊重,员工自发地发挥出自身本领,创新企业各方面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竞争力。而且,在建立企业文化过程中,将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人才融合,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提升了人才价值。
(二)培训企业人才
强化培训企业人才,建立完善的企业人才培养体系。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首先,培训人才需企业改变传统培训方式,对人才培训模式进行创新,对人才理论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进行重视,使企业人才将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参与。其次,对培训群体进行分层次的管理,结合企业员工不同岗位和不同需求,針对性的进行培训。实现管理层和员工都能自发参与到活动中,并及时反馈培训过程中的问题,然后进行解答,从真正意义上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三)重视人性化管理理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视人性化管理理念,将企业员工和人才作为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将其看作是完成任务的机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重视每一位员工论求,企业发展方向和模式需得到员工的认可,并激发员工参与性和主动性,使企业员工和企业一同进步。
(四)优化考核制度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它的合理性。第一,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考核指标。第二,在对考核指标进行确定时,要有侧重点,若考核指标过多,会导致结果的复杂性,也会忽略一些重要指标作用,使考核结果缺乏一定真实性,在考核过程中,正确选择考核人员,并采用适合方法,比如员工之间的沟通问题,要全面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不参杂个人情感,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五)运用互联网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结合当前最受人们关注的互联技术,大力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其向科学化和数据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员工和人才培训会上,采取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培训,通过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对员工的考评标准,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成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管理理念,重视人性化管理模式,挖掘企业员工、人才的价值和潜能,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婧.基于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0):238-239.
[2]黄辉煌.试析新经济背景下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低碳世界,2017(28):298-299.
[3]韩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研究[J].新经济,2016(03):82.
[4]张继梅.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变革[J].商场现代化,2016(30):96-9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社会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发展势力,主张经济、科技创新。新经济环境下,对各企业人才需求也不断变化。因此,企业想要发展,就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和方向重新进行定义。
一、存在的问题
新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但在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
(一)落后的管理观念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过分的依赖性,由于部分员工觉得岗位是终身制,因此,缺乏竞争意识。第二,缺乏引进先进人才,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工作能力低,有的无法胜任岗位需求。加之领导人员能力有限,缺乏学习新知识的动力。第三,有限的岗位设置,使转岗人员没有岗位,转岗分流呈现虚设的现状。
(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
目前,企业员工薪酬制度仍采用传统分配制度,工龄长的员工工资高,工资与员工技能、服务质量、劳动成果等方面不挂钩,导致不公平薪酬分配,使企业员工出现不满心理,对员工公平竞争产生一定阻碍,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培养。
(三)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考核目标和内容设计不合理,未按照员工岗位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考核制度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另外,不严密的考核标准,导致无法对员工进行追责和问责,造成不显著的效果,无法达到企业预期效果。
(四)不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
当前,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是以学习培训为主,未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员工实际能力和岗位要求不符,无法有效完成任务。另外,企业对职业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培训有所忽略,使员工缺少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法律意识不高,极易做出违规违法行为。缺乏对员工长远规划的培训,导致出现流失员工。最后,单一的培训方式,不能使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也无法使员工学到有用的知识。
二、新环境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企业文化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保障,激发员工积极性。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和人才感受到企业的尊重,员工自发地发挥出自身本领,创新企业各方面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竞争力。而且,在建立企业文化过程中,将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人才融合,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提升了人才价值。
(二)培训企业人才
强化培训企业人才,建立完善的企业人才培养体系。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首先,培训人才需企业改变传统培训方式,对人才培训模式进行创新,对人才理论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进行重视,使企业人才将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学习参与。其次,对培训群体进行分层次的管理,结合企业员工不同岗位和不同需求,針对性的进行培训。实现管理层和员工都能自发参与到活动中,并及时反馈培训过程中的问题,然后进行解答,从真正意义上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三)重视人性化管理理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重视人性化管理理念,将企业员工和人才作为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将其看作是完成任务的机器。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重视每一位员工论求,企业发展方向和模式需得到员工的认可,并激发员工参与性和主动性,使企业员工和企业一同进步。
(四)优化考核制度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保证它的合理性。第一,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考核指标。第二,在对考核指标进行确定时,要有侧重点,若考核指标过多,会导致结果的复杂性,也会忽略一些重要指标作用,使考核结果缺乏一定真实性,在考核过程中,正确选择考核人员,并采用适合方法,比如员工之间的沟通问题,要全面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不参杂个人情感,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五)运用互联网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结合当前最受人们关注的互联技术,大力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其向科学化和数据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员工和人才培训会上,采取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培训,通过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对员工的考评标准,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成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管理理念,重视人性化管理模式,挖掘企业员工、人才的价值和潜能,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婧.基于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0):238-239.
[2]黄辉煌.试析新经济背景下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低碳世界,2017(28):298-299.
[3]韩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研究[J].新经济,2016(03):82.
[4]张继梅.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变革[J].商场现代化,2016(3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