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5例临床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活血祛瘀、熄风化痰汤。3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23-02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发病率、致残率高,加重了患者和社会的负担,所以,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治疗脑梗死、降低致残率尤为重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5例,并与西药治疗该病33例作对照组进行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2月~2006年11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经CT或MRI证实,并符合以下条件:首次发病,发病在1周内,无活动性出血,无昏睡、昏迷,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8~76岁,平均66.4岁。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5.2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脱水、护脑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活血祛瘀,熄风化痰汤。方药组成:丹参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水蛭10g,廑虫20g,白芥子15g,石菖蒲15g。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阴虚者加玄参、麦冬各15g;肝阳亢者加天麻、钩藤各10g;痰浊甚者加陈皮、半夏各10g;痰热甚者加胆南星、天竹黄各10g;头痛者加夏枯草、石决明各30g;失眠多梦者加珍珠母30g,夜交藤15g。每日1剂,水煎2次,共400ml,分上下午2次服,连服3周。
  
  1、3观察项目
  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采用中国中风功能量表。基本痊愈:NDS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NDS评分减少46%~90%;进步:NDS评分<46%;无变化:NDS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NDS评分减少或者增多18%以上;死亡。
  
  2、2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比较
  见表2。
  


  从表2中看出,2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
  
  3、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脑血管腔闭塞,使该血管所供应的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坏死,而出现脑缺血的局限性神经症状和体征。祖国医学属“中风”范畴,病理主要在于瘀血风痰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脉失于润养,而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各种症状。主方以桃仁、红花、丹参、川芎活血祛瘀;水蛭、廑虫搜风通络;白芥子、石菖蒲祛风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熄风化痰之功。根据临床实际加减用药,因此取得良好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桃仁、红花、丹参、川芎、水蛭、廑虫、白芥子、石菖蒲均有不同程度的抗凝、抗血栓,降低血粘度,降血脂,改善微循环,稳定血压等作用,有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恢复梗塞区,梗塞周边缺血半暗区脑细胞的功能。通过对6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观察,证明活血祛瘀、熄风化痰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而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关键词:痛经;逍遥散;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10-01    逍遥散见于《和剂局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功效,临床应用甚广。2002年2月~2005年12月,笔者运用逍遥散加味治疗青春期痛经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12岁,
期刊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14-01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临床出现低热、腹痛、白带异常,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失调,不孕,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
期刊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复方血栓通;颞浅动脉旁注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7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12-01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视神经营养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种营养不良性疾患,根据缺血的部位可分为两种:以筛板为界,筛板以前视神经包括视乳头缺血称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又称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筛板以后视神经缺血性病变称后部缺血
期刊
关键词:情志;中老年;记忆力减退  中图分类号:R74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04-02    记忆力减退是老年痴呆的前驱症状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其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中医认为,记忆属神志的范畴,与五脏和气血相关;情志(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种情绪活动)是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不良情绪可影响脏腑功能。因此,情志和记忆
期刊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名医经验;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01—02  夏惠明老师是云南省名中医,从医40余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医推拿和中药辨证施治该病,临床疗效颇著,现将老师中医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痛和下肢疼痛、麻木为
期刊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19-0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对食管粘膜刺激或造成损伤导致的一种常见的、慢性酸相关性疾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例均为本院消化
期刊
关键词:小儿急慢性鼻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18-02  小儿急慢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近2年来,笔者运用辛夷苍耳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该病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
期刊
关键词:中风;综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20-01    笔者自1987年~2007年运用中药及针灸等法治疗中风3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30岁~50岁8例,51岁~80岁24例;病程1~7天12例,8天~15天10例,16天以上的10例;中经
期刊
关键词:嵌顿性混合痔;内括约肌;外切内扎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21-01    嵌顿性混合痔具有发病急骤、局部易坏死、病人痛苦剧烈的特点,临床处理较为棘手。为早期解除患者免受病痛的折磨,近5年来,笔者采用急诊外切内扎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疗效。方法:设对照组45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康肾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尿蛋白、胆固醇、血肌酐、甘油三酯、血尿素氮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