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探讨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中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爱国情感強烈,渴望付诸行动。本文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困境,提出“两课一育”“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模式,以促进对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全面化和实践性。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赵莎(1989-),女,四川苍溪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实习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12-0058-03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重要的精神支柱。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①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多元社会的形成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国内文化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国主义教育随之受到强烈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类大学生因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心理特点,在艺术类大学生的教学管理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材施教,强化理想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相适应②。
  一、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分析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美术类三个年级的学生,通过网络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88份。经调查,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如下。
  (一)爱国意识强烈,但爱国知识欠缺
  艺术类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敏感的洞察力和张扬的个性。他们大多数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并渴望付诸行动。但由于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特点,使得其缺乏爱国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此次调查中有87.24%的同学不是非常了解一些爱国的基础理论知识,如中国的古近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是特别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等。爱国理论知识的缺乏不仅影响其爱国热情的实践,也会使其专业创作缺乏情怀和远瞻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理应把爱国作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养。
  (二)教育方式多样化,但未形成系统性
  当代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课为主,多种其他教育方式为辅,如辅导员思想政治引导、专业课、网络平台、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然而,这些教育主体之间并未相互沟通,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呈现碎片化、零散化趋势,使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爱国主义知识结构,也难以保持学生爱国热情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三)思政课程仍占据主要阵地,但未充分利用其他平台
  1、传统思政课程面临挑战
  在问及“你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吗?”的回答中,有33.51%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有66.49%的学生表示“一般喜欢”或者“不太喜欢”。经访谈,喜欢上思想政治课的学生,其思政课老师能将课本知识融汇贯通,经常以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另外一些学生则表示有的思政老师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以考试为导向和目的,思政课的枯燥,导致很多同学喜欢坐在教室后排,甚至有少部分同学逃课。
  2、未充分利用网络载体
  在网络日益发达、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可以通过手机和各种网络平台获取各种信息。然而,当问及“你平时是否会主动关注关于爱国题材的网络平台、视频或文章?”时,只有36.17%的同学表示“经常”,63.83%的同学表示“偶尔”“有过,但时间很少”或者“从未”。究其原因,一是网络上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太少;二是现有的网络资源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是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未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不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关注关乎国情党情的资源。
  3、学生缺少实践平台
  由于经济发展原因和地理原因,有些地处偏远地区的高校,尤其是中国中西部高校,严重缺乏爱国主义的资金和资源,导致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及“入校以来,你参加过的能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的活动有哪些?(多选题)”,94.15%的学生选择了“升旗仪式”,69.15%的学生选择了12.9歌咏比赛,63.83%的学生选择了团日活动,35.64%的学生选择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探讨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其特殊性,根据其心理发展特点和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并使这些资源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优化配置,以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全面化和实践性。
  (一)“两课一育”模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
  1、主抓思政课堂,加强爱国知识学习
  思政课堂是学生获得爱国主义知识和培养爱国情怀的主要渠道。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是学生爱国的首要前提。通过学习中国古近代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这是学生爱国的基础。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杰出发明和著名历史伟人,让学生增加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要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进行改革开放,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做出的历史性选择。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理论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焦点事件,理性爱国。当然,高校思政老师也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际爱国情怀的培养为导向,以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多媒体元素,运用翻转课堂、情景再现、辩论、演讲、朗诵、社会调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爱国理论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2、开发专业课堂,激发学生爱国兴趣
  专业课是艺术类学生最重视的课程,可以充分利用专业课,将专业课开发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专业课老师可以利用红色事件纪念日介绍相关作品,通过介绍爱国作者或者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深远影响,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爱国主义的力量。针对不同的专业,专业课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针对音乐专业,可以采取红色作品演奏、爱国歌曲大串烧大比拼、音乐剧等方式进行。针对舞蹈专业,可以采取历史人物真人扮演、历史情景剧等方式进行。针对美术生,可以采用爱国主义海报设计、历史故事插画、心目中的某历史人物形象设计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做到全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专业课的开发,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爱国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兴趣。
  3、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将爱国情怀落实于学生日常生活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③。辅导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宣讲党的最新会议精神和重大方针、决策,让学生针对最新国际国内形势、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焦点事件等进行演讲、主题汇报、讨论、辩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在辅导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班集体建设与干部培养、学风建设与毕业生工作、学生管理、恋爱交友、职业生涯规划等,均可以用寓情于理的方式,将学生的个人问题上升到社会和国家层面,从而提升学生个人的胸襟与眼界。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通过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专业课作为第二课堂,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当然,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以及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各自孤立而存在的,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关系,在教学内容及时间上需要互相统一,从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
  (二)“线上+线下”形成合力,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化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平台已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渠道。网络课程的出现和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学生学习的主要趋势,校园网络课程以其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性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形成“线上+线下”双规模式,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面化。
  1、开发校园网络课程,打造精品课程
  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课程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不仅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知识水平随意挑选知识章节,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学习进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精品课程的打造,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也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在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课程的开发中,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跨地域、跨领域合作,组建专业团队。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形成一个集技术、知识、红色资源供应、设计、教学、互动、辅导、研究、反馈处理的网络精品课程专业团队。第二,采用元片建构思想,多层建构,方便学生既系统又独立地学习。按照平台化、个性化、交互化、开放化、媒体化、自主化、数据化等课程设计原则,以栏目模块为基础,辅以多媒体表现形式,构建完善的课程学习资源体系④。第三,注重课程建设的过程性评估,加强“线上”“线下”学习的交流和互动,成立学习小组,开通留言板和论坛等,及时处理反馈信息。
  2、开发网络资源,加强网络监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为7.88亿,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高达98.3%。经调查,目前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机APP有QQ、微信朋友圈、微博、头条、知乎、快手、抖音和哔站等。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学生每天都会通过手机获取各类信息,这些海量化和碎片化的信息一方面给学校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其创新性和多样化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契机。应充分利用这些软件平台开发质量与趣味性兼具的资源进行推送和传播,让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于心。当然,现代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也要求院校加强网络监督,教会学生甄别各种网络信息,对于网络上针对中国的不当言论不轻信、不讹传、不转载,及时举报,将爱国主义情怀落实于实践中。
  (三)“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性
  爱国主义思想虽然较为抽象,但是爱国主义行为并不抽象,对于抽象内容的形象化展示,可以使相关教育内容更好地为受众理解和接受⑤。艺术院校应多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能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社會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行为,真正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⑥。
  1、扩大校内党团活动普及范围
  党团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怀落实于实践的主要平台。各大高校目前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党团活动主要包括党校学习、网上团课学习、12.9歌咏比赛、爱国知识竞赛等,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使得每次参与的同学人数有限。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富有浪漫情感的群体,要充分抓住这一点,以校园环境为主依托,以党团活动为主平台,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和重大节假日为契机,组织更多丰富有趣、充满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开展关于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人文习俗等的画展或摄影展、重大历史事件重现的舞蹈表演、举办红色经典乐曲的音乐会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另外,也应联系各系部,结合思政课、专业课和思政辅导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电影、新闻联播、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主要成就纪录片,举办国防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爱国诗歌朗诵、话剧表演、征文比赛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   2、开拓校外实践活动交流渠道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如艺术专业每年进行的采风写生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学生走出校门亲身实践,从实践中感知真实的爱国情愫,从实践中寻找专业创作的源泉,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爱国作品。各大高校要结合社会各单位,紧密合作,努力开拓爱国主义教育交流学习渠道。如可以和全国各红色基地合作,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让学生通过伟大历史人物和事件,了解红色革命和共产党发展历程。和军事单位合作,让学生了解国防力量,增加民族自豪感。组织学生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或者阅兵仪式,以军人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激情。也可以通过听老红军讲革命故事、重走长征路、出国参观流失于国外的历史文物等活动让学生明白祖国有今天的成就,确实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更应奋发图强,自觉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三、结语
  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知识背景,以及在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学中遇到的爱国知识欠缺、多种教育资源未形成系统性、爱国主义教育未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等问题。提出的“两课一育”模式通过改革思政课堂,开发专业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第二课堂以及思政辅导员的日常教育,各教育主體相互合作,可以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通过开发网络课程和网络红色教育资源,形成“线上+线下”学习模式,让学生随时随地接收到各个方面和层次的爱国教育知识,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化。通过扩大校内党团活动普及范围和开拓校外实践活动交流渠道,组织“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爱国情感付诸实践,从实践中感知、强化和升华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②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4):33-36.
  ③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EB/OL].(2014-03-27)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403/t20140327_167113.html.
  ④刘志选.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4):377-381.
  ⑤姜丹蓉.新形势下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12):226-229.
  ⑥陆发玉,周雯.艺术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17.
其他文献
乐亭县阎各庄镇杨家埝村坐落于乐亭县城南10公里处,共有村民228户、637人,耕地面积1092亩。村民以栽培棚室果菜为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杨家埝村以“环境建设为抓手,产业发展为支撑,乡村文化为内涵”为工作主线,注重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将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文脉化、可持续、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谱写了一篇“文脉山水相辉映、文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逐渐形成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各项事业的发展,博物馆建设蒸蒸日上。各类博物馆曾多次出现在新中国的邮票上。这些邮票记录了建国初期的精彩瞬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建国初期;邮票  [作者简介]苏芃芃(1981-),女,汉族,天津人,天津博物馆历史研究部,馆员,硕士,从事中
期刊
[摘要]提高党员质量是建设先进党、纯洁党的关键,所以确保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理应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广东四所高校的调查,从分析学生党员发展现存的问题着手,了解广东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时存在的不足,通过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加大党建工作宣传力度、强化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开展多样化的党员教育活动,以及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来构建有效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保障机制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与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真理、道德、平等等观念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基于对《反杜林论》第一编十、十一章的文本解读,探讨恩格斯构建的真理观与平等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与公正之间的联系以及后者在前者指导下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公正;平等;唯物史观;无产阶级  [作者简介]周阳(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西安火箭军工程大学政治系讲师,硕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党务干部是学生党建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尹翠(1984-),女,汉族,江西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教育科科长兼校团委副书记,硕士研究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黄肖
期刊
[摘要]红色资源是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政育人功能。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依托自身红色资源,通过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公众教育活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等途径实现了育人功能的发挥,并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红色资源育人手段,拓展育人功能,有力推动了红色资源的利用与红色基因的传承。  [关键词]红色资源;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育人功能  [作者简介]扈颖钰(1990-),女,汉族,湖南邵阳人,中
期刊
[摘要]红色乡村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事迹,其沉淀的革命文化资源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论文以广东红色乡村为例,针对红色乡村革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遗址损毁、资源闲置和资源保护利用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分析其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保护建设投入的经费情况和群众保护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并提出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在保护利用中要加强党和政府及基层组织的重视程度、多方筹措资金并成立专项资金、强化干部
期刊
[摘要]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艺术,风格鲜明,内涵深刻,融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习式风格”。对“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辞格进行分类和文本分析,梳理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特点,旨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读者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准确理解其思想精髓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习近平重要讲话;修辞手法;运用  [作者简介]付琼(1985-),女,汉族,安徽宿州人,宿州学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和宪法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内容有机融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工作。抓住课堂主渠道,革新教学方法,达到以学理打动学生,以情理感染学生的效果,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亲和力,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培养能担历史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
期刊
[摘要]廉洁从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深刻认识到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不断结合工作和自身业务的特点去探索、创新和实践。作为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将党中央指示、精神落实到位,一方面要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在廉洁从业中起到“堡垒”作用,确保廉洁从业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关键词]廉洁从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  [作者简介]王煜霞(1970-),女,汉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