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河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运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鼓励村镇银行充分借助发起行的力量,强化风险防控;引导村镇银行准确市场定位,加强经营创新;支持村镇银行拓展资金来源,提升自身实力;监管部门要发挥监管作用,确保村镇银行稳健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风险防控 金融监管
为有效解决河北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河北省从2008年开始村镇银行组建工作。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河北省村镇银行的机构数量明显增长,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信贷支持“三农”作用逐渐发挥,有效缓解了村镇“金融抑制”问题,促进村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村镇银行发展状况与运行特点
(一)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2008年6月13日,河北省首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开业,标志着河北省村镇银行设立步伐正式开启。在经历前期的摸索后,村镇银行设立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作为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力军,带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在9个地市发起设立23家村镇银行。
(二)经营管理情况良好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负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建村镇银行前期投入资金较多,部分村镇银行还未开始盈利,已盈利的村镇银行也大都是经营时间较长,并已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村镇银行。
(三)支农效果初步显现
村镇银行遵循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宗旨,开设多档次的贷款期限,创新担保方式,丰富贷款品种,在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选址多在经济发达的县城
1.受县域金融资源的分布影响,村镇银行均设立在县城,尚未向下设立分支机构,并未真正深入到村镇地区。
2.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环京津及沿海地区成为设立村镇银行的首选。
(五)区域性银行仍为村镇银行发起主力
1.区域性银行成为主力军。由于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银行机构跨区设立分行的监管尺度收紧,众多城商行、农商行已经将设立村镇银行作为实现跨区经营的主要途径。
2.省外区域性银行积极性高涨。银监会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政策后,外省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大增,开始布局村镇银行网络。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主发起行参差不齐,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1.主发起行资质不高,管理能力差。
2.异地机构发起设立多,管理难度大。异地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地域跨度大、管理半径长、协调和管理成本过高,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主发起行不重视,未进行专业化管理。部分主发起行未设立专门的村镇银行事业部进行专门管理,而是由其他部门代管。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监督乏力
1.组织机构不完善,运行效率不高。大多数村镇银行虽已成立了“三会一层”,但部分村镇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监事长由主发起行员工兼任,不是专职人员,也没有常驻在村镇银行,高管人员的缺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2.股本设置欠合理,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大多数主发起行持股比例高于50%,股权的高度集中可能会使村镇银行成为主发起行的附属机构,丧失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使村镇银行从公司治理到管理模式都难以有大的创新,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
(三)吸收存款难度大,存款结构失调
1.机构成立时间短,社会认同度低。
2.网点机构少,覆盖范围小。
3.结算渠道不畅,银联卡发行难。近一半村镇银行没有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且村镇银行的账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不能与人民银行正常联网,不具备开具票据、发行银行卡等基本功能,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
(四)业务发展受限,经营前景不乐观
1.受制于资本约束,业务难以有效拓展。部分村镇银行资本金低于3000万元,受资本充足率、单户贷款占比、存贷比等多项指标限制,注册资本金较小的村镇银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村镇银行业务与当地信用社基本重合,而信用社成立时间较早,占据了先发优势。村镇银行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金融创新不够,大大降低了在农村地区的竞争力。
3.经营成本较高,可持续经营难度较大。村镇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比例相对较大,因而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利率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到位,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因素,致使村镇银行的商业可持续性存在很多问题。
(五)抗风险能力差,监管力量薄弱
1.信贷风险集中,抗风险控制能力弱。村鎮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民,而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极易形成风险。
2.机构扩容快,监管力量薄弱。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机构的迅速扩容必将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县域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随着监管办的整合,部分县已无监管部门,有监管部门的县(市)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加快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发起行作用,促进机构发展
1.适度扩大资本金规模。资金雄厚的主发起行要根据业务发展状况,注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资本金。
2.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网络支持。主发起行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使村镇银行依托发起方网络优势,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3.大力支持并开展专业技术培养工作,提高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4.强化风险防控,加大风险管理技术支持,不断完善银行内部管理体系,规范银行业务操作等。 (二)拓展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实力
1.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
2.基层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在村镇银行开立账户,将农田水利等涉农资金存入村镇银行。
3.动员股东将自己或公司的资金优先存入村镇银行,可以起到示范作用,降低客户对村镇银行实力的怀疑。
4.加大各项存款的营销力度,开展形式多樣的营销活动,重点在个人存款营销上下功夫。
5.增设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
(三)准确市场定位,加强经营创新
1.坚持错位竞争,明确“三农”市场定位。村镇银行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细分市场,通过金融创新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2.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出适合当地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帮助种养殖大户、专业农户、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其资金需求。
3.创新经营方式,如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等。
4.与农户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通过整贷零还、小组模式、随机回访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保证资金安全。
5.加强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扩大金融供给规模。
(四)发挥监管作用,确保稳健发展
1.建立对主发起行支持力度和成效的评价机制,对主发起行的实际支持力度和效果加以持续评价,督促主发起行切实履行责任。
2.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指标体系,并按照体系内的各项监管指标,对村镇银行实施动态监管。
3.实施分类监管,加强监管资源建设。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县域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综上所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村镇银行也在不断发展,同时,在村镇银行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改革创新,从多方面出发加快其发展,例如:
1.发挥发起行作用,促进机构发展;
2.拓展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实力;
3.准确市场定位,加强经营创新;
4.发挥监管作用,确保稳健发展等,这样才能确保城镇发展平衡,进一步促进我们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青.村镇银行试点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0(03).
[2]景浩.多措并举进一步支付村镇银行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1(04).
[3]王晓勇.对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华北金融,2011(01).
[4]任常青.市场定位决定村镇银行的可持续性[J].中国金融,2011(02).
作者简介:陈英兆(1991-),男,天津市人,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孙硕(1983-),女,保定市人,就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责任编辑:刘晶晶)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风险防控 金融监管
为有效解决河北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等问题,河北省从2008年开始村镇银行组建工作。经过四年时间的发展,河北省村镇银行的机构数量明显增长,经营规模稳步扩大,信贷支持“三农”作用逐渐发挥,有效缓解了村镇“金融抑制”问题,促进村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村镇银行发展状况与运行特点
(一)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2008年6月13日,河北省首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开业,标志着河北省村镇银行设立步伐正式开启。在经历前期的摸索后,村镇银行设立步伐逐步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作为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力军,带动农村商业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在9个地市发起设立23家村镇银行。
(二)经营管理情况良好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负债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但由于建村镇银行前期投入资金较多,部分村镇银行还未开始盈利,已盈利的村镇银行也大都是经营时间较长,并已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经营模式的村镇银行。
(三)支农效果初步显现
村镇银行遵循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宗旨,开设多档次的贷款期限,创新担保方式,丰富贷款品种,在满足“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选址多在经济发达的县城
1.受县域金融资源的分布影响,村镇银行均设立在县城,尚未向下设立分支机构,并未真正深入到村镇地区。
2.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选择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环京津及沿海地区成为设立村镇银行的首选。
(五)区域性银行仍为村镇银行发起主力
1.区域性银行成为主力军。由于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银行机构跨区设立分行的监管尺度收紧,众多城商行、农商行已经将设立村镇银行作为实现跨区经营的主要途径。
2.省外区域性银行积极性高涨。银监会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政策后,外省区域性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大增,开始布局村镇银行网络。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主发起行参差不齐,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1.主发起行资质不高,管理能力差。
2.异地机构发起设立多,管理难度大。异地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地域跨度大、管理半径长、协调和管理成本过高,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主发起行不重视,未进行专业化管理。部分主发起行未设立专门的村镇银行事业部进行专门管理,而是由其他部门代管。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监督乏力
1.组织机构不完善,运行效率不高。大多数村镇银行虽已成立了“三会一层”,但部分村镇银行的董事长、行长、监事长由主发起行员工兼任,不是专职人员,也没有常驻在村镇银行,高管人员的缺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2.股本设置欠合理,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大多数主发起行持股比例高于50%,股权的高度集中可能会使村镇银行成为主发起行的附属机构,丧失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使村镇银行从公司治理到管理模式都难以有大的创新,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
(三)吸收存款难度大,存款结构失调
1.机构成立时间短,社会认同度低。
2.网点机构少,覆盖范围小。
3.结算渠道不畅,银联卡发行难。近一半村镇银行没有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且村镇银行的账户系统、信贷管理系统不能与人民银行正常联网,不具备开具票据、发行银行卡等基本功能,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
(四)业务发展受限,经营前景不乐观
1.受制于资本约束,业务难以有效拓展。部分村镇银行资本金低于3000万元,受资本充足率、单户贷款占比、存贷比等多项指标限制,注册资本金较小的村镇银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村镇银行业务与当地信用社基本重合,而信用社成立时间较早,占据了先发优势。村镇银行又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金融创新不够,大大降低了在农村地区的竞争力。
3.经营成本较高,可持续经营难度较大。村镇银行经营的业务具有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比例相对较大,因而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农业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利率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到位,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因素,致使村镇银行的商业可持续性存在很多问题。
(五)抗风险能力差,监管力量薄弱
1.信贷风险集中,抗风险控制能力弱。村鎮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民,而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极易形成风险。
2.机构扩容快,监管力量薄弱。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机构的迅速扩容必将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县域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随着监管办的整合,部分县已无监管部门,有监管部门的县(市)普遍存在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的问题,对村镇银行的监管难以到位,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加快我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发起行作用,促进机构发展
1.适度扩大资本金规模。资金雄厚的主发起行要根据业务发展状况,注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资本金。
2.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网络支持。主发起行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电子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使村镇银行依托发起方网络优势,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3.大力支持并开展专业技术培养工作,提高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4.强化风险防控,加大风险管理技术支持,不断完善银行内部管理体系,规范银行业务操作等。 (二)拓展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实力
1.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宣传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村镇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
2.基层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在村镇银行开立账户,将农田水利等涉农资金存入村镇银行。
3.动员股东将自己或公司的资金优先存入村镇银行,可以起到示范作用,降低客户对村镇银行实力的怀疑。
4.加大各项存款的营销力度,开展形式多樣的营销活动,重点在个人存款营销上下功夫。
5.增设村镇银行分支机构,扩大服务半径。
(三)准确市场定位,加强经营创新
1.坚持错位竞争,明确“三农”市场定位。村镇银行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细分市场,通过金融创新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2.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出适合当地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帮助种养殖大户、专业农户、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其资金需求。
3.创新经营方式,如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等。
4.与农户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通过整贷零还、小组模式、随机回访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保证资金安全。
5.加强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扩大金融供给规模。
(四)发挥监管作用,确保稳健发展
1.建立对主发起行支持力度和成效的评价机制,对主发起行的实际支持力度和效果加以持续评价,督促主发起行切实履行责任。
2.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指标体系,并按照体系内的各项监管指标,对村镇银行实施动态监管。
3.实施分类监管,加强监管资源建设。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县域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综上所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村镇银行也在不断发展,同时,在村镇银行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改革创新,从多方面出发加快其发展,例如:
1.发挥发起行作用,促进机构发展;
2.拓展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实力;
3.准确市场定位,加强经营创新;
4.发挥监管作用,确保稳健发展等,这样才能确保城镇发展平衡,进一步促进我们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青.村镇银行试点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0(03).
[2]景浩.多措并举进一步支付村镇银行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1(04).
[3]王晓勇.对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华北金融,2011(01).
[4]任常青.市场定位决定村镇银行的可持续性[J].中国金融,2011(02).
作者简介:陈英兆(1991-),男,天津市人,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孙硕(1983-),女,保定市人,就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