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伯驹:让数学之美为人所知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78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对于学生,姜伯驹最看重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他培养人才不拘一格,非但不要求学生因循导师,还鼓励学生另辟蹊径,自主创新。他最享受做教师的幸福。当很多师者在世俗中迷失时,他坚守理想,站立最前沿的讲台50载。以本真之心育人、育心,他的师者情怀直指教育事业的灵魂。
  
  姜伯驹,国际知名拓扑学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10年9月,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他是“数学学科要对国家建设、民族振兴服务”的呼吁者;他是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谏言者;他更是站立大学讲台50余载,使众多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使国内拓扑学领域生气勃勃、后继有人的数学教师。
  
  德高望重
  育人是他的第一职责
  我首先是一名教师,育人是我的第一职责;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比自己取得一两项成果更有价值,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花大力气培养好青年一代。
  ——姜伯驹
  
  姜伯驹院士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但他的履历中,从未远离过教书育人。他获得过“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等称号。直到70岁,姜伯驹仍在北大开课,超过1/3的学生是本科生。
  其实,在北大即将毕业的那一年,姜伯驹面临着两个选择:到专门的科研机构,或者留在北大任教。姜伯驹觉得,如果专职做研究,不能保证一定取得出色的成果,会觉得对不起国家;而做一名教师,培养一批人才,比自己做科研更有价值,这样保证能对国家有贡献。于是,他选择了留在北大。
  在北京大学执教50余载,尽管兼职多,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繁忙,担负的研究工作也很重,但姜伯驹从不因此占用上课的时间。“我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搞一些研究”。这是姜伯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始终强调,自己的职业是教师。他认为,要使我国科学技术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花大力气培养好青年一代。
  他不仅学问做得好,课讲得更是受欢迎。授课,他看重因材施教,希望每个人都能体验成功。在数学讲台前,他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看着年轻人成长。
  整整半个世纪,姜伯驹一直活跃在北京大学教学第一线。直到去年,学院考虑到已过古稀之年的姜院士的身体情况,才不建议他继续从事本科教学工作,但姜先生仍坚持着研究生教学、学院科研以及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社会活动。
  在学生看来,“姜老师的课堪称完美”。姜伯驹讲课严谨认真、循循善诱,他表达叙述非常讲究,每个概念的来龙去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并且经常提出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
  最令学生感动的是,姜老师身为院士,仍坚持亲自批改学生作业。“只有这样,才能从中找出共性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弱项究竟在什么地方,再来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姜伯驹如是说。亲自批改学生作业,这种习惯姜伯驹一直坚持了50年。
  姜伯驹同样关心中小学的数学教育,他倡导“通过数学培养国民素质”。姜伯驹认为,中小学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比大学教育更重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社会风气都比较重经验轻理论。因此,数学教育还应担负起理性文明和科学精神启蒙的使命。数学能够训练出其它学科所需要的清晰思维的智力。
  
  成果卓著
  荣誉只是偶然的副产品
  我不去想做成了如何,做不成又如何,我只是凭着兴趣去做。做成了当然高兴,同行的评价是最好的鼓励,荣誉只是偶然的副产品。——姜伯驹
  
  从求学到任教,姜伯驹在北大校园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常说,在这里,他受到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学会了独立思考,培养了前瞻的目光,养成了严谨、务实的学风。
  1953年,年仅16岁的姜伯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学期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并两次被评为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留校任教后,他有幸成为著名数学家江泽涵先生的助手。从此,姜伯驹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动点理论和低维拓扑。在当时,国内这个领域还鲜有人问津。
  1964年,姜伯驹在尼尔森数的计算问题上取得突破,他所创立的方法在国外被称为“姜子群”、“姜空间”。1978年以后,他将不动点理论与低维拓扑学结合起来,全面解答了已有50年之久的“尼尔森不动点猜测”。1983年,姜伯驹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从青春少年到知名学者,姜伯驹在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时也收获了荣誉:数学科学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等。然而,当有人称他为“大师”时,姜伯驹说:“大师的资格我不够,做学问、做事情、做人,还有很多要学习。”就像他当年感悟到的一样,虽然取得了骄人成果,但艰辛、苦涩与遗憾时常相伴。“作研究的,成功很快过去,面对失败是常态。”“我写本科毕业论文时研究的课题,只做出了其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情况。那个问题至今没人能最终解答。”
  “数学研究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完成时间,因为你在探索未知的世界,甚至不知道自己预想的目标到底是有解还是没有解。”姜伯驹说,“我们经常碰钉子。”正因如此,在数学世界里纯净久了,姜伯驹也养成了淡然的人生态度。“我不去刻意争取什么,既来之则安之。我也从不刻意争辩什么,因为在数学中,是与非,其实很清楚。”
  
  胸怀全局
  把数学从书斋推向大众
  数学的研究不是为了历史,而是为了现在和未来;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重要环节。 ——姜伯驹
  
  1995年至2000年,姜伯驹担任教育部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职务,开始与一些专家讨论并实施数学院系的重大改革,关于加强基础、分流培养、缩减专门课程、促进数学学科与相关学科融合的设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姜伯驹联合14所院校组成的“面向21世纪数学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组,倡导对教学进行大幅调整。
  其间,姜伯驹把自己对数学教育的理念首先贯彻于北大数学学科的建设,将数学系和概率统计系整合起来,新设立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信息科学系,组成了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并出任院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姜伯驹还在北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金融数学系。
  整合后的数学学科,招生情况迅速好转,在北大一直名列前茅。毕业生深造和就业的情况也很好。经过全院教师多年的努力,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等奖。
  现实中的数学基础教育与姜伯驹心中的理想状态相差尚远。2005年,年近古稀的姜伯驹牵头起草两会提案,联合90多位专家签名,针对2001年制定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公开提出批评。他指出,这个“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设置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很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形成,也使很多基层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无所适从。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状况也难以得到改善。
  这份提案为姜伯驹招致很多反对与质疑之声,但回忆起当初的举动,他觉得,如果时光倒转,他还是会提,这个问题是一定要说的。“别人采纳不采纳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是我坚持提供一种不同的声音,这是负责任的态度。”
  谈及当今的教育生态,姜伯驹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华罗庚先生在北京市主要抓两件事,一是数学竞赛,一是数学讲座。向青少年展示数学的魅力,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双管齐下。然而如今,华罗庚先生当年抓的这两件事,一件火热,一件冷清。”姜伯驹对此感到深深惋惜,不仅因为当今数学竞赛的功利味道,还因为他对科普有着独特的感情。
  带着这份愿望,已入古稀之年的拓扑学大师姜伯驹,还会出现在面向公众的科普讲台上,出现在电视中,从“什么是几何”开始讲起,向人们展示美妙的数学王国……
  30余年前,描写陈景润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引发了无数人对探索数学未知的向往;20余年前,陈省身登高一呼,让国人燃起中国数学走向国际数学前沿的无限期望;今天,以姜伯驹为代表的一代数学家致力于数学的推广与普及,执着于数学人才的引领和培养,让数学之美为人所知,引人入胜。(本刊记者据《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整理)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该论文所述工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采用Bi Hall 探针法在液氮温度下测量了熔融织构 YBaCuO大块材料表面不同位置的局域磁通M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M(t)曲
在聚合物非线性光学材料中,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与体系的离域π-电子结构有关.在论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对聚氨基苯腈和聚硝基苯腈的溶液和薄膜进行了研究,所测得的时间分辨光克
该文发展了法诺组态相互作用理论,用于探讨半导体Ⅱ类量子阱中的异质自电离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法诺态结构,并首次研究了用准分立近似处理连续能带时法诺态中所出现的汇聚现象.
该文介绍了利用盖有一对对称哑铃状孔-缝的圆柱形谐振腔测量介质介电常数、电导率和半导体载流子寿命等参数的研究结果.
该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增益波导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电过程和光波导过程,以及具有梯形截面掩埋结构的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横模控制,并实验研究了激光器结构对其远
自1997年开始,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委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为群众义务服务的“心连心”活动,五年多来,这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同步辐射于上世纪40年代发现以来,经过了六十余年的发展。由于与传统光源相比,同步辐射具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同步辐射X射线成
党的“一大”有 1 3名代表 ,他们是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这 1 3人后来归宿何处 ?有
该文系统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激光冷却和囚禁原子的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磁光陷阱冷却和囚禁钠原子的机理和各种实验参数进行了实验探索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