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难忘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3年,13岁的我在南昌二中读高一。教我们平面几何的老师名叫熊大楚,南昌县冈上镇月池村人。月池熊村历来文风鼎盛,出了不少文化名人。
  熊老师当年约摸30来岁,个子不高,剃个光头,不戴眼镜。身上常穿一件龙头细布缝制的白色对襟衫,脚下则是一双圆口黑布鞋。他不仅衣着朴素,而且满口乡音。完全没有一般文化人的做派。那浑身土气,倒更像一个地道的乡下人。但他确是当时南昌市数学教育界的佼佼者,凡是听过他讲课的人,对他敏捷的思维、精炼的语言,无不交口称赞。
  据高年级同学讲,有一年暑假,省教育厅在庐山举办数学教师培训班,请熊老师担任一个讲座的主讲。不料当他只身来到会场门口时,却被守门人拒之门外:“老俵,这里老师们在开会,又不演戏,你来凑什么热闹?”直到报告会的主持人出来迎接他时,这个以貌取人的门卫才发现自己原来“有眼不识泰山”。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从未有人考证过,但我们大家对此都深信不疑。在我们眼中,熊老师无异于一位身怀绝技而又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
  熊老师讲课从来不用教案,就连那本破旧的教科书也很少翻开。但有一次,当一个同学向他请教一道习题的解法时,他即席予以指导,不仅一口气讲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而且还将该题在课本中所处页码都准确无误地脱口说出,令所有在场的同学大开眼界。这时我们才悟出,原来熊老师早已将课本中的所有内容烂熟于心了。
  熊老师倡导勤奋,注重效率,强调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反对“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他在几何课堂上经常进行小测验,这种小测验通常安排在新课开始前,每次一题,或计算或证明,只给5分钟,时间一到,立即收卷,绝不允许拖拉磨蹭。这样的小测验,每学期要进行十多次。试题的难度虽然不大,但由于时间紧迫,加之几何题又太活,往往一条辅助线作不出,思路就会“卡壳”,所以即使是几何成绩很好的同学,对此也不敢掉以轻心。
  熊老师讲课全神贯注,神采飞扬。每当他即将叙述一条定理时,总要先用那炯炯的目光严峻地向我们扫视一番,仿佛是要看看还有谁的注意力不集中。然后一边用握成空拳的右手指关节,将身后的木质黑板敲打得笃笃作响,一边厉声喝道:“听到!”于是,本已相当肃静的课堂,更是鸦雀无声。直到这时,他才开始讲述。为使我们对定理有准确的记忆和深刻的理解,在叙述定理时,他放慢了语速,加大了力度。那声音绝不只是抑扬顿挫,简直就是斩钉截铁,真如金石掷地,铿锵有声。于是,这些带着浓重乡音的文字,就深深地敲入了我们的大脑。以致几十年后,我们班的不少同学还能将一些几何定理背诵得一字不差。
  当时我在班上年龄算小的,但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第一梯队”。那时学习苏联,采用的是五级记分制,5分为优,4分为良。3分为及格,2分为不及格,1分为一无所知。我的几何测验成绩通常不是优,就是良。可是有一次,我急切之中看错了一个条件,导致结果算错,得了个2分。正是严师给我批的这个2分,令我警醒,催我奋进。我暗中告诫自己,做事一定要仔细认真,千万不能粗心大意。于是,这个2分既是我的第一个2分,也是我的最后一个2分。
  不久后的一次几何小测验,我记忆最深。那是一个春目的上午,熊老师又进行一次课堂测验。题目出得很巧,初看时还真让人找不着头绪。我的大脑高速运转,想着想着,眼前忽然一亮,思路豁然贯通。当熊老师走到我身后时,我正沿着正确的思路满怀自信地奋笔疾书。熊老师驻足看了约摸半分钟,离开时只听他发出了一声赞叹:“嗯,这个崽俚不错!”严师的这声赞叹恰似一股暖流,顷刻流遍了我全身。严师的这声称赞温暖了我58年,激励了我58年,令我终生难忘。
  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熊老师与许多老师一样,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但他这一去,竟再也没能回来。据说有一天他挑着生产队分给他的口粮稻谷去碾米房排队碾米,由于对不按秩序的行为进行了干预,争执中遭入推搡,受伤倒地。抬回家后,也曾到医院就诊。然而他气塞胸臆,药石难医,病情日渐沉重,竟至一病不起,不久即阖然而逝。熊老师的辞世是那个时代并不鲜见的悲剧,未曾想到的是,他那刚直的性格,竟成了这悲剧的诱因。
  熊老师乘鹤西去时,我也正下放在农村劳动,得知噩耗时已是20世纪90年代初了。当年那个受他教诲,被他褒奖过的男孩,已荣获中师数学特级教师的称号。只可惜恩师已逝,不能与弟子分享喜悦,令人不胜唏嘘!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过去了十多年。如今我已年过古稀,但仍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而愉快地耕耘。每当我与学生一道研习数学时,熊大楚老师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脑海,一应往事也都历历在目。我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自己的一切成绩,都汇聚了老师们的心血。当我的学生由衷地感谢我的教导时,当我的藏族弟子虔诚地向我敬献哈达时,我又怎能忘记曾经辛勤培育过我的老师?尽管用现在的眼光看,熊大楚老师并没有做到十全十美,但他那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融入血液的学问,精湛绝伦的教艺,雷厉风行的作风,已然是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他不愧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很值得今天的教师们认真学习。
  老师一生教过无数的学生,老师无法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但学生不会忘记老师,老师不经意的一句鼓励的话,学生往往会铭记终生,并因此终生受益。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写下了此文,既是作为对严师熊大楚的追忆,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这位数学教育界前辈的独特风采。
其他文献
摘要:聆听、感悟、表现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江河大地》一课的教学就采用这种模式。“听”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感悟和知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力。  关键词:聆听 欣赏 表现 实践    聆听、感悟、表现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聆听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摘 要]学校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学校艺术教育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鲜活和最重要的载体。针对当前非遗教育教学活动与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研究者以忠信花灯为例,探索了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构建一体化传承模式,通过美术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忠信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教育;一体化;传承模式  一、研究背景  近
近日,为进一步摸清学校教学难点,进一步提升研训中心服务基层、服务一线的责任意识,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教科研与培训中心初中全体教研员试点“贴身式教研”。  “贴身式教研”为期一天,教研员们注重倾听师生心声,发现教师们的教学亮点和成绩,躬身求教,不断挖掘教师们的成功经验,让他们尽展风采,踊跃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帮助教师们查找问题、寻求对策,为后期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建议。  “問情于校,问需于校,问
2010年8月24日,中国妇女杂志社、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全国妇联权益部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召开“2009~2010年女性生活蓝皮书暨第5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新闻发布会”,对近期出版的“女性生活蓝皮书”《2009~2010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数据进行了发布。  在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的专项调查中显示,平均投出44份简历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意向协议,“广种薄收”
一、研究的主题与背景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评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可见,《新课标》重视学生在
每个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来自成人的表扬,或针对优秀品质,或针对良好行为。表扬是一种常用的强化形式,能够增加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关研究发现,与成人进行基于事实的支持性互动(如表扬)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促进其社交和情感技能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然而,一些学者也对表扬的价值和作用提出了质疑。例如,布洛斐(Brophy)在其经典论著中指出,在实践中,教师表扬并不等同于正强化;科恩(Ko
生物自主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够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一是自主实验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自主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来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掌握知识,激发他们探求
摘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本文主要从“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这两方面相结合来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体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教育必须着眼于21世纪人才的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更新观念,及时赶上改革的步伐,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
摘要: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合理的考试模式才能有效检测教学效果,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应大力进行考试改革,重新拟定考试目的,改革考试内容、方法及管理模式,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考试制度 考试改革 创新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才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对人才考核的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性自由的国度,很多美国人做事喜欢随心所欲、率性而行,为了理想、为了兴趣、为了心血来潮的一次激动,他们可以在三四十岁、六七十岁到大学读本科、读硕士甚至读博士。  一个70岁的美国人要修读中美教育学博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在法院当速记时被一个能讲流利中文的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国人所吸引,“这个会讲中文的美国人真是酷呆了!当时我的感觉就像被子弹击中一样。”就因为对一刹那感觉的不能忘怀,老人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