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顺应论在秦腔翻译中的应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顺应论在语用学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已经在翻译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在顺应论的观点中,语言使用的过程是动态化的选择。这就需要翻译者在翻译工作中选择语言策略和翻译策略,确保受众能够顺利理解文本内容。秦腔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戏剧艺术形式,是陕西特有的民间艺术,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结合戏剧翻译标准和顺应论的基本理论,对顺应论在秦腔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填补我国在秦腔翻译领域的空白。
  【关键词】顺应论;秦腔戏剧;翻译
  【作者简介】姚远(1990.0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与英语教育。
  顺应论(Lingnistic Aclaption Fheory)最早由维什尔伦(Jef Versdhueren)于199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其实是一个不断动态选择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的顺应之间关联密切,密不可分。秦腔是起源于我国陕西的民间艺术形式,属于陕西特有的民间艺术,其起源于明代末年,于清朝兴盛,除了陕西之外,也在宁夏、新疆、青海等省区广泛流传,和京剧、豫剧等艺术形式并行,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剧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秦腔兼收并蓄各家艺术特点,形成了音乐、舞蹈、戏曲和唱腔并重的较为完善的戏曲体系。进入20世纪以来,以秦腔为代表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出现了观众断层,而秦腔翻译是促使秦腔艺术走向海外、获取新受众的有效措施。然而我国对于秦腔的开发和保护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界关注度不高,所以本文将基于顺应论对秦腔翻译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戏剧翻译标准与顺应论
  1.翻译标准。作为一种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形式,戏剧的翻譯标准和普通文学作品是有所不同的,其翻译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1)重视舞台表演效果。对于戏剧翻译的第一标准——重视舞台表演效果,它是由著名导演、演员和翻译家英若诚先生所最早提出的,并且将其视为戏剧翻译的终极目标。绝大多数观众并不会成为一个读者,不会购买翻译剧本回家欣赏,所以在剧场、剧院欣赏演出仍然是戏剧欣赏的最直接形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戏剧表演所具备的双向交流性、瞬间性需要翻译能够满足外语观众的欣赏需求,最为关键的就是获得原语言一样的感受。
  (2)实现相应的视听体验。戏剧语言具有一定的诗意性特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语言的语音特征给予重视,例如节奏和韵律等等都对翻译提出了新的研究。老舍先生认为,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语言的风格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要铿锵悦耳,让人产生欣赏的欲望,饱含着深刻含义的同时也要具备音乐性。而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在自身受到启发的同时,也能获得享受艺术的快感。以英语为例,其语言节奏的实现要通过押韵、语调和重音的安排来实现,而汉语则是经由声调和停顿来实现。这一点上,英语与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3)尽量保留潜台词。潜台词就是说话者隐藏在话语中的真正意图,而剧本台词中就包含着动作语言。潜台词的表达手法较为多样,不仅有表情、手势,也有语调和语气等。虽然未必每一句台词中都包含对应的潜台词,但在戏剧语言中,丰富的潜台词是一个重要的欣赏点,它可以给观众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回味空间,也可以让戏剧这门艺术的动作性得到体现。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潜台词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4)适应观众对戏剧文化的期待。戏剧的台词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并且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文化背景和历史元素,这一点在秦腔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在舞台表演中,一句台词稍纵即逝,而演员则不可能中断表演来进行注释和说明。很多翻译者在翻译中,都采用了文内融合这种形式,但该方式更容易让台词的负担越来越重,所以在必要的时候,仍然需要进行加注。秦腔翻译过程中也存在归化问题和异化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确保观众能够顺利接受台词中的内容。
  2.顺应论。国际语用学会会长维什尔伦提出,从领域划分上来看,语用学并不能算作语言学的分支,而是一个功能性运用的概念。他在著作《理解语用学》(Understarding Pragmatics)中,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对语言使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不断有意识或无意识选择的过程,不仅语言的内部因素会导致这些选择的发生,外部因素也会起到相应的作用。人们在语言运用中能够作出选择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自身的变异性、商讨性以及顺应性。其中变异性就是语言自身具备的一系列可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就是指语言的选择并非完全机械地按照固定规则来进行;顺应性则表示语言使用者可以在语言运用时结合实际需求,在不同的语言项目中作出相应的选择,以适应交际需求。语言的顺应性研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语境、结构、动态过程和意识的凸显性,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语言和结构,由此二者又形成了动态性。
  二、顺应论在秦腔翻译中的应用
  基于顺应论理论,语言的顺应性和一切行为都有所关联。翻译这项语言活动是有动机、有目的的,所以从本质上看,翻译的过程也是顺应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不断进行选择,在符合文意的基础上,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秦腔作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之一,其与社会文化背景和读者的审美接受能力的关系最为密切。下面结合顺应论的具体指导原则,基于上述两个角度,探讨其在秦腔翻译中的运用。
  1.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审美意识等,这些元素都可以折射出某个特定认知环境下的语境。只要世界上存在着国家和民族,就无法避免地产生文化差异,这也会给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于很多西方观众而言,秦腔艺术是非常陌生的,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语音的陌生和语符的陌生。在戏剧艺术中,语音的表现主要是经过韵律节奏、语言用词来实现的,而秦腔在演唱时需要打破传统唱腔,应用新颖的节奏韵律。所以译者在秦腔的翻译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的变化,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法来进行翻译。举例来说,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如果选择意译,无疑需要注释和补充大量的内容,但仍难以概括其中的具体含义,所以将其简单地音译为“sheng、dan、jing、chou”则更加简便;而勾脸八法“洗、抹、揉、勾、勒、意、粘、挂”,则应当采用意译的形式,用“wash、smear、rub、delineate、tighten、addacrowning、glue、hang”等词汇进行表述,从而让英语单词原本复杂的模式得以改观,让其更加朗朗上口。
其他文献
【摘要】情景教学法为英语教学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所以对于知识的记忆会更加牢固。因此,本文针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应用原则、应用策略以及注意事项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景;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陈敏,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初级中学。  在农村地区的教育中,因
【摘要】为点亮小学英语教学课堂,针对小学生学习特点实施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活动。小学英语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巧妙应用肢体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利用肢体语言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肢体语言;运用理论;实践对策  【作者简介】张霞,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肢体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是辅助教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活动的地点已不局限于学校,网络线上教学已慢慢进入大众视野。为了实现更好的线上教学效果,本文将以初中英语语法课为例,结合“微课 导学案”“先学后教”和“小组合作”这几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利用线上教育的各种优势,探索一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线上教学模式。教师以“导学案”为抓手,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使“以生为本”理念在线上教育中得以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随之兴起,而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便是邮轮英语,与其他的专业相比,其有着更强的实用性,对学生英语口语、综合表达能力和邮轮英语专业能力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邮轮英语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落后、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符、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偏低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与邮轮岗位所契合的高质
【摘要】“二重观”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向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出发,注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给学生以鼓励,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表现中获得反馈,从而改进教学,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二重观。本文基于2017年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分析二重观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该研究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参
1. Introduction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of Vladimir and Estragon in Samuel Beckett’s Waiting for Godot. However, many analysis notes only the two tramps’ basic similarities, and fails to note th
【摘要】日本是我国的邻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我过于日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为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程度,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日语相关专业,部分高校将日语作为公共课程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传统的公共课日语教学存在知识更新不及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对学生的日语水平的
【摘要】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素养课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构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顺应教育本质的要求,也是契合高职英语课程专业特点的需要。构建及实施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主要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几个维度展开。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思政育人元素;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赵红霞(1986.08.06-),陕西榆林人,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文化空缺词是指那些源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另一种语言中并不存在,因此没有相应表达和直接解释的词语。语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文化空缺词恰恰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点和多样性。因此,如何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文化空缺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往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中华文化所特有的一些文化现象无法在学生所处的文化中找到相近的表达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当代大学生文化观念培养对建构中华文化的传播与认同机制提出了必然要求,文章从当前甘肃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现状出发,提出了细化教学大纲设置、调整教材与教学指导、适当中华文化课程设置和合理运用翻译训练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李倩(1983-),女,回族,甘肃临夏人,西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