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路远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w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乡人最怕深夜接电话。
  今天早上,周怀素接到家里电话,缠绵病榻已经将近一年的老父,病情加重,他必须赶快回家。驱车赶到老家,已经是五六个小时之后的事。看着熟悉的小院大门上白纸随风作响,周怀素脑中一片空白,看着周抱朴从院内大步走来。由于长时间酗酒,周抱朴的脸色惨白,再加上一夜未休息,干瘪瘦削的脸上竟然也泛起几丝死气。他在门口站定,急匆匆地说:“先去给爹上香再说吧。”
  周怀素木木地跟上周抱朴的脚步,往院内走去。老父日常起居的堂屋已经被草草布置成了灵堂,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麻草,老父躺在一口棺材里,旁边是两个匠人在雕刻棺材,冷冻机嗡嗡作响,木屑四处乱飞。抱朴递给他三炷香,他跪倒在棺材前,终于大声哭了出来。周怀素哭得忘我,眼镜也不知被扔到哪里去了,有點浮肿的脸此时已经通红,再加上情绪激动,额角几根青筋暴起,看着像是随时都会昏死过去。院子里站着的几个本家亲戚看他这样,赶快进去灵堂,将他拉了起来。
  忙乱中,不知是谁递给周怀素一杯水,他喝了几口,又找回了眼镜,终于逐渐平静下来了。
  周抱朴告诉周怀素,这几日看着老父身体不舒服,就把母亲先移到西间暂住。老太太五年前患了脑梗,刚抢救回来的时候连话也不会说,只是有时能想起周抱朴的一双儿女——他们二十年前曾养在老太太膝下。经过五年的恢复,她慢慢学着说几句简单的话,勉强能够进行基本沟通,只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除了和老父说说话,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坐在沙发上一整天发呆,只是在需要方便的时候叫几声人。
  母亲此时躺在西间的小床上,周抱朴的妻子马芳燕正坐在床边和几个女人缝白帽子,他赶忙叫了声“大嫂”,并和其他人点头示意。马芳燕站起来跟他絮絮叨叨:“大丫她奶奶今天都没怎么吃饭,清早给她做了汤面,都泡坨了还是一口没吃。抱朴让我弄了点大丫买回来的麦片,她奶奶才喝了多半碗。夜来跟着咱们一晚上没有睡觉,这会儿刚歇下。晚上还不知道吃什么呢。”周怀素顿了顿,他知道这时他应该对马芳燕表示感谢,说她辛苦了,就像他过去三十多年做的那样。但这次,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点了点头。马芳燕还要继续说什么,却被邻居家的女人拉住,她丢下一句“我去看看外面有没有啥需要帮忙的”,拉着邻居家的女人,摔门而去。
  周怀素站在床边,发现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正在看着他。他连忙挤出一丝笑来,问母亲,还记得不记得他是谁。周怀素抱有奇怪的心理,虽然知道母亲多数情况下都是浑浑噩噩的,但是每次见面第一句话,必是问母亲还记不记得他。一个月没见,母亲也许又把他忘了。夕阳已西斜,屋子里昏昏暗暗的。母亲反复念叨着“说不上来,说不上来”,脸都有些憋红了。
  停灵的第二天,院子里搭起两个棚子,支起三四张桌子。周抱朴准备了一些茶点果干,每一样都先分出一部分,他焚香磕头后供在灵前,剩下的放在圆桌上招待客人。早上八点,棺材铺送来了花圈和孝服。周怀素为老父的子辈、孙辈都订购了花圈,他和妻子的花圈摆在院子右侧,抱朴夫妇的在左侧,孩子们的则放在院门外,一字排开,拿绳子压在墙上以免被风吹倒。
  九点,来吊唁的人逐渐增多。周怀素在院子里迎来送往,他见到了很多许久未见的人,有托他办事的人,也有帮他奔波的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添了风霜。周怀素觉得那天他说完了这辈子所有的话。他不知道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去迎接那一声声“节哀”。来了一个人,他迎上去,走了一个人,他送出门。多数宾客从出现在小院那一刻就开始嚎哭,在灵前上完香后又能快速地平静下来,有条不紊地问候周怀素,每一次都让他措手不及。他忍不住揣度,他在棺材前有没有也哭得这么大声?失去父亲的究竟是他还是别人?
  现在的周怀素已经可以平静地去处理葬礼的大小事宜了,他不平静也没有办法,老父的死已经成为了事实,可是活着的人还要完成他最后的哀荣。但他看见周抱朴还是忍不住来气,在他疲惫地应对宾客和棺材铺老板的轮番轰炸间隙,他居然看见周抱朴使唤大丫给他重新沏壶茶,嫌原来的茶太涩。他真想冲上去把周抱朴的茶壶给砸了,再扇周抱朴一个耳光。
  老父生前最惦念的就是大儿子,他总是愧疚没给周抱朴娶个好媳妇,没给他找个好工作,没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上忙。周怀素酸溜溜地想,老父帮周抱朴的忙还不够多吗?房子是老父帮忙盖的,马芳燕也是看在老父是村里的干部才嫁给他的,工作也是老父帮忙找的。虽然周抱朴工作的煤矿破产,20年前他就提前内退,每个月只领着800元的内退工资,但这又怪得了谁?周抱朴内退后也去工地里搞过几天副业,但因为受不了劳累,没打几天工又窝回家里了。其后20年都是靠着老父救济勉强拉扯儿女长大,马芳燕也因此不至于和他离婚。如今老父离世,周抱朴怎么可以这么若无其事呢?他还有良心吗?
  周怀素如此不忿,可是被老父教育着忍耐周抱朴已经变成了他的众多习惯之一,长久地烙印在他骨子里,即便老父已经离世,他还是习惯性地保持了沉默,等他再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周抱朴已经若无其事地去做其他事情了。
  停灵的第六天。棺材终于要被钉起来了,老父最亲近的妻儿子孙过来和他做最后的告别。母亲这天也好像突然清醒过来似的,从早上开始就非要闹着看看丈夫的棺材板怎么样。棺材板是在停灵第二天完工的,以楠木为底,请了镇上最好的匠人,雕刻了整整两天。正面材头雕刻一个“寿”字,棺材正上方是一条腾云驾雾的龙,龙鳞是纯金色,时隐时现在青白色的云里。棺材两旁是“八仙过海”,左侧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右侧是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各自手持法器,做飞行状。整个棺材被漆成暗红色,这让周怀素想起,某个医院的清晨,老父一阵咳嗽后吐出的那一口瘀血,从鲜红逐渐转向了暗淡。自棺材漆成后,周怀素从不多看棺材一眼。
  在母亲的坚持下,她最终还是见了丈夫的遗体,在儿女子孙乡邻的簇拥下。棺材盖往下推动三分之一,露出了老父的头和肩。他躺在棺材里,面部青紫,穿着枣红色万字纹寿衣,外面盖着红色暗纹带花的棉被,两颊上本就所剩无几的肉现在几乎消失殆尽,他面无表情。母亲看着他,周抱朴看着他,马芳燕看着他,大丫和二小子看着他,周怀素看着他。所有人都愣住了,有那么一瞬间,每个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反应。还是马芳燕的一声哭嚎唤回了大家的意识。   母亲也哭出了声,一边哭一边骂:“你走去哪儿啊你?你还想去哪儿呢?嫌弃我是不是?这两年没有再给你做过饭,没有帮你洗漱,没有精心调理你。可是不也有孩儿们照顾得你好好的吗?你说去看病,怀素就赶快带你看病,说买药抱朴也能给你把药买回来,你还要要星星要月亮吗?你起来,起来啊。你怎么走了,你怎么敢走,你怎么能走啊……”周怀素眼睛红肿,不发一声。母亲照顾了父亲六十年,衣食起居,井井有条,自五年前母亲生病后,父亲开始一点点学着照顾母亲。他喜欢泡脚,每天晚上便准备两盆热腾腾的水,一盆自己用,一盆给母亲;睡觉前帮母亲脱衣服,睡起来再一件一件帮她穿上;母亲有糖尿病,也产生了一些并发症,父亲便一日三餐,帮母亲打针、吃药;扶着母亲上厕所,每天傍晚带着母亲在院子里绕圈散步……老父“大男子主义”了一辈子,臨到老,反而像个小学生,重新学习体贴照顾的要义。
  然而棺材总要被钉上。周怀素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嘴上轻声劝慰着母亲,手上却加大力气,把母亲半拉半抱地送回了房间。好不容易安顿好母亲,周怀素出了房间,七颗棺材钉已经全部钉好,挤压出来的木屑四处乱飞,马芳燕在棺材铺老板的指导下,细细地擦拭了一遍棺材,在灵前上了一炷香后,也离开了。
  出殡前一晚,周抱朴、周怀素和周抱朴的儿子周桓三个人彻夜守灵。棺材放置在小院中央,周氏三人坐在堂屋的沙发上,每个人裹着一条被子。老家的夜晚还是那么冷,堂屋洞门大开,更深露重,连夜枭也不叫了。
  只有苍蝇还在嗡嗡乱飞,环绕在三个人周围,追逐着人的血和汗。
  周怀素的脑子太乱了,停灵以来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需要他的打点安排,今天他甚至有了1-2秒短暂的失语,想张嘴却发不出声来,还是妻子坚持让他中午去休息了一个小时,才有点缓过劲儿来。而现在,长夜寂静耗散了他最后一点能量,他本来想借这个夜晚和周抱朴谈谈母亲以后的安置问题,但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个老人的归宿问题,更是两三个家庭的生活问题,必定要经过长时间的争论、扯皮,可能会吵架、会面红耳赤,会敲断周氏兄弟因为老父离世而短暂恢复的关系,会有赤裸裸的利益的衡量。周怀素不想在老父的遗体面前谈论这些,虽然老父生前已经见证过无数次。这么想着,他的意识渐渐模糊,就假寐一会儿好了,天亮以后还有很多人事需要他去应对……
  周怀素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自己的手上长了一个很大的疮口,深透血肉和骨头,成为一个巨大的空洞,他甚至听到了穿透骨头的猎猎风声。他很害怕,但是仍然拼命克制自己,不断地自我沟通、自我安慰、自我告解。他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洒脱的人,在梦里,他总是和死亡那么近。
  一阵低声的啜泣让他从梦中惊醒,他听到了熟悉的喃喃自语,是周抱朴。周抱朴不知道什么时候坐到外面的茅草上了,他的被子被胡乱地卷成一团扔在沙发上。周怀素看到他背靠着棺材,一口一口地喝酒,喝一句骂一句,喑哑浑浊的嗓音里带着哭腔。周怀素也听不懂周抱朴在说什么,咕噜咕噜的,像是离烧开就差一步的水。旁边的周桓已经睡熟了。
  周怀素又一次地沉默了,沉默已经成为了他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他应该起身去安慰周抱朴吗?还是装作没看到?近几年面对周抱朴,他总是有点手足无措。周抱朴却敏锐地注意到了他的动静,前者回头看了他一眼,慢慢地喝光瓶中最后一点酒,站起身,有些蹒跚地离开了。
  没有和他说一句话。
  出殡是在一个午后,烈日当空。两根白色的麻布绳缠在棺材的两侧担架上,孝子和孝女(媳)按照辈分、年龄大小分成两列,分别扛起两根麻布绳,走在前面。20个年轻的后生扛起重逾千斤的棺材跟在后面,每个抬棺的人都是青筋暴起,大汗淋漓,脸庞和脖颈都晒出红紫一片。最前面的是周桓,他捧着爷爷的遗像,旁边是二丫,拿着一艘铂金纸做成的船。一条白色长龙般的队伍沉默地穿越这个村庄,有一些村民站在自家门口默默地看着,路旁的白杨也静穆,天空蓝得不像话,只有远处有几朵层层叠叠的云,柏油马路灼烧着送殡路上的周怀素,恍惚间光影好像粘滞住了。
  走到村子里的广场,后生们把棺材停放在马路中央,冥器瓜果等现设摆在棺材尾,棺材头是一个舞台,周怀素请来的演出队开始表演,唱歌、唱戏或者是唢呐演奏,慢慢把气氛炒得热闹起来。周怀素叫来了几提水,分发给送殡的人,他留了瓶水给自己,也拿了一瓶给周抱朴,然后蹲在树的阴影下,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
  棺材就孤零零地停在马路中央。
  周抱朴突然起身,把周怀素给他的水放到了灵前。
  “活着的时候当家人总是吃第一碗饭的,怎么人死了就忘了吗?”
  周怀素无言以对。
  表演结束后,又扛起棺材走向墓地。墓地在半年前已经建好,坐北朝南,据说是一块风水宝地。六月的田地,已经长出了齐腰高的玉米秆,送殡队伍像是一条白色长线突兀地切断了绿色的一望无际的农田。棺材被送进墓室,周抱朴和周怀素每人各抱了一只白色魂瓶放在棺材头,魂瓶中是放置好的稻、稷、麦、豆、麻五种谷类。最后烧一炷香,最后磕一个头。周氏兄弟走出了墓室。后生们用写有福字的石板封住了墓室的门,一铲土、一铲土,填平墓地并堆出了一个土丘。
  周怀素帮着夯实土地,一扭头,却看见马芳燕弯着腰在拔除地里的野草。这片地最初是老父的,前几年分家分给了周抱朴,今年春天大旱,临夏却下了一场冰雹,田地里的秧子不免有些蔫蔫的,马芳燕看起来着急坏了,弯下腰细细地拔草,比伺候亲孙子还认真。
  帮忙的人都先回家了,只剩下周抱朴和周怀素做最后的祭扫。下葬后走在回老宅的路上,日光晒得土路蜿蜒扭曲。周怀素恍然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没能和周抱朴一起并肩行走了,上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着?好像是30年之前,那时周抱朴已经是煤矿里的一个小队长了,周抱朴推着自行车送他高考,走的还是这一条土路。不是说要想富,先修路吗?30年过去了,老家的这条土路怎么好像一直没有变过。自行车一条车辙边附上兄弟二人的两行脚印,碾断了两个人的人生。周怀素记得周抱朴曾经在这条路上允诺他,只要他考上大学,周抱朴就将他手腕上新买的手表送给他,他知道周怀素对他这只表垂涎已久。可当周怀素以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之后,却发现那只表出现在了周抱朴当时的女朋友手腕上。周怀素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恼火。
  两个人沉默地走着,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谁也没有说一句话来打破这无边际的沉默。
其他文献
高校图书馆在引导师生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释了高校图书馆在文化育人中的功能和作用,介绍了国外图书馆阅读推广及文化育人的概况,列举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推广及文化育人活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于“读书”,不仅仅是作家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也早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主题”。且不说古代名士的读书经验,也不说近代先贤的读书启示,更不说当代名家连篇累牍地谈阅读,就说当下,早在2006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文化广电、教育、解放军总政宣传部以及工青妇等机构,共同倡导“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国便形成了全民广泛阅读的良好态势。在这一背
期刊
期刊
我的老家有个习俗:端午节宴请亲友,摆的是流水桌。  所谓流水桌,就是来一拨人上桌菜,来拨人上桌菜,开席无定规,菜肴是一模一样的。宾客用过的碗筷,主人决不肯立刻清洗,皆堆积在门前的木盆里。谁家用过的碗盘摞得高,证明亲朋好友多,是面子也是荣耀。  亲友酒足饭饱,观龙舟,打扑克,悉听尊便。  我好些年头没有回去了。  父亲生前,带我回过几次。父亲从小随爷爷在城里安了家,老家还有父亲的一位堂弟。按理说,我
期刊
君子文化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同时也让思政教育的人格教育具象化。君子文化的仁爱、自强、慎独、自省、正义等美德都是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借鉴和运用,用来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内容。君子文化所强调的自我完善以及社会责任等内容同样也是辅助思政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载体。作为思政教育,应当积极挖掘君子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在塑造大学生良好意识形态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何君华,1987年底出生,湖北黄冈人,现居内蒙古科尔沁。2008年10月开始写作,作品多次入选《小说选刊》《当代中国经典小小说》《新中国七十年微小说精选》等选刊选集,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第三届青铜骏马奖、第四十届青年文学奖(中国香港)等奖项。著有小说集《少年与海》《河的第三条岸》等九部。  边 防 记  一旦到了冬天,我们就又要甩开膀子修筑我们连队的“钢铁长城”了。  我所说的冬天,实际上刚刚入秋
期刊
期刊
一条清浅的溪水  濯缨浣纱  巧笑倩兮,美目流盼  从此香了千年  灵岩山馆娃宮里  响屧廊的足音未散  酒醒时烽烟四起  回首  香溪岸边空余恨  馆娃宫里灯寂寂  繁华落尽  溪水长流  灵 岩 山  眼前的灵岩山  宝塔耸立,殿宇巍峨  有谁记得那些年  断壁残垣,荒草萋萋的模样  吴王的胜,越王的败  卧薪尝胆的复仇  金戈铁马,血雨腥风  越王的胜,吴王的败  已是心底波澜  所有的悲喜
期刊
[目的/意义]图书馆是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针对积极健康老龄化背景下的图书馆老龄化服务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推动图书馆在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过程]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法律法规、规范指南等相关内容,研究针对积极健康老龄化的图书馆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结论]当前,图书馆针对积极健康老龄化开展服务,面临任务艰巨、人群多样与保证服务公平难、资源体系构建、服务特别是跨界服务体系
六月细碎的金子  带着鸟鸣从山上铺洒下来  风踮起脚尖,慢慢看  穹窿山,太湖东岸的伟岸  你的穹窿是雄性的脊背  曲弓而行。朝阳亢奋每根神经  云搬不走的地方是苍穹  因为爱,登临望湖园眺望千帆  你走过的小道都是御道  骨髓里,王也讲道场  谁在藏书台藏起神秘的朱大人  藏起金子和雪等尘埃落尽  茅蓬坞蘸着月光书写十三篇  越写越明。短穗竹狂卷起风云  深坞里的骑马奋戈,有计才胜险  我想用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