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体化教学内容是对育人目标、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高素质的载体,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一体化教学内容的选用原则着手,详细阐述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和知识体系的编排模式,最后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内容的构建。
【关键词】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知识编排;电子电器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教学载体不能再采取学科体系,而应该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教学内容。
对于一个专业或职业,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结合岗位要求、职业特点、持续发展等方面确定的教学内容一般由若干个学习领域组成,而学习领域又由若干个能具体实施的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常表现为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能融入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能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一体化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1.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要体现职业或岗位能力,还要有综合职业能力,即应具有诸如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核心能力。作为一体化教学内容既要传授事实性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由此内容选取要以应用、研究、服务为主旨,构建与我国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符合受教育者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一般内容选取需要符合以下原则:实用性、发展性、开放性、职业性、人文渗透性、动态性。
2.构建模式
如何将一个专业(或职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以便学生能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使其产生累积的效应[1],从而起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的作用呢?
(1)学习领域构建模式
一体化教学内容构建在学习领域与学习领域之间有纵向模式、横向模式、横向+纵向模式、纵向+横向模式,所谓纵向模式(如图1-2)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学习领域,或称序列组织,由简至繁的序列安排,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各个学习领域之间按照电子元件设别、电路检测、电子产品维修、电子产品设计等来组织教学内容,各内容之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所谓横向模式(如图1-3)是指各个学习领域开设可以不考虑先后关系,能根据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可以同时开设或者打破常规习惯开设。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本专业侧重点是汽车的维修,由此可以分成电器检修、电动机检修、车身检修等部分进行,这些学习领域间不存在先后关系。所谓横向+纵向的模式(如图1-4所示)是指对于专业基础知识采取横向的模式,而在专业课中却采取的是纵向模式,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对于专业基础知识部分分成两条线,一条线是电类基础知识,一条线是机械基础知识,然后再对电类和机械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专业课;所谓纵向+横向的模式(如图1-5所示)是指对于专业基础知识采取纵向的模式,而在专业课中却采取的是横向模式。
图1-2 学习领域纵向模式
图1-3 学习领域横向模式
图1-4 学习领域横向+纵向模式
图1-5 学习领域纵向+横向模式
(2)学习情境构建模式
一体化教学内容构建在学习情境与学习情境之间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所谓直线式就是把一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要求逻辑思维,注重构成整体的部分和细节;螺旋式(或称圆周式)则要在不同学习领域(或学习情境)使相关知识重复出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随着学习领域(或学习情境)的递升而螺旋式地反复,逐渐提高,从而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直觉思维,注重理解细节之前先掌握实质,考虑到整个形式。
(3)知识与技能编排准则
知识与技能编排有三个基本准则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专业(职业)的教学内容;顺序性是强调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教学内容之间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教学内容统一起来[2]。
3.电子电器专业一体化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以工作需要为目标,表现形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教学组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考核内容以岗位要求为参考。公共基础知识包括英语应用、应用高等数学、计算机基本操作、思想道德修养、体育与健康、形式与政策、应用文写作、就业创业指导。设计学习情境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领域对应的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电路检测 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调试 照明电路的组装与设计
报警器的组装与设计
抢答器的组装与设计
电子产品维修和设计 小家电产品维修
(1)收音机组装与调试
通过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项目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常见集成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熟悉运用面包板、电烙铁、热风枪、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以及了解这些仪器仪表等设备的结构和维护方法,能熟练对电流、电压、功率等电参数的进行测试和简单电路的调试技巧等。
(2)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调试
①照明电路的组装与设计 在照明电路的组装与设计项目中,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单相、三相计量仪表的安装,照明线路的安装,能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测定,以及对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②报警器的组装与设计
在报警器的组装与设计中,要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结构、特点,会组装、调试及测试电源输出电阻和功率;要了解电压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会组装、调试及测试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要了解不同类型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特点,会组装、调试及测试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要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会组装、调试及测试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及电源的效率;要了解信号发生器的特点,会组装、调试及测试各种不同类型的波形。
③抢答器的组装与设计
通过简易抢答器制作与调试让学生掌握基本逻辑门的特点、应用;在受控制的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中贯穿基本触发器的运用;能显示选手编号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重点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运用及数码管的特点;带计时的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讲述的是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运用方法等。
(3)电子产品维修和设计
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可以开展小家电产品的组装、维修和调试。这种形式没有固定操作平台,以学生实际参与产品的维修为主线,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义务维修,了解小家电产品的结构,分析故障产生原因,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教学内容的构建,依托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的需要吗,通过实际调研岗位,获取本专业的相关技能需要划分教学模块;以提高技能和素养为构建内容标准,方便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3],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学特点和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徐上海,逯翠香.教学内容编排的意义和方法[J].教学研究,2004(4):20-21.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21-223.
[3]李兴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05:17-19.
作者简介:孙香彩,女,河南鹤壁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知识编排;电子电器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教学载体不能再采取学科体系,而应该构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教学内容。
对于一个专业或职业,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结合岗位要求、职业特点、持续发展等方面确定的教学内容一般由若干个学习领域组成,而学习领域又由若干个能具体实施的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常表现为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能融入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能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知识与技能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一体化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1.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要体现职业或岗位能力,还要有综合职业能力,即应具有诸如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核心能力。作为一体化教学内容既要传授事实性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由此内容选取要以应用、研究、服务为主旨,构建与我国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符合受教育者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一般内容选取需要符合以下原则:实用性、发展性、开放性、职业性、人文渗透性、动态性。
2.构建模式
如何将一个专业(或职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以便学生能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使其产生累积的效应[1],从而起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的作用呢?
(1)学习领域构建模式
一体化教学内容构建在学习领域与学习领域之间有纵向模式、横向模式、横向+纵向模式、纵向+横向模式,所谓纵向模式(如图1-2)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学习领域,或称序列组织,由简至繁的序列安排,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各个学习领域之间按照电子元件设别、电路检测、电子产品维修、电子产品设计等来组织教学内容,各内容之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所谓横向模式(如图1-3)是指各个学习领域开设可以不考虑先后关系,能根据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可以同时开设或者打破常规习惯开设。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本专业侧重点是汽车的维修,由此可以分成电器检修、电动机检修、车身检修等部分进行,这些学习领域间不存在先后关系。所谓横向+纵向的模式(如图1-4所示)是指对于专业基础知识采取横向的模式,而在专业课中却采取的是纵向模式,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对于专业基础知识部分分成两条线,一条线是电类基础知识,一条线是机械基础知识,然后再对电类和机械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专业课;所谓纵向+横向的模式(如图1-5所示)是指对于专业基础知识采取纵向的模式,而在专业课中却采取的是横向模式。
图1-2 学习领域纵向模式
图1-3 学习领域横向模式
图1-4 学习领域横向+纵向模式
图1-5 学习领域纵向+横向模式
(2)学习情境构建模式
一体化教学内容构建在学习情境与学习情境之间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所谓直线式就是把一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要求逻辑思维,注重构成整体的部分和细节;螺旋式(或称圆周式)则要在不同学习领域(或学习情境)使相关知识重复出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随着学习领域(或学习情境)的递升而螺旋式地反复,逐渐提高,从而使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直觉思维,注重理解细节之前先掌握实质,考虑到整个形式。
(3)知识与技能编排准则
知识与技能编排有三个基本准则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专业(职业)的教学内容;顺序性是强调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教学内容之间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教学内容统一起来[2]。
3.电子电器专业一体化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的设计思路:教学内容以工作需要为目标,表现形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教学组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考核内容以岗位要求为参考。公共基础知识包括英语应用、应用高等数学、计算机基本操作、思想道德修养、体育与健康、形式与政策、应用文写作、就业创业指导。设计学习情境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领域对应的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电路检测 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调试 照明电路的组装与设计
报警器的组装与设计
抢答器的组装与设计
电子产品维修和设计 小家电产品维修
(1)收音机组装与调试
通过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项目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常见集成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熟悉运用面包板、电烙铁、热风枪、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以及了解这些仪器仪表等设备的结构和维护方法,能熟练对电流、电压、功率等电参数的进行测试和简单电路的调试技巧等。
(2)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调试
①照明电路的组装与设计 在照明电路的组装与设计项目中,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单相、三相计量仪表的安装,照明线路的安装,能对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测定,以及对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②报警器的组装与设计
在报警器的组装与设计中,要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结构、特点,会组装、调试及测试电源输出电阻和功率;要了解电压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会组装、调试及测试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要了解不同类型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特点,会组装、调试及测试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要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会组装、调试及测试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及电源的效率;要了解信号发生器的特点,会组装、调试及测试各种不同类型的波形。
③抢答器的组装与设计
通过简易抢答器制作与调试让学生掌握基本逻辑门的特点、应用;在受控制的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中贯穿基本触发器的运用;能显示选手编号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重点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运用及数码管的特点;带计时的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讲述的是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运用方法等。
(3)电子产品维修和设计
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可以开展小家电产品的组装、维修和调试。这种形式没有固定操作平台,以学生实际参与产品的维修为主线,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义务维修,了解小家电产品的结构,分析故障产生原因,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专业教学内容的构建,依托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的需要吗,通过实际调研岗位,获取本专业的相关技能需要划分教学模块;以提高技能和素养为构建内容标准,方便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3],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学特点和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徐上海,逯翠香.教学内容编排的意义和方法[J].教学研究,2004(4):20-21.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21-223.
[3]李兴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05:17-19.
作者简介:孙香彩,女,河南鹤壁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