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疗法”创出扶贫开发新路子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xi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扶贫 幸福“双到”
  “富裕”光环之外,“贫穷”如影随形。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迅速,GDP总量连续20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一。而在这光鲜的背后,到2009年,却有着占全省行政村总数16.2%的共3409个贫困村庄,70万户316万贫困人口,其中属于革命老区的有2396个贫困村,25.08万贫困户。超过40%的贫困线以下人口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大多数人居住在危房、泥砖房、茅草房中。
  贫富差距大,贫困人口多,已经成为广东之痛、广东之耻,并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软肋”和“短板”。建设“幸福广东”,必须摘掉“穷广东”的帽子。
  6月4日,2011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通报和201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动员会在广州召开。会议认为,近年来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成功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扶贫开发“双到”路子。
  深山中的大古坳村,静逸得像世外桃源。然而,这里却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
  大古坳村位于连南县大坪镇西部,全村有426户1397人,是一个海拔800多米的小山寨。该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耕地全是梯田和山坡地,村民的收入基本来自农业和务工,基本种“望天田”,吃“靠天饭”,一遇到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就没有保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非常困难。
  2007年12月11日,省委书记汪洋到广东工作后,下乡的第一站就深入到大古坳村调研。正是这次调研,汪洋提出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登记造册、电脑管理”的新思路。
  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实施意见》。至此,广东扶贫“双到”战役正式打响:全省5000多个单位,3541多个扶贫工作组,11524名干部,拎起行李,“上山下乡”,担当扶贫开发“尖兵”,37万贫困户落实了帮扶责任人。
  “广东创造性提出扶贫‘双到’举措,改变了过去那种‘面上扶贫’方式,实施点对点‘靶向疗法’,这样,扶贫的资金效益能发挥得更好。”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说。
  “对帮扶对象实施‘靶向疗法’,定点清除贫困,保证了扶贫资源整合配置到村到户,提高了帮扶的效率和质量。相对以往的做法,扶贫‘双到’的效果更加显著。”省农业厅副厅长、省扶贫办主任莫定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扶贫“双到”工作中,广东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靶向疗法,整村推进,成绩斐然。
  省扶贫办公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137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2500元,“越”过了贫困线,基本实现脱贫。可谓“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扶贫‘双到’工作帮助脱贫两年、三年问题不大。难就难在扶贫工作组走了之后,他们会不会返贫。”广州市委组织部派往增城小迳老区村的驻村干部蔡雄飞与其他驻村干部都有着同样的担忧与思考。
  如何建立彻底脱贫机制,让贫困户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莫定伟主任一语中的:“扶贫工作既要‘输血’,更要‘造血’,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老区群众更新致富的理念和致富的途径,最终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根本转变,从而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东扶贫“双到”开展以来,各帮扶单位围绕培育主导产业、培养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出现了不少有创造性的举措,很有针对性,也很有生命力,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双到”特点。
  产业扶贫
  “脱贫是第一步,关键是要致富。”汪洋书记在韶关调研时强调,“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
  在扶贫“双到”中,各帮扶单位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帮扶对象特点,分门别类制定到村到户的帮扶措施,选准和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制定帮扶规划,并把产业帮扶项目落到实处,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陆河县上护镇的苏坑村、护径村,东坑镇的共光村、福新村都是省级贫困村,共有423户贫困户2130名贫困人口,家庭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不说,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
  负责帮扶这四个村的中山东凤镇、中山文广新局、中山供销社组成联合工作组,大力推进“一村一基地”产业扶贫模式,投资30万元为每村入股水电站、建设青梅加工厂,确保了每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并分别建立护径村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园、苏坑村贡柑基地、共光村青梅基地、福新村油茶——松树套种基地等七大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每个项目为各村集体增加收入超5万元以上,既实现了村集体长效脱贫,也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到目前广东共扶持3409个贫困村发展经济建设项目7556个,其中农业开发项目5336个,工业开发项目1090个,商贸旅游项目540个,招商引资项目592个。扶贫“双到”项目的蓬勃发展为贫困户打通了幸福之路。
  智力扶贫
  惠东县宝口镇大围村的山坡地上,一片片翠绿欲滴的菜田在初夏的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贫困户张木生一家的甜金针种植地。“2011年,我们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3148元,而2010年我们只有2000元左右。”张木生介绍说。
  大围村位于惠东县边远山区,全村468户2328人,两年前有贫困户共100户,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相当薄弱,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在省、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开展后,2010年初,惠州市物价局对口帮扶大围村,使2010年大围村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全面提升,脱贫率达88%,村民们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大围村村委会主任张火南说。
  扶贫先扶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惠州市物价局在帮扶中,注重给贫困户授之以“渔”,组织各种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劳动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围绕马铃薯和甜金针项目在贫困村、贫困户的种植推广,分别开展了4次种植技术培训。局里还不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到村里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并购买了一批农业种养技能书籍和5台电脑,用于帮扶充实村农家书屋。同时还组织发动党员、团员捐款设立教学奖助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贫困户学生。   智力扶贫,有效地增强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能力。
  移民扶贫
  6月的瑶乡,处处春和景明,生机盎然。美丽的乳源县东坪镇方武村、东莞“双到”瑶族新村欢声笑语,当地干部群众迎来了一位客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乳源县委书记梁建,县长邓志聪等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徐少华视察了扶贫新建的新农村,了解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等情况,当他看到一栋栋、一排排崭新独具特色吊脚楼时,高兴地说:“乳源扶贫建设的新村,是全省最好、最有特色的”。
  据了解,广东的贫困地区大部分处于粤东西北的山区,乳源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乳源地处南岭山脉南麓,集少数民族地区、石灰岩山区、高寒山区、革命老区、生态发展区于一体,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地理环境恶劣,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村庄就有80个,涉及群众1168户5223人。该县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县委、县政府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出发,借助帮扶单位的力量,加大贫困人口的迁移力度,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和县城周边,兴建了185个迁移点,拆旧建新改造农房建新村200多个村庄,至2011年年底,已有2700户困难户住上新居。为了让他们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帮扶单位在不断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维修村委设施35宗,新建乡村公路112公里,新建垃圾池102个,解决农田灌溉17056亩,解决饮水2620户。
  目前,在广东,和乳源一样的偏远的山区老区,“移民下山”已经成为“双到”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党建扶贫
  2011年11月,佛山顺德区委、区政府举办了一期“两委”班子培训班。出席培训班的成员都是该区对口帮扶的贫困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两委”业务骨干,通过参观学习顺德村(居)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典型经验,引导贫困村学先进、强班子、带队伍、明路子,着力帮助贫困村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永久牌”的扶贫队伍。“许多贫困村的两委干部还主动立下了脱贫‘军令状’,对‘脱贫十年不反弹’作出了郑重承诺。”顺德区有关部门的驻村干部告诉记者。
  一个好的村党支部、能力强的村委会,对于带领村民致富、带领贫困户脱贫至关重要。广东各地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积极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探索和实践党建与扶贫相融互进的有效措施。
  江门市市府办在帮扶粤北地区典型贫困村乐昌沙坪村时,抓好党支部一对一帮扶活动,以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集中时间对村干部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梅州市扶贫开发局机关党员与帮扶对象五华红山村党员挂钩,村党员与贫困户挂钩,形成了“贫困户有难党员帮,党员有难相互帮”的良好氛围,提升了党组织形象;汕尾海丰县结合今年村“两委”换届的契机,把综合素质好、能力强的群众选进班子,并加强培训教育。据统计,共充实新干部114人,所充实的新干部平均年龄36岁,高中以上学历85人,大学生村官2人,贫困村基层组织力量大大增强。
  金融扶贫
  农民发展经济无资金,农村发展无人才,这是开展扶贫双到前,广东各地贫困村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如何为“三农”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各帮扶单位在机制创新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乳源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每年拨出专款500多万元,用于开展“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程”、“政府助学工程”、“学生营养工程”、“少数民族学生补助工程”和“边远山区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工程”等五个“百万工程”。实施以来,已有380户贫困户享受了政府贴息的1-5万元的小额贷款,80%的贫困户实现了当年创业脱贫致富;11000多名学生享受了困难补助和营养补给;800多名边远山区教师享受到了人均1000多元的特殊岗位津贴。同时,实施了农村困难老党员“关爱工程”,目前已有183名农村困难老党员享受每月100-200元的困难补助。
  肇庆城投集团在所帮扶的怀集新平村初步设立起了“贫困村帮扶互助基金”,互助基金首期由公司投入30万元,后续资金在村集体项目收益中提取30%滚动注入,基金将长期用于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扶贫济困项目。目前,帮扶互助基金的设立在新平村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问题,鼓励更多的贫困户敢想、敢做,大大提高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社会扶贫
  “扶贫济困、共建和谐”、“志愿扶贫、快乐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广东扶贫新模式,虽仅实践两年多,但全民参与的扶贫理念已深入人心。
  上世纪70年代,清远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因修建水库进行整体移民,分散居住在窄小的山沟里,居住和生活状况非常差。可谁能料想到,一直处于贫困的树山村却能因一场名为“双到”的扶贫工作,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走进树山村罗屋自然村,村头建起了漂亮的凉亭,结实的地砖铺满村中,小溪河岸边种满绿化树,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整齐地散布山间,村民家中有了自来水,电视网络也一应俱全……这一切变化,缘自碧桂园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的爱心捐助。碧桂园公司也因此成为全国社会扶贫的先进典范。
  2010年广东开全国之先河,将每年6月30日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心捐赠、访贫慰问等活动,掀起了“人人参与扶贫、个个奉献爱心”的热潮。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慈善家等社会力量加入到扶贫开发的队伍中。”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长钟韶彬说。
  广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扶贫“双到”和扶贫济困日活动,给山区老区贫困群众点亮了幸福之光,广东贫困山区面貌日新月异。截至去年底,全省各级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8亿元,全省3409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8.6万元,其中超过5万元的有2929个贫困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6111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率达96.6%。
  “广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做法,在许多地方,特别是东部省区具有普遍性意义。它反映了发达地区扶贫工作的一个共同的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扶贫工作的着力点越来越向下延伸。这种做法,完善了扶贫的瞄准机制,扎实可行,有利于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扶贫新模式必将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活动却越来越少,由此导致的各种负面影响也日益多见。最近有科学家推出了一种科学的健身方式——“运动金字塔”,在这五层“塔”中,从上班、家务劳动,到走路、打球都有一席之地。掌握了“运动金字塔”的内容,就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第一层,生活中的运动。次数:每天数次。时间:每天累计30分钟以上。强度:适中。这类活动主要包括走路、爬楼梯、骑车上班、园艺活动、家务、逛街、
期刊
《源流》要为老区“寻源溯流”  《源流》创刊18年来,几许奋斗几许沉浮,如今她已经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成就成果有目共睹可喜可贺。  我认为,《源流》这个刊名起得好,言简意赅,一针见血,道出了办刊的宗旨,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源流》未来的发展就是要紧紧抓住“寻源溯流”这个主题做文章,追寻老区的昨天,反映老区的今天,记录老区的变迁,代言老区的心声,谋划老区的明天。只要《源流》全心全意为老区鼓与呼,
期刊
目睹腐败黑暗,与蒋介石集团渐行渐远  郭汝瑰进入国民党上层,有与国民党军政要员直接接触的机会,其中仅在“中央训练团”,就当面听了蒋介石的三十多次讲话,并受到蒋介石和许多高官的宴请。他目睹身受,对国民党的腐败黑暗愈来愈感到不满。  在担任暂五师师长、直接掌管部队以前,郭汝瑰还以为对日作战的失败,主要是装备落后和指挥失误。到任时才知道,这个暂编师实际只有三千多人,却上报七千多人。这让他更清楚地知道,国
期刊
一场声势浩大的扶贫开发攻坚战,正在我省欠发达地区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进行着。一切正按既定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而且,各地已取得辉煌的成果。  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双到”)的战略决策,至今历经两年多时间。按部署要求,今年的扶贫开发“双到”,已到了“收关”之年。全省各地驻村扶贫开发工作队正按既定的目标和任务,以最佳的状态,争取用优异的成绩,接受将要到
期刊
结伴同行到闽西,重重往事尽回思。  明灯指路烽烟起,三省边连赤帜辉。  穷僻壤,老苏区,寄期崛起尚须追。  渴求同建红妆地,告慰英灵百姓怡。
期刊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或“国45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前夕正式出台。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关心老区、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918万赣南苏区人民,再一次迎来历史性时刻。  “国45条”打造老区中的“特区”  “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赣南具有特殊地位,面临特殊困难,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
期刊
梅州  樟坑老区果农收入大增  平远县河头镇樟坑村把发展山区经济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干部带头,全民动手,加快了山区经济的发展。樟坑村现有16个村民小组,1300多人,耕地面积1000多亩,是个人多田少的偏僻山区。该村利用山坡窝地,大力发展周期短、易管理、收成高、效益好的三华李、生姜、苗竹、枇杷、香蕉等种植。如今,该村85%的农户靠种果摆脱了贫困,预计今年林果收入将比去年增加5万多元。
期刊
集玫瑰繁育、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玫瑰产业,让河北平山老区不少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平山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又是一个集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不发达地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把平山县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后,平山县政府组织多学科的技术人员对全县的山区综合开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位于岗南镇的“圣地玫瑰谷”被列为平山县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圣地玫瑰谷”主要种植
期刊
在绍兴这座人杰地灵的稽山镜水里,每一块岩石,每一方园林和每一泓清溪,都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从春秋时代的勾践,到近代民主志士秋瑾、蔡元培,到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从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到当代著名学者范文澜、马寅初还有无数灿如群星的书法家、诗人,令人目不暇接。  今年阳春三月,挟着清风雅气,我来到了仰慕已久的绍兴,先后踏进了被称为中国书法圣地的兰亭和回荡着爱情千古绝唱的沈园,内心深处受到
期刊
6月9日上午,广东省老促会第一副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肖耀堂一行5人,在梅州市有关部门领导陪同下,来到兴宁调研老区建设工作。兴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何建元,市政协副主席刘卫星以及兴宁老促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近年来,兴宁市坚持把解决老区群众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住房难的问题作为重点民生工作来抓,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千方百计加快老区建设,先后投入1.2亿多元,改善老区办学条件,完善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