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庭坚为例浅论宋诗对唐诗的模仿与创新

来源 :大陆桥视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摘 要】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璀璨明珠,宋诗亦是中国诗歌的高峰。两者之间因时代先后必然有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文从唐人及其诗歌对宋人产生的深刻影响出发,认为宋人具有普遍的无意识崇唐倾向且对唐诗多持肯定态度。继而引出宋人学唐现象之普遍这一观点,再以黄庭坚学杜为例分析宋人对于唐诗的继承及创新。最后得出此现象是符合继承与发展这一艺术规律的这一结论。
  【关键词】崇唐心理;黄庭坚学杜;继承及创新
  一、宋人学习唐诗的崇拜心理
  唐诗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高峰,对后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宋人集体无意识地接受着唐诗的影响,隐约地延续着唐诗的脉搏。他们对唐人难免有着崇拜心理,因而常将今人之诗与唐人作比较,这在大量的宋代笔记中可以发现。文莹《玉壶清话》中:翰林郑毅夫公,晚年诗笔飘洒清放,几不落笔墨畛畦,间入李、杜深格。其中就将郑毅夫诗歌与李白、杜甫之格相比,于此只言片语中便能看到其集体的无意识的火花。不仅如此,宋人自比为李白、杜甫及唐人的现象,更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欧阳修《归田录》中:予尝在福州见山僧有朋有诗百余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寇莱公诗“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深入唐人风格。这都清晰地反映出了宋人对唐诗潜意识地接受。
  在接受唐诗的过程中,宋人也清晰地看到了唐诗的优点。在当时流行着一句话“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正是宋人对于唐诗的极大肯定。从具体诗歌来说,宋人认为唐诗写得十分之妙,欧阳修《欧阳文忠公试笔》“余尝爱唐人诗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天寒岁暮、风凄木落,羁旅之愁如身履之。……诗之为巧,犹画工小笔尔。以此知文章与造化争巧可也。” 这无不体现出欧阳修对于唐人温庭筠的欣赏之情。此类宋人赞赏唐诗之例更是不胜枚举。
  正是由于宋人对唐人的崇拜心理和对唐诗的肯定,使得宋代学唐现象十分普遍。
  二、宋人对唐诗的模仿及创新
  宋代诗学思潮的演变,自始至终便是在如何选择唐诗典范的过程中推进的。由宋初的学白乐天,转而学李商隐,或者学贾岛、姚合,再进一步去学韩、学杜,最终树立起韩愈、杜甫为宋诗的最高典范。在宋初诗坛上有着诸多诗歌流派,这些流派都各领风骚,但其共同特点都是师法唐诗,同时也是在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尽管师法的对象与探索的方式有所不同,最终却都不可避免地落入唐人的窠臼之中,可谓“青出于蓝而未胜于蓝”。然而,他们的探索并非没有意义,也并非纯粹的模仿。
  北宋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陈师道、秦观、张耒等诗人在苏轼影响下活跃于诗坛,被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崇杜学杜,迎来了宋代诗人学杜的第一个高潮。黄庭坚学杜,更是宋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因而以黄庭坚学杜来探讨宋人对唐诗的模仿及创新是再恰当不过了。对于黄庭坚学杜,其实许多学者认为他是失败的。魏泰就曾批评黄庭坚“方其拾玑羽,往往失鹏鲸”。(《临汉隐居诗话》)张戒也说他未得子美之精髓。认为其只知从形式上学杜而不能得其精神实质的片面性。严羽则说:“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对此,傅明善先生认为持此论者可谓代不乏人。然而,正是这些对苏黄诗风有异于唐人风致所表示的不满言论,却恰恰给我们提示了苏黄在变创唐宋诗歌风貌方面的杰出贡献,而且即使是苏黄与唐诗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背离,而是继承与发展,推陈出新的关系。对于此说法,本人十分认同。正如黄庭坚说的作诗要有所创新,“听他下虎口著,我不为牛后人”。(《赠高子勉》)甚至于逆传统而动,“诗须做到众人不爱可恶处,方为工”(《石林诗话》)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宋人自己的个性旗帜。
  黄庭坚学杜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杜甫诗歌的继承和创新。根据黄庭坚本人的论述,他对杜甫的继承主要在于句法。《冷斋夜话》卷一记载“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 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这段话说明黄庭坚学少陵,就是想尽量做到 “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他学的是杜甫的表达方法,不是诗歌内容。黄庭坚对杜诗的继承和创新是基于对杜诗的正确认识。《后山诗话》记载黄鲁直云“杜之诗法出审言,句法出庾信,但过之耳。杜之诗法,韩之文法也。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所以不工耳 。”这也恰恰表明了山谷学习杜诗是有选择地学,而不是盲目地照搬其创作方法。
  另外,近人往往认为黄庭坚尊杜仅仅着眼于杜诗的句法与用典,而对于其思想方面很不重视,其实这是一大误解。实际上,他是很注重杜甫的思想精髓的。如元丰二年三十五岁时所作的《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云“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帝阍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沉样爪牙。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报遗编校舛差。” 由此可知黄庭坚在杜诗中品味到了“忠义”精神。可见,黄庭坚首先注重的是杜诗所继承并发扬的《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忠君爱国的情怀。他在晚年时期还教导后学说:“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发而言。”(《潘子真诗话》),“忠义”二字在此处更是有了十分深刻的表现。黄庭坚学习杜甫,绝不是仅仅看到了“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虽然黄庭坚在实际创作中没有像杜甫那样表现出“一饭而未尝忘君”的忧国忧民思想,却也写出了像《流民叹》和《书摩崖碑后》这样的刺世之作。
  其实,杜甫的精髓就在于学习前人却不模仿前人,自成一家,而黃庭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恰恰是学到了杜甫学习前人却不模仿前人的独创精神 。清人袁枚说:“古之学杜者,无虑数千百家,其传者皆其不似杜者也。唐之昌黎、义山、牧之、微之,宋之半山、山谷、后村、放翁,谁非学杜者?今观其诗皆不类杜。”(《与稚存论诗书》,《小仓山房文集》卷三十一)这也正表明了上述观点。因此,用莫礪锋先生在《江西诗派研究》论及黄庭坚对前人诗歌艺术的继承时所说,黄庭坚学习杜甫,就重在从杜诗中得到某种启发而有助于自己的创新,所以黄诗是黄诗,并不类似杜诗。因而,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纯粹模仿这一说了。
  在此暂且表达我的观点:学习前人是为了提高自己,借鉴遗产是为了推陈出新。因而山谷学杜而不似杜,正是其成功之处。这种学习是琢磨艺术品的创作途径而非复制艺术品的学习,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创造更多成就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中华书局,2003年.
  [2]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出版社, 2003年.
  [3]傅明善《宋代唐诗学》研究出版社, 2001年.
  [4]严羽《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 校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
  [5]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
其他文献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  【摘 要】建构主义是以人为本不完全同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它契合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建构和谐课堂,激活学教互动,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从教学目的来说,和谐课堂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学会学习,学会自励,感到学习是快乐的。其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先决条件。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生个体差异;个性发展;和谐课堂 
集体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本文针对集体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体系、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农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分析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中的引流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时采用自制多功能引流管引流的患者58例(A组)临床资料与随
喜欢坐在车里听北京交通台的主持人“瞎贫”,哪儿哪儿又堵了,哪儿哪儿两车剐蹭出事故了,哪儿哪儿现在是一路畅通了.遇到堵车很严重的时候,主持人总会耐心而调侃地劝说司机朋
清远市清新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新课程改革促使教育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主题,必须探寻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孔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借鉴孔子教学管理思想精髓,助推新课改,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孔子;教学管理思想;运用  孔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学管理思想十分丰富,即使在二千多年后的
对萧条依旧的连锁业而言,旧世界的秩序已被打破,需要的是去建设一个新世界。有媒体前几天就苏宁获得国际快递牌照采访我,问苏宁除了做零售、做商业地产、做电商,还要做民营银
辽宁科技学院人艺学院  【摘 要】本溪鼓乐是辽宁鼓乐的一个分支,主要由鼓唢呐乐与笙管乐组成的器乐合奏形式,用于民间婚丧嫁娶礼俗之中,是当地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根据调研,本溪鼓乐于2009年收录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传承人生活窘迫,生存现状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对本溪鼓乐邴家班子与铁岭鼓乐铁岭县横道镇的鼓乐班子进行比较,发现两地鼓乐发展差异,提出对本溪鼓乐的传承保护的思考。  【关键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以及油田企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于精细化成本的管理模式要求也越来越高了。管理模式之所以采用精细化成本的方法是因为该方法是主要以经济利益为核心,明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