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性滥用氧化亚氮致神经系统损伤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_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亚氮( Nitrous oxide,N2 O) ,又称笑气,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加工等行业.由于N2 O吸入后可使人产生短暂的欣快感的特点,从19世纪便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性药物,方便的获得途径使其娱乐性滥用率越来越高.在中国,N2 O被列为危险化学品,有较多的非法获取途径,娱乐性吸入N2 O的现象随着留学生的引进也越发普遍.一次性大量吸入N2 O可引起呼吸道冻伤、缺氧、窒息;长期过度吸入可导致神经、血液等多系统损伤,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主要从N2 O滥用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家族性皮质肌阵挛性震颤伴癫痫( familial cortical my-oclonic tremor with epilepsy,FCMTE)又称良性成人家族性肌阵挛性癫痫( Benigh adult familial myoclonic epilepsy,BAFME)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多于成年期发病,以震颤、肌阵挛伴或不伴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是发生在脑梗死后行溶栓或者介入治疗使血流恢复再通,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损伤,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等是其重要的损伤机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围手术期罕见但十分严重的并发症,能够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使术后病死率及致残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本综述对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病率及发病的高峰期、炎症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概述,同时总结了围手术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期指导医生术前对患者进行脑梗死危险分层、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防治措施的制定.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与致残原因,占所有卒中的75% ~80% [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目前虽作为脑缺血损伤公认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具有治疗时间窗短、再通率低等弊端.
目的 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ascular sign,HVS)变化规律及对脑梗死预测作用.方法 纳入2016年7月-2021年8月在住院并首次发现单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根据有无脑梗死,将其分为非脑梗死组和脑梗死组;根据随访过程中脑梗死是否复发,将脑梗死组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及ROC曲线分析,FVHs与单侧大脑中
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又称亨廷顿舞蹈病,临床上以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舞蹈症、精神异常和痴呆为特征.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变性病,遗传方式为基因动态突变,具有遗传早现特点.我们收集1例亨廷顿病家系,3代人中共有8例发病,本文对该家系先证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影像学、基因检测等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目的 探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晚期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方案中均包括利妥昔单抗.采用MCL国际预后指数(MIPI)评估患者预后,ECOG评分评估患者功能状态,评估治疗疗效、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 FS)及总生存期(OS),应用Cox回归对筛选的临床特征、分子病理、治疗反应以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
急性缺血性卒中( acute ischaemic stroke,AIS)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多达70%的AIS患者患有中度或重度功能障碍[1].目前已有成熟的影像学技术( CT、MRI 等)用于 AIS 的早期诊断,但有时仍受到病情、环境、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此时通过其他技术了解和判断颅内病变严重程度和动态演变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检测、描述和监测健康人群和临床人群大脑功能的有力工具,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对缺血、缺氧引起的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大脑供血中断引起脑组织损伤进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在全球范围内,卒中已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死因.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CA125、脉管癌栓、肌层浸润等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清扫决策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CA125、MRI检查,术前5 min均宫颈注射纳米炭2 ml,后行腹腔镜手术,均行前哨淋巴结(SLN)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SLN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