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学生到学生问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实际上现在课堂教学现状是:学生能提出问题的意识,远不如解决问题的意识强. 是学生没有问题吗?不,是老师教得学生没了问题. 学生表面上在积极回答问题,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要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有话想说
  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想说. 要鼓励学生有话就说,有疑就问. 对于学生思考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一个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
  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些问题都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刹那间在头脑里“灵光一现”,这时有的孩子便脱口而出了,这便成了课堂上的“随意插嘴”. 请善待这个时候的“插”,此时让他说出来,耽误的是课堂的一点时间,而收获的不仅是一个问题,还有学生以后敢于提问的勇气. 所以多给他们一些说出来的机会,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问题.
  二、要调整课堂模式,让学生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年级越高,越是提不出问题. 究其原因在于老师本身就没有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 老师在备课时分析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对于学生考虑得少,研究得少. 因此,教学应当围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设计,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我本想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教学梯形面积的推导,可是当我提问:“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就听到有学生说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于是我立即作出调整,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小组合作,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在推导的过程中,不同的方法便衍生出了不同的问题. 用“拼”的方法的学生提出了“梯形的底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等问题. 而用“分”的方法的学生,则在“除以2时,是不是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上有了疑问. 还有的小组是把它转化成了长方形,或一个三角形,自然也就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
  三、要培养质疑习惯,让学生常有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长期以来,学生迷信教材,崇拜老师,相信优等生. 而我们要做的正是打破这些传统观念,让学生大胆质疑.
  教材也是人编写的,难免有些不当的地方,要让学生敢于质疑. 例如,关于“0是不是自然数?”的问题不就作了一次修改吗?
  教师还应该有目的地设置一些疑点,让学生知道老师也可能会犯错,促使学生质疑,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学生都已知道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这时我说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一定等底等高. 有些学生表示赞同,有些学生认为不一定,并用画图的方法来说明. 于是有学生提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里的“完全相同”可不可以换成“等底等高”,为什么?
  很多时候老师比较相信优等生,造成班级里优等生成了权威,可很多时候有些中等生的想法更好. 所以,教师要消除偏见,让每名学生都有想法,并敢于去质疑他人的观点.
  四、要经常训练,发展能力,让学生有深层次提问
  践行伊始,学生很难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想法. 要想让学生提出一些深层次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长期地训练.
  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引导.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让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积极地捕捉问题性的认知情境,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听了一节“圆的认识”的公开课的引入部分,教师展示了一个自制的陀螺,并将之旋转起来. 学生很有兴趣,必然产生模仿制作的急切心情. 教师告诉学生这个玩具不是买的,是自己做的,问:“你们想做吗?”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头脑里也就在想需要怎样做呢?当老师告诉学生需要一张圆形纸片和一根火柴棒时,学生便提出了怎样画出一个圆,火柴棒放在哪里等问题,进而带着这些问题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鼓励合作讨论,进而深入.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升华,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 在合作与讨论中,可以采用让学生当小老师向班里其他同学提问,或小组内提问,同桌之间互相提问,将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广泛参与,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便从中学会了以新的角度、新的可能之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培养发散思维,多层提问. 发散思维能力是一种多角度、多层面开展的思维方式.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切入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也大不相同. 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均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中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所以我们在数学课中,要改变学生上课只听不讲,不善提问题的现状. 要相信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激发学生问的勇气,使学生敢问、会问;要培养学生问的兴趣和习惯,逐步达到善问,问得有质量、有深度.
其他文献
司法机关进行法律“精准扶贫”,应该坚持严格司法、大局意识、法治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要“精准”。而在司法领域,在具体司法案件中,有司法需求的群众很可能成为司法机关“扶贫开发”的对象。很多群众因为不懂法律,不知道如何維护自身合法权益,因而成为最需要法律帮扶的对象。  司法机关提高司法公信力,应该以具体案件为依托,进行法律方面的“精准扶贫”,以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具体案件的办理成果,取
2010年广东高考首次实行新的“3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作为首批课改区的地理试题,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亮点。试题在引领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方面有较大的启示和意义。试题以新情境创设方式,落实能力立意,以新颖地理图表方式创新试题呈现, 体现了广东省的区域特色。研究试题的考核特点,对2011年地理备考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一、2010年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  1. 重视考查基础,关注主干知识。  20
刘长英是个敢于创造奇迹的人,“嫂娘”的责任、事业的诚信、无私的奉献、个人的担当......如今的她更像是火车头,动力十足,带着乡亲们向着幸福的终点奔弛。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300户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来自河北唐山市古冶区范各庄镇前岳各庄村的刘长英家庭获得大会“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作为全国文明家庭的代表,刘长英也受到了习
据媒体报道,在浙江省诸暨市发生了一件令人同情的事:患有高血压的邹某,让女儿用丈夫老周的社保卡买药,合计报销11376.64元。经法院审查后,母女俩不仅偿还了報销金额,还要双双获刑。  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很多网友纷纷质疑:中国人更重视家庭概念,往往财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那么为什么一家人不能共用社保卡?然而专家指出:使用亲属的医保卡,只能使用亲属医保卡中个人账户的资金,报销的部分是不能使用的。  对
儿子9岁那年,离异的母亲开始带着他相依为命。护犊情深,母亲像护小鸡一样,把儿子紧紧守护在翅膀下,为儿子遮风挡雨,终于含辛茹苦把儿子送入千里之外的大学。  即将苦尽甘来,母亲却突然神秘失踪,儿子青春的天空被撕开大大的窟窿,雷电呼啸而至。从此,整整十一年,他的生活只围绕一个圆心:寻母再寻母,天涯海角,不离不弃。然而,苦苦追寻到的真相竟残忍至极——  慈母人间蒸发,儿子心碎成泥  2004年3月26日,
【摘要】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然朴实、自主探究、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开启智慧与思维. 课堂中,教师既要精心预设,又要因势利导,有效生成,这样才能做到水到渠成.   【关键词】 预设;灵动;生成;真实    背景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 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
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山多、坡陡。这里基础差、底子薄、瓶颈多,如何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县委书记钱建超看出了记者的疑问,他告诉我,2015年彭水县60个贫困村、4万名贫困人口已通过重庆市脱贫验收,超额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彭水县有自己独家的“攻坚方略”。为了“精准扶贫”,彭水推行“订单式”帮扶计划。如千名干部進村入户蹲点扶贫,每周一次通报、每月一次汇报、季度一次部署、半年一次观摩、年底一次考评。 
一部《转光之城》帮助我们对吸血鬼家族有了新的认知,同时也破片中浓郁的北欧风情深深地吸引,更为重要的是片中帅气的吸血魁与时尚的沃尔沃c30完美结合,着实让越来越多的人对c30、对沃尔沃开始痴迷。而这些并不是导演对于广告植入所做出的贡献,我们甚至可以肯定沃尔沃并没有进行任何的赞助,一切都是由车辆自身所散发出的自然魅力所致。其实在国外市场,沃尔沃一直以来都不仅是“安全”的代名训,时尚、前卫、动感……都常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我国有关通过情感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越来越多,已有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巨大影响,实施良好的情感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使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积极体现,当代的教育家卢家楣教授系统地研究了情感教学,他从心理学角度透视教学中的情感现象给出情感教学的涵义、原则及其实施策略。并有实验教学的实证。
青少年是教育的参与主体,其非理性消费的衍生和蔓延因涉及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塑,各方教育力量就不能是局外人和旁观者,矫正青少年非理性消费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育人力量的统合。  工业社会的我们处在“消费”控制整个生活的境地[1]。调查显示:中国90后在借贷市场中占比高达49.31%,位居亚洲同龄人首位,其中28.57%的人进行消费贷款[2],这里面不乏通过借贷进行消费,以满足其攀比心理、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