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采访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媒介技术的演进和发展促使新闻生产主体多元化、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生发机制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新闻采编规则,这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深远影响。而当前,新闻采访课程作为与业界接轨的实践类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困境。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只有构建融合新闻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建立多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培养适应智媒体时代,拥有融媒体采访报道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新闻采访;教学改革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其提出,“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1]同时,随着媒介技术的演进,5G技术普及和应用,人类进入智媒体时代的信息社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新闻传媒业,人与信息之間的生产关系和信息传播法则产生巨变,传媒生态改变。这对新闻传播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采访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前提和保证,其如何应对媒介技术和环境的变化,如何适应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
  关注。
  一、技术发展催生传媒业变迁
  (一)新闻生产主体多元化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体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代表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为大众提供新闻信息。新闻采访和发布的权利都集中在专业媒体手中。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媒体记者,其变得更加多元,借助于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平台,人人都是传播主体。因此,一些零门槛、强互动的UGC(用户生产内容)大量产出对PGC(专业生产内容、专家生产内容)、OGC(职业生产内容)、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专家用户生产内容)的内容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冲击[2]。
  一方面,信息传播主体的变化使碎片化传播内容变得日益突出,“微传播”成为社交媒体的一大特点,关键词传播、可视化传播大行其道,传播内容更加简短和多样,这对新闻的现场感和“零时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信息传播主体的变化改变了过往的信息环境,受众不仅期待信息的现场感和“零时差”,而且对专业媒介和媒体记者在新闻采访报道中的真实性、权威性以及深度报道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二)新闻价值标准多样化
  长期以来,传统的新闻价值五要素理论在我国占据主流地位,即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新闻价值五要素一直是媒介组织进行新闻采编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变革使得新闻价值标准多样化。
  新闻价值五要素中首要的要素就是时效性。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闻时间的表述从“日前”“昨日”“今
  天”到“刚刚”和“现在”,新的媒介技术带来新闻报道的“零时差”,时效性权重逐渐下降。同时,依据算法推荐机制,一些“旧闻”因兴趣度和关联性重新拥有了新闻价值和关注度。在新闻价值五要素中,重要性和显著性是非常重要的要素,重要性指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影响较大而又为许多人所关切的事件;显著性指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在互联网媒体时代,除了涉及社会安全、公平、正义等内容,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和显著性更多的是由受众自己的个体需求所决定。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新闻价值效能降低。传统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显著性和接近性正在被当前新闻价值的关联性、实用性和兴趣度所替代。人们更加关注那些和自己有关联、自己感兴趣、自己需要的新闻内容,传统新闻价值的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被消解,新闻客观性的价值正在朝着“客观性—主观性”的综合性价值观方向发展。新闻价值标准的变化使媒介机构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不仅要关注那些受众共同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要注重分众化、个性化的新闻采编制作,这些为新闻采访可以遵循的标准带来挑战。
  (三)新闻媒介生发智能化
  随着媒介技术进入智能化阶段,订制新闻、个性化新闻、沉浸式新闻、机器新闻、传感器新闻等业态层出不穷。媒介的智能化首先体现在内容生产上。在新闻采写上,腾讯、今日头条和新华社等机构先后推出机器人写作,机器人新闻以超高效的“新闻报道能力”给职业媒体人带来挑战。机器人对新闻的报道是基于大量结构化和标准化的信息资料,其通过对隐藏在这些资料中的“新闻性”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报道内容和角度,根据算法和模板,无须采访,短时间生成新闻文本。其工作量、客观性和准确性是新闻从业人员所无法比拟的。目前,这些机器人写作已经被运用到财经、体育等领域。
  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这些大众化媒体获取信息,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移动终端,在国内主要以微信、微博、抖音、知乎、B站等为代表。随着算法推荐机制的盛行,移动端媒介产品的内容生产和分发是剥离的,内容推送逐渐智能化、分众化和个性化,内容平台凭借精准的用户画像和用户内容偏好,向受众推送其感兴趣的信息和内容。目前,在不同媒介平台上,受众集中在垂直细分领域,更加小众化,这使得新闻采编和传播不再只针对大众化媒介,不仅需要“杂家型”记者,而且需要“专家型”的记者,以适应更多元的受众需求,为受众提供更专业和精准的信息报道。
  二、当前新闻采访课程存在的困境
  (一)课程教学体系落后
  在新文科视野下,传媒教育的变革不仅是指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智能的互动教学,而且应包括知识、媒介、理论等的跨界融合[3]。当前,媒介融合已经向纵深发展,而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忽略了知识、媒介和理论的融合。媒介融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新闻采访不再是单一的媒介采访,学生作为未来的媒体人要具有跨媒介的、多种终端和专业知识共同组成的综合性采访能力。学生既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较强的新闻实战能力,又要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理论知识和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可以将之形象化为“既要有操盘手的实际能力,又有指挥家的综合素质”[4]。新闻采访人才培养过程应树立全媒型人才的理念,培养融合媒介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智媒体时代的发展。   目前,高校新闻采访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依然是按照传统媒体的新闻采访模式进行安排。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按照新闻采访流程进行安排,比如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实施和运作,采访后的深入和收尾。二是按照理论板块进行设计,如重点关注记者的职责、修养和采访的意识、性质和原则等。三是按照采访对象进行分类,如体育新闻采访、经济新闻采访、事件性新闻采访、人物新闻采访等。然而,此类新闻采访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比较适合传统媒体的实践工作,却难以适应融媒体背景下多平台、多样态、多终端的新闻采访。
  (二)课程实践效果不佳
  新闻采访课程为新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整个学科实践类课程的逻辑起点,新闻实践教学中的采、写、编、评、摄等课程的开设,都是建立在新闻采访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的。因此,新闻采访实践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前,新闻采访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新闻采访课程仍停留于传统教学思维、教学质量考核以及传統教学方法。一方面,新闻采访课程大多以授课老师讲授理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实践教学效果有限;另一方面,新闻采访课程的实践受制于采访时间长短、采访选题大小、采访对象安排以及采访时间、地点等因素,在实践环节中,无论是关于新闻选题和新闻价值判断,还是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学生大多以观摩前人的经验为主,虽然偶尔穿插案例分析,但是总体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主。因此,有学者将当前新闻采访课程概括为“四重四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重教材轻动手[5]。
  (三)课程评价标准单一
  考试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程度,是一种对学生个体发展和学习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6]。新闻采访课程考核主要包括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但其考核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
  目前,新闻采访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还处于传统模式,考核结果主要由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通常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这种考核忽视学生过程性分数,注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一方面,其不易激发学生平时学习主动性,依赖教师单向知识教授;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记忆和背诵突击期末考试,最终考核结果并不能完整体现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考核内容、形式停留于传统试题,如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而学生的实践作品仅作为平时成绩予以参考。这使得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新闻采访课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采访课程改革
  (一)融合设计教学体系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为了适应融合媒体教育的发展,培养智媒体时代能够在多媒介及平台,具有创造性、深度新闻报道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采访课程教学体系需要进行二次设计。而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所呈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决定了教育理想能否成为教育现实[7]。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价值的判断、报道角度的选择、新闻采访提问的方式都与学生的视野、理论修养紧密相关。而这部分内容是进行新闻采访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课堂教学和实践应该关注的重点[8]。因此,新闻采访课程的理论教学基础必不可少,其也是融媒体教学体系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传统新闻采访主要注重文字记录形式,而随着视频化传播发展,视频创作者应是拥有采编、创意和技术等全方面能力的新闻人才,他们或擅长创意或擅长技术,新闻采访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不能忽视这个群体[9]。因此,为了适应当前媒介视频化发展,新闻采访课程教学体系需要设置可视化采访的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视频采访的技能、注意事项和一些最基本的拍摄要求。同时,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课程的教学体系还应注重媒介技术变迁下基础理论的呈现,要融入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并增加培养跨媒体新闻采编能力的内容,从而使所培养的学生成为适应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适应多终端、多媒介报道分发的复合型人才。
  (二)拓展实践教学思路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为了适应实践性教学改革,新闻采访课程在进行教学体系设计和安排时应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首先,新闻采访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解读和评析有代表性的个案和优秀新闻采访作品,提升学生分析鉴别能力。在实践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以问题作为驱动,让学生自主分析案例中的采访,通过观摩和赏析,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其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
  其次,新闻采访课程要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实践平台。目前,一般高校都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平台,如学校的官方网站、校报、广播站、电视台、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B站等全媒体平台,学生可以充分通过平台自主进行新闻选题策划、拍摄和采访,进行多媒体、跨平台的全媒体整合传播策划。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学校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媒体合作单位和校企合作项目等渠道和平台,抓住新闻采访的锻炼机会,开阔视野。
  此外,新闻采访课程的实践教学要兼顾多种平台和媒介类型,让学生根据特长和兴趣爱好,形成各小组,以视频、音频、文字、多媒体图表等形式进行实践,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驱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实践。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
  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对保障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新闻采访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考核应以针对性更强的新闻实践作品来代替传统试卷答题,即由学生独立完成新闻选题、采访的实践作品,教师细化作品考核标准。比如,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在采访对象的选取、采访的提问方式、技巧、方法等方面的细节,教师可直接采用访谈实录的考核方式,考核过程既呈现学生提问题、采访对象的回答,也反映学生对现场新闻细节的捕捉和整体流程的把握。只有这样,考核才能凸显价值,不仅考查学生新闻采访选题的意义、采访对象的选择、提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以及有无必要追问等内容,而且有利于更为准确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此外,其考核形式也可以是文字、视频,体现多种传播形态。   其次,新闻采访课程考核要增加过程性成绩在考核总成绩的比重。新闻采访课程应注重平时过程化考核,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平时任务与期末任务搭配、局部任务与整体任务结合。考核要注重对平时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检验,在考核权重上,平时成绩占70%和期末成绩占30%,或将取消期末试卷考核方式,避免采用单次考试确定学生成绩的情况。同时,对学生学期内所采写的新闻稿件被校内外媒体、自媒体平台转载等实践情况,教师可以依据课程加分细则对学生考核总成绩予以加分鼓励,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最后,新闻采访课程考核分数应实行多维评分制。针对教师布置的新闻采访课程实践作业,教师可以点评,学生也可以互评,双方按照制定的评价标准细则,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进行评分,并得出实践作业的平时成绩。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性、参与性,也有助于教师发现课程实践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实践环节做准备。
  四、结语
  智能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在发生深刻变化;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媒教育也在经历一场变革。因此,新闻采访课程只有适应媒介变化及其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才能培养时代所需的传媒人才。
  [参考文献]
  [1]董鲁皖龙.中国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EB/OL].(2020-11-03)[2021-08-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338046599301649&wfr=spider&for=pc.
  [2]黄楚新,王丹丹.智媒体时代傳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转型[J].视听界,2019(03):16-21.
  [3]李金玉,赵鑫.新文科视野下广播电视本科教学的变与不变: 评《广播电视编导概论》[J].传媒观察,2019(10):101-104.
  [4]苗伟,王兆屹.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教学的创新与探索[J].新闻知识,2013(08):75-77.
  [5]梁长荣.新闻采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新闻爱好者,2010(06):133-134.
  [6]潘小青,李玉晓,侯春菊.大学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变革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0(06):83-86.
  [7]李建伟,董彦君.“新文科”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指向[J].出版广角,2020(16):28-30.
  [8]王如一.“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路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3):54-56.
  [9]叶俊.赋权技术下新闻业再分工及其社会定位[J].青年记者,2020(19):49-51.
  [基金项目]三江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基于新闻采访课程的新文科教学内容重组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J202011)。
  [作者简介]张晓慧(1982—),女,河南三门峡人,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新闻理论教研室主任,南京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进行互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笔者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处于浅层学习,这与高校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相违背。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探讨构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旨在为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 D
期刊
[摘要]近年来,借助网络短视频平台而广泛传播的影评类二次创作短视频发展呈井喷之势,而其创作者未经影视著作权人的许可便将原影视作品通过剪辑等方式进行二次创作并传播,该行为往往牵涉侵犯著作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合理使用”制度出发,探讨“合理使用”在影评类二次创作短视频中的适用,并基于利益平衡和域外立法与实践,对我国“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著作权;“合理使用”;二次
期刊
[摘要]在自媒体时代语境下,研究分布式新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对分布式新闻“去中心化”及协同报道的新闻生产模式进行了研究,点明了分布式新闻生产模式存在的虚假信息问题及其在后真相时代背景下大众对分布式新闻信任的缺失。同时,文章介绍了与分布式新闻及其“去中心化”特征契合的区块链技术,说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及透明机制有利于打造更为透明的“新闻编辑室”。此外,区块链技术所独有的溯源及难篡改性也能促使信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主题出版已从较为单一的“政治主题”向“泛主题”拓展,少儿主题出版迎来发展良机。出版单位要想做好少儿主题出版,从选题策略上来说,应做到:明确自身定位,强化使命任务;提升政治敏感度,确保政治导向正确;做好全盘统筹,提前布局规划;研判选题方向,抓住重大题材;转化表达方式,创新表现形式;研究项目评选,借势宣传推广;构建数字配套,布局多媒呈现渠道。  [关键词]少儿主题出版;发展良机;选题策
期刊
[摘要] “懂球帝”作为我国目前较为知名的足球体育类App,其在占有较大的足球体育资讯类App市场份额的同时,也拥有黏性较强的用户社群。在体育资讯的报道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版权问题。本文以“懂球帝”处理版权问题的方案与策略为例,通过总结“懂球帝”采用“先用户,后版权”的方式,筑牢“球迷社区”“新闻播报”和“数据分析”三大以用户体验为主的板块,进而探讨了其如何在复杂的体育内容传播过程中,实现版权策略与
期刊
[摘要]科技期刊是我国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意识也应该成为科技期刊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本文从培育政治修养、党建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五个方面入手,为科技期刊如何培育政治意识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期刊;政治意识;政治修养;政治敏感性  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中强调:“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内容生产呈现主体专业化、内容形式多维度、内容分发智能化、运营规范化的新特征。为了适应媒体融合趋势,借鉴新媒体数字内容生产现状,我们可以探索和预见未来学术期刊出版呈现集约式出版、沉浸式阅读、精准化传播、数字化革新以及复合型编辑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新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1G、2G、3G、4G的发展变迁,数据传输在速率、质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以新兴技术为代表的行业改革趋势。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使得各行各业的改革迎来了新的推动力。其中,新闻传媒行业的变化很大。本文针对全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行业的变革相关问题展开探究,以期能够为行业的改革、发展和进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行业改革  当前,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技术进
期刊
[摘要]我国科技期刊种类多、专业全、分类细,存在常规专业期刊数量多、竞争激烈的情况,而非核心期刊质量的提升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以《人民珠江》实践为例,探讨非核心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策略,在中文核心期刊的目标下,通过争取优质稿源、策划专刊专题、多媒体融合、优化出版流程、提高期刊出版质量等方式,提高非核心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非核心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人民珠江》  2019年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接受并适应了新媒体,传统报纸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右江日报》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地方党报,其虽然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近几年发展速度缓慢。《右江日报》新媒体运营还存在技术人才紧缺、内容缺乏创新、新闻获取渠道被动等问题。对此,其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新媒体内容、避免同质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 《右江日报》;新媒体;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