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因工程”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药科大学开设的“基因工程”课程,应该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前期已成功开展了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并发表了数篇教学改革论文。为进一步提高“基因工程”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库和公共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设计,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授课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根据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方案。
  [关键词] 翻转课堂;基因工程;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信息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因工程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2019年度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课题设计强化研究生科研思维——以广东省生物技术候选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为例”(2019JGXM65)
  [作者简介] 张文峰(1986—),男,湖南娄底人,博士,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治疗研究;李黄金(1964—),男,湖南岳阳人,博士,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基因工程药物和抗体药物研究;吴凤麟(1979—),男,安徽铜陵人,博士,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其他文献
同伴评价作为新的评价形式,不仅符合核心素养测评对评价工具的要求,更具备学习功能。其发展经历了由疏离教育领域、聚焦学习结果的评价工具、聚焦学习过程的评价工具到作为学生参与学习的工具等变化。同伴评价的实施需要操作模型支持,最新的同伴评价操作模型包括12个操作步骤,具有形成性评价与学习工具的功能,是教师完整实施、实现同伴评价功能的重要保证。未来的同伴评价研究将聚焦核心素养培育,进一步强调同伴评价的学习功能;优化操作模型,增加同伴评价的使用情境;增加实证研究,深化同伴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选用课堂互动双编码分析系统(MFIAS),运用矩阵分析和曲线分析等方式,从课堂氛围、教师提问倾向、课堂结构、教学风格等方面对“一师一优课”中的某一堂高中数学优质课教学视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数学课堂气氛融洽,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小步走”的教学模式。这启示我们:为了提升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效率,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构建课堂教学共同体;让问题驱动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理安排课堂小结,梳理数学知识脉络。
从旅游管理专业高端留学生人才的培养出发,探讨了在教育改革开放和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与中国一流专业建设两者在互补互融时存在的两方面问题,特别是一流专
锚题指的是在同一批被试或能力分布相等的两批被试中具有等值关系的试题。我国香港地区的全港性系统评估(TSA)在题库建设中采用锚题加独立题目的方式设计不同分卷,结合学科课程不同的考核要求,全面考查考生能力。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TSA遵循多步固定分支测验策略设计锚题,设置固定的锚题比值,科学确立锚题难度,注重锚题的示范性和代表性。为了进一步优化试题质量,我国内地学科考试可尝试借鉴TSA题库建设中的锚题设计方法,如在评估初始阶段确定锚题、科学设置锚题比例、引进专业测评队伍等。
针对"卫星导航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需求,引入BDS-3/GNSS接收机作为RTK基准站与流动站,对课程中涉及的差分定位进行教学,展示了生动的卫星分布场景和动态数据变化,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引入了零基线评定动态定位精度的方法,使学员对定位结果印象更加深刻。教学实践表明,实践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完善思政课建设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围绕课程目标、教学流程、团队协作,从学习环境、数字化工具、教学法上设计和应用对分课堂,将知识讲授、个性化学习和课堂氛围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现实生活中新思想的创造与实践,构建教学共同体,建立广大师生的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切实深化推动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摘 要] “信息论与编码”是一门以“香农三大理论”为基础的理论课程,是包括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多个信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课。近年来在面向计算机相关专业进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感觉此课程理论性较强且内容偏难,因此较难顺利完成此课程的学习。针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进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意义的贫困治理道路,形成了独特的贫困治理经验,其中就包括广泛动员各种力量参与贫困治理.当前,中国乡村贫困治理"双轨双层"的社会动员结构已初步形成,展现出科层化社会动员占据主导、通过政策供给进行社会动员等鲜明特征,但也面临社会动员碎片化、科层化社会动员存在负效应、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失衡等困境.通过社会动员主体的整体性塑造、社会动员边界的适度性控制、社会动员结构的系统性嬗变,以提高贫困治理社会动员的效率,实现贫困治理与社会动员在获取现代性中的价值.
[摘 要] 书院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变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下衍生出多种类型。中国内地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现代书院制本土转化上做了较多的尝试,丰富了育人内涵,形成了共性特征。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书院制的实践,为探究书院在东西方融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功能定位、育人模式及实践方案提供了参考。基于“德育共同体”的视角,“一对多”中外合作办学书院育人模式的实现路径应当聚焦
70年来伴随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变化,美国学界的中国政治研究历经了四次范式转变,但日益精细化、科学化的学科规范和理论方法却不能可靠地检验中国实践,反而还得出了令人诧异的研究结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变的中国政治运作核心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国政治研究中的范式地位不断下降.本文在反思70年来美国学界中国政治研究的基础上,呼吁中国政治研究需要找回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共产党为方法"触碰中国政治的实践经验,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中国政治研究中的现实困境,更有利于中国政治学界构建基于本土实践的社会科学话语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