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唯物主义视阈下女性文化研究维度的探索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女性文化是人类文明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本文以文化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女性文化的内涵、研究现状及其物质性,并着重从物质基层文化、关联映射文化和意识能动文化三个方面对女性文化的研究维度展开深入研究,为提高女性文化研究的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唯物主义;女性文化;研究维度;雷蒙德·威廉斯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5-0071-03
  女性主义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运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了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女性主义向价值体系、话语体系、社会福利等社会范畴提出全面质疑,由此引发女性研究的热潮。在国内,现代女性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它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促发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国际社会女权主义思潮影响下以及国家的政策扶持下发展起来的。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更加推动了国内女性研究的热潮,女性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重视。
  一、女性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女性文化首先要有可界定性。但目前学者们对“女性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有些学者认为,“女性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女性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为这种生活方式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既是伦理规范,又是渗透于生活的社会习俗。(唐海迪,2004:19)而有的认为,女性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人”本身的性别文化,是女性的精神支柱和行为方式。(乔蕤琳,2013:164)西方女性学者提出了社会性别(gender)和自然性别(sex)两个概念,认为女性文化的形成基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条件,是在自然性别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性别文化。
  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现状和生活方式的总体反映,即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作为整体的生活方式。根据威廉斯的“文化三层次”论,文化就是一种实践和绵延逶迤的历史过程。即使在实际的分析操作中只能截取局部的文化片断来把握审视,这一片断也总是过去的传统文化、现在的统治文化和隐现的新生文化的交织物。(朱立元,2008:443)从这种意义上看,女性文化是指女性作为一个特定的性别群体,其行为和活动所创造和反映的具有一定特质的社会现状和生活方式的总体反映,是女性在某一历史片段作为整体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映射。
  二、女性文化研究的唯物性
  文化唯物主义最早是由马文·哈里斯在他的著作《人类学理论的兴起》(1968)中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和研究策略提出的。然而,它在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运用,可以追溯到文学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威廉斯认为,文化不只是新的生产方式的反映,也是新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反映,涉及到各种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社会现状和生活方式的总体反映。对文化的此种解读,和认为文化游离于实际社会自成一统的早期解读相比,具有显著的现代意义。文化,从指称心灵状态、知识、道德、习俗,转变为指称整个日常生活的方式,使其研究得以扎根于坚实的物质世界,具有浓厚的唯物主义倾向。“正因为威廉斯将文化定义为普通男男女女的日常经验,由此而进入日常生活的文本和实践,终而使他同文学为上的利维斯主义分道扬镳。”(朱立元,2005:444)文化作为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本身成为社会关系的一种总体表述。
  在《漫长的革命》中,威廉斯将文化理论界定为一个总体生活方式中诸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并把文化区分为三个层次,认为文化就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绵延逶迤的历史过程。
  三、女性文化的研究维度
  根据威廉斯的文化三层次理论,女性文化的研究可以按照从基层到高层,从外因到内因的逻辑思路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分别是女性的物质基层文化(社会参与)、女性的关联映射文化(家庭角色)和女性的意识能动文化(自我创造)。三个维度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从而可以客观地反映女性文化的本质。
  (一) 女性的物质基层文化
  任何人的生存都是离不开所在社会所提供的物质基层条件,女性基于社会环境生存并在此基础上参与社会活动创造,它是一切女性文化创造的客观的基本的环境,此即为物质基层文化。它主要通过女性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教育地位、法律地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来体现,是女性对社会资源拥有情况的一种反映。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参与情况既是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翟黎明,2014:1)基于此种维度的研究可从两个角度开展:
  第一,从动态、历时角度研究女性物质基层文化的发展情况,比较女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情况和参与社会创造的情况,从而探索女性文化的历时差异。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具有显著的主导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神话中的女神的地位表明,在更早的时期妇女还享有比较自由和比较受尊重的地位。”但随着氏族社会的没落和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降低,恩格斯认为这是由“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随着人类的成长、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的觉醒,人们在近代开始对两性间的不平等进行反思和反抗,女性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促使人们对整个社会物质资源的分配状况和分配方式进行重新估量和探索。
  对女性文化的历时性梳理就会发现,女性文化的物质基层发展与之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对整个女性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历史的、现实的分析和把握,对深入研究女性文化的發展特点和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从静态、共时角度开展研究,从历史长河中截取某一个片段或从整体女性文化中截取某一个领域或区域进行研究,通过比较两性间的社会性差异,探讨女性文化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揭示女性文化的内在本质。   女性文化属于性别文化中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与男性文化相共生的,因此,要想了解女性文化的特质就离不开两性文化之间的共时及静态考量。同时,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或领域的女性文化也是具有其自身特征的,因此,所谓的女性文化研究是在一个个性研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开展研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体现在女性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教育地位、法律地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首先,女性的经济地位是女性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拥有的权力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处的位置,是女性社会资源拥有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评价女性社会地位的基础和保障。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往往是导致两性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根源。女性对经济建设活动的参与是女性解放的前提条件。因此,女性对社会生产的参与度越高,贡献越大,其群体作用和文化话语权就发挥的越充分。其次,女性的政治地位体现了女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角色,体现了政治和文明的发展,是女性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与男性相比所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具体包括国家法律规定的女性所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和女性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程度。(翟黎明,2014:35)第三,女性的受教育情况是衡量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第四,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女性渐渐挣脱家庭和男性的束缚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活动中来,也获得了与男性同样的基本权利,比如人身权、就业权、财产权、政治权等,这些权利通过法律形式得以保障和实施,体现了女性文化发展进程中女性法律地位的实现状况。此外,社会保障情况集中反映了社会资源分享和性别关系差异。
  (二) 女性的关联映射文化
  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社会学角度,人类群体被划分为男性和女性两大部分,女性的角色和地位从来都是在男性的参与下形成的,两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这就注定女性文化的研究无法避免与男性文化相关的关联和映射,本文称之为关联映射文化。女性的关联映射文化主要体现在女性在某一社会群体和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上以及所呈现出的状态上,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女性的性别角色的定位,是一种“独特的异性相关文化”(周启云,1991:65)。性别角色是指“处于一定社会位置上的个体根据基于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期望而主观表现出来的品质特征和行为模式”。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家庭乃是社会之缩影。”作为社会生活的最小单位,家庭是性别角色体现最集中的社会结构,也是两性关联最紧密的文化环境,因此,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是女性在社会中整体的缩影,从家庭角色角度来考查女性文化能以小见大,从总体上反映女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基于该维度的具体研究可从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婚姻自主权、家庭地位满意度、家庭事务决定权、家庭财产拥有权、个人事务自主权和家务承担等方面入手,这些权力的享有程度是与家庭中的男性享有程度相比较而言的,切不可分割对立。
  (三)女性的意识能动文化
  女性的意识能动文化反应的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情况。女性的自我意识指女性对自身作为独立完整个体的认识,对自我能力的评价,男女关系中的性别意识,以及针对自我的主观感受。而女性的自我创造是指女性在拥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基础上所主动开展的社会价值创造活动。
  目前对于女性文化的研究大多专注于女性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异性相关地位的考查,却忽略了女性文化研究最深层次的关注,即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情况。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备受束缚和压迫,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女性失去自我,完全沦为男性的附属品,更谈不上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的能动性。然而,女性解放及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最终体现在女性的意识能动文化成果上。
  意识决定行动,性格决定命运。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女性的成就动机及自身的发展方向。女性的意识能动文化主要体现在女性的自我评价、对性别观念的认知与态度、自我满意情况、个人素质情况以及精神生产情况等方面。首先,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应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力,具备人格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其次,女性作为性别二元中的一个主体,应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端正追求男女平等权利的态度。第三,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和综合素养,提高自我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生产活动,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总之,女性文化研究的三个研究维度由基层到深层,层层深入相辅相成,同时又具有其独立性。因此我们在进行研究是既要有所区分,又要使其有机统一,从总体上进行把握,点面结合,力求深入探索女性文化的特点和本质。
  [参考文献]
  [1] 乔蕤琳.重塑女性文化:女性主义发展的未来方向[J].学术交流,2013:164-167.
  [2] 石红梅.女性的自我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建省为例[J].市场人口与分析,2007(6):64-71.
  [3] 唐海迪.新中国初期女性文化研究述略——约1949-1966[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29.
  [4] 王纪芒.女性的角色变迁及其对婚姻家庭的影响[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3):14-17.
  [5] 温亮航.女性文化自觉的理论诉求及其实现路径[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3(5):52-56.
  [6] 叶文振,刘建华等.中国女性地位极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2003(5):22-28.
  [7] 翟黎明.山东妇女社会地位研究(2000~2010年)[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4.
  [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周啟云.女性文化研究的三个层面[J].湖湘论坛,1991(2):65-68.
  [10]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郭丽娟
其他文献
1.一个数学问题新加坡的数学教学大纲,告诉我们在学校里应该教哪些数学.接着,教育学院就培训我们应当怎样教这些数学.我们通常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教这样的数学?”也就
1.问题的提出问题:(199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如图1,设O是正三棱锥P—ABC的面△ABC的中心,过O的动平面与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为Q、R、S,则和式葡1/PQ+1/PR+1/
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的名著《啊哈!灵机一动》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奇妙的切割”.故事的主人公兰莎是个测量员,他善于把各种形状的木头分割成若干形状相同
以经多级生物处理后的煤气废水为原水,采用O3-MBR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回用要求.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当废水pH为11和臭氧投加量〔ρ(臭氧)〕为189.2mg/L时,CO
〔摘 要〕 西柏坡精神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培养和造就的革命精神,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周恩来在西柏坡工作期间,以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实践,为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充实了丰富的内容;并且后来进一步阐释了西柏坡精神内涵;他为西柏坡精神的形成和丰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西柏坡精神;周恩來;贡献;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
采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技术,测定Cu^2+和Cd^2+2种重金属对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以24h致死和72h胚胎孵化抑制为毒性终点,2种重金属的剂量-效应曲线可用Weibull函数或Logit函数有
〔摘 要〕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目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众多元素群策群力共同参与。  〔关键词〕 公民道德; 社会治理创新;共同参与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促进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针对信息化对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影响与变革,探讨公共课教学创新的内涵与外延。  〔关键词〕 信息化;公共基础课;内涵;外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4-0049-03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师德建设的整体状况是健康向上的j但是其中不乏部分教师存在职业理想缺乏、学术心态功利、道德水平低下、师表意识淡薄等问题,对此本文从民办高校教师的成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具体体现在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