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初中的基础性课程,在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品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并采取端正思想认识、灵活设计教学方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体育选修内容等有效方法和手段,切实激活初中体育教学,圆满完成《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
初中体育教学教学现状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教学,是初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巧和技能,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了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我们试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究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一、对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认识
为准确掌握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改革,笔者以初级中学领导、教师和不同年级学生及家长为范本,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社会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中我们发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体育教学处于被忽视的低位。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考试成了初中教学事实上的核心。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重视的只有与中考相关的学科。教导处安排课表的时候总是优先考虑考试的课目,体育课作为一门副科成了为各门考试课程“加塞”的填充剂,课时被挤占更是家常便饭。其次,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淡漠。因为心理、生理、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的巨大压力等因素,许多学生把体育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对于必要的体育技能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面前,表现出畏难、退缩、逃避的心理。第三,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缺少针对性。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统一制定教学时间、内容和形式,疏于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不利于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限制了不同体育能力学生的充分锻炼和提高。第四,部分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研究,不能以新课程理念统领自己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呆板、僵化,习惯于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技术要领,教学手段陈旧,不能体现课堂上师生的有效合作与互动。第四,缺乏体育教师。鉴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我们有必要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实施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以期灵动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协调发展。
二、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根据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从初中教育教学现实出发,就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和评价。
1.端正思想认识,明确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明确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在课时的分配、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择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适时调整体育教学,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强调体育教学中对不同个体的差别化对待,积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体育潜质与特长,注重发挥体育在学生人格培养上的特殊功能。
2.灵活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我们应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需求,依据初中体育课程所包含的田径、体操、球类、技巧、武术等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突出诸如篮球上篮时的“潇洒准确”,武术示范中的“神形兼备”,体操动作中的“健美和谐”等特点,让快乐体育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增强体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在教学“铅球”时,以学生自主开展铅球不同出手角度的实验导入新课。在田径中的“跑”教学时,充分发挥跑的动态特点,组织接力竞赛、追逐奔跑等教学活动,用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激发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体育教学的直观性
体育是一门对技能、技巧要求很高的课程。由于初中生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有限,而体育教学中的很多诸如高速、腾空、翻转的技巧性技术动作都是瞬间完成的,学生很难一次把这些动作看清楚并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而教师又很难以慢动作进行示范或分体讲解。学生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难免对体育课程兴趣索然。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声画并茂,形声结合,直观动感。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将快捷的动作延迟、将细微的动作放大,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增强技术动作的直观效果,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进行“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教学时,我们在教师示范讲述动作要领的基础上,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录像。通过慢动作和视频分解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等动作要领展示给学生,并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掌握情况,在教师必要的示范、讲解中对画面重复或重点播放。直观、丰富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技术概念,学生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技术动作自然掌握得又快又好。
4.设置体育选修内容,培养学生主动锻炼习惯
初中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初中体育要兼顾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全面考虑不同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生自由选修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自我发展取向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锻炼并逐步形成习惯。在不同的年级,我们设置了短跑、中长跑、跳高(远)、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选修内容。使活泼好动的男生、羞涩腼腆的女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感兴趣的锻炼方式,形成稳定爱好专长,进而完成要我锻炼、我会锻炼向我要锻炼的转变。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激活初中体育教学,才能有效实施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健康、有序开展。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强化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领会,在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上多下功夫,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致力于初中体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胜.浅谈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魅力中国(下),2011,(04).
[2]蒋颖.新课改下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素质教育(教师),2011,(14).
[3]高金亮.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新课程学习(上),2012,(02).
初中体育教学教学现状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教学,是初中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巧和技能,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了更好地实施体育教学,我们试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探究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一、对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认识
为准确掌握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改革,笔者以初级中学领导、教师和不同年级学生及家长为范本,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社会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中我们发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体育教学处于被忽视的低位。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考试成了初中教学事实上的核心。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重视的只有与中考相关的学科。教导处安排课表的时候总是优先考虑考试的课目,体育课作为一门副科成了为各门考试课程“加塞”的填充剂,课时被挤占更是家常便饭。其次,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淡漠。因为心理、生理、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的巨大压力等因素,许多学生把体育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认为体育课就是玩,对于必要的体育技能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面前,表现出畏难、退缩、逃避的心理。第三,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缺少针对性。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统一制定教学时间、内容和形式,疏于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不利于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限制了不同体育能力学生的充分锻炼和提高。第四,部分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研究,不能以新课程理念统领自己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呆板、僵化,习惯于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技术要领,教学手段陈旧,不能体现课堂上师生的有效合作与互动。第四,缺乏体育教师。鉴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我们有必要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实施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以期灵动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和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协调发展。
二、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根据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从初中教育教学现实出发,就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和评价。
1.端正思想认识,明确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明确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在课时的分配、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择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适时调整体育教学,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强调体育教学中对不同个体的差别化对待,积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体育潜质与特长,注重发挥体育在学生人格培养上的特殊功能。
2.灵活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我们应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需求,依据初中体育课程所包含的田径、体操、球类、技巧、武术等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突出诸如篮球上篮时的“潇洒准确”,武术示范中的“神形兼备”,体操动作中的“健美和谐”等特点,让快乐体育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增强体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在教学“铅球”时,以学生自主开展铅球不同出手角度的实验导入新课。在田径中的“跑”教学时,充分发挥跑的动态特点,组织接力竞赛、追逐奔跑等教学活动,用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激发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体育教学的直观性
体育是一门对技能、技巧要求很高的课程。由于初中生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有限,而体育教学中的很多诸如高速、腾空、翻转的技巧性技术动作都是瞬间完成的,学生很难一次把这些动作看清楚并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而教师又很难以慢动作进行示范或分体讲解。学生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难免对体育课程兴趣索然。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声画并茂,形声结合,直观动感。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将快捷的动作延迟、将细微的动作放大,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增强技术动作的直观效果,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进行“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教学时,我们在教师示范讲述动作要领的基础上,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录像。通过慢动作和视频分解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等动作要领展示给学生,并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掌握情况,在教师必要的示范、讲解中对画面重复或重点播放。直观、丰富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技术概念,学生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技术动作自然掌握得又快又好。
4.设置体育选修内容,培养学生主动锻炼习惯
初中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初中体育要兼顾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全面考虑不同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生自由选修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自我发展取向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锻炼并逐步形成习惯。在不同的年级,我们设置了短跑、中长跑、跳高(远)、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选修内容。使活泼好动的男生、羞涩腼腆的女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感兴趣的锻炼方式,形成稳定爱好专长,进而完成要我锻炼、我会锻炼向我要锻炼的转变。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激活初中体育教学,才能有效实施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健康、有序开展。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强化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领会,在激活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上多下功夫,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致力于初中体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胜.浅谈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魅力中国(下),2011,(04).
[2]蒋颖.新课改下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素质教育(教师),2011,(14).
[3]高金亮.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新课程学习(上),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