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钧,不仅仅是历史的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luckxsb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第五期“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寻宝暨名校课堂巡礼”主题教研活动于2015年6月4—5日在常州举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与工作人员,部分《江苏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版》编辑学术委员会委员、市职教教研机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有3项:(1)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寻宝:刘国钧职教思想的现代意蕴;(2)“职教期刊发展与职校专业建设”专题研讨;(3)名校课堂巡礼: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建设及教学成果展示(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职教教研专家点评。前两项活动在常州刘国钧文化中心举行,名校课堂巡礼与职教教研专家点评活动在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6月4日下午,参与江苏职业教育文化寻宝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围绕刘国钧的传奇人生、刘国钧兴办大成企业的过程及创业经验对当下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的借鉴意义、刘国钧作为民族实业家的实业救国与实业立国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对当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德育为先”的借鉴作用、刘国钧的“单会技术是三等人才,单会管理是二等人才,又会管理又会技术才是一等人才”的人才观对当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启迪作用、刘国钧成就大业的谋划全局与精细管理的统筹能力对当下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能力的借鉴作用、刘国钧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对当下职业院校文化管理与文化育人的启迪作用以及传承刘国钧职教思想的职业院校担当等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见仁见智,最后加工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摘要:刘国钧先生是从常州走出去的著名爱国实业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刘国钧是历史的。从时代的社会需要及职业院校文化构建、发展的需求看,刘国钧又不仅仅是历史的。社会及职业学校更需要刘国钧精神,需要刘国钧精神文化,需要刘国钧精神文化价值。
  关键词:刘国钧;精神;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C-0010-03
  刘国钧出生在19世纪中后叶,从历史角度看,其人其事已成为一段远去的记忆。笔者从童年起就听到邻里街坊的传说:刘国钧幼时卖过烧饼油条等。笔者那时很纳闷——刘国钧作为资本家怎么会沿街叫卖呢?他后来怎么成为大实业家呢?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常州人,大凡在刘国钧创办的大成纺织企业工作的,一般是很令人羡慕的,因为旧中国并没有给常州这座城市留下像样的工业遗产,唯有刘国钧的大成企业。所以,当人们聊起刘国钧的发家史,总要给他抹上种种神秘色彩……
  刘国钧,是历史的
  刘国钧幼年所处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最黑暗、最艰难的时候,家境窘迫。经过半个世纪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到1949年,他已拥有3家公司、十多家工厂,遍及常州、上海、武汉、重庆等地以及台湾、香港地区。13万枚纱锭,4000台织机,加上厂房设备和其他产业的投资,以及海外的资产,确实证明他是位名副其实的大实业家。难怪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曾评价刘国钧的大成企业——在“民族工商业中实在是一个罕见的奇迹”。
  读过刘国钧传记文集的人都会深切体会“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真谛。刘国钧7岁那年,父亲突患重病,一家人生活无着,他也被迫流落街头;10岁时就贩卖水果、酒酿,11岁时曾进私塾,因家境贫困,半年多就被迫辍学,继续小贩生涯,难得温饱;13岁后分别进道观打杂和到糟坊作苦工;15岁借了10块银洋到常州奔牛镇京货店当学徒。可以说,刘国钧在童年、少年时代饱受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也成了他人生的巨大财富基础。
  刘国钧幼年失学,识字甚少,按一般常规,似乎很难成就大事业。然而,他聪慧过人,并以开拓者的敏锐眼光和果断气魄跻身于中国纺织实业界进行了艰难困苦的创业活动。他善于学习,善于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他自己四访日本,亲赴诸国考察,将外国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融合到自己的企业中来,并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同时,他经常走访国内有名的纺织企业,吸收全国著名实业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集国人半个世纪经营之精华,进行有益的改革创新。
  刘国钧是一位民族实业家,但他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对祖国怀有深厚情感。他创办纺织企业,为的是“土纱救国”,发展民族工业,抵御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他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体现在对祖国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上。
  刘国钧虽是地方首富,却崇尚简朴、慈善济世。他时常教育后辈不要忘本,日子好了也要勤俭朴素。他个人从不随便花钱,但对社会公益事业却慷慨捐资,捐资开办学校、铺路修桥、疏浚河道和修缮寺庙古迹,并捐钱捐物支持抗美援朝和抢险救灾,等等。
  他具有独特的人格,有别于其他实业家。他没有背景没有祖传遗产,但他以意志坚定著称,是一位锋芒毕露、叱诧风云的人物。他在创业中大刀阔斧,全力以赴,雷厉风行,毫不妥协,不管世人对他如何褒贬,依然努力前行。正如他常说的:“我无其他嗜好,只爱办厂”。
  刘国钧,又不仅仅是历史的
  刘国钧不仅仅是历史的,其精神永存。
  对于刘国钧,后人不能仅限于了解其大概的传奇经历。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个社会,因为他的思想认知经历了艰难曲折和波澜壮阔,凝聚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民族、国家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对于刘国钧,后人应从历史的视角阅读,站在现在的社会角度吸收。
  也许是历史原因,刘国钧的一些事迹并不为所有人了解和理解,但是他在社会民众心目中永远作为一种精神而存在这种精神力量,促使着人们追梦,担当、有所作为。刘国钧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历史创造的,又在引导历史。在充满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精神,更需要刘国钧精神文化,需要刘国钧精神文化价值。
  刘国钧的女儿刘璧如女士曾说:“我父亲的创业经验,是用之不竭的宝库。我们海外的自己企业,至今还沿用他的宝贵经验,屡用屡灵,经久不衰。”刘国钧的创业经验,早为国内经济学术界所推崇和肯定。新中国建立后,中央、省市等媒体报刊和研究机构或大篇报道,或论文宣传,或著文研讨。因为,他的经营之道早为境内外许多企业所吸收和运用,效益显著。   企业如此,学校也不例外。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刘国钧高职校)从以刘国钧的名字命名开始,就将刘国钧精神及其大成企业文化作为创设学校文化的源点,并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予以充分借鉴和传承。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题,但从何处入手呢?刘国钧的故事告诉我们,他的爱国情怀是从算一笔“洋布账”开始的:当年中国进口一匹洋布要多损失一匹布,于是刘国钧萌发了发展中国民族纺织业的雄心壮志。在抗战前,他就拟定了“土纱救国计划书”,当时他的广益企业和后来的大成企业商标是“征东牌”(意为征伐“东洋货”)和“蝶球牌”(谐音为‘无敌于天下’)。从刘国钧的身上,我们分明感悟到,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应从具体的、身边的、细微处做起。
  刘国钧在童年、少年时代饱尝艰辛和困苦,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样“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砺了刘国钧,日后形成了他的家训: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他从15岁出门闯天下,最终成就了事业,这不正是职业院校需要培养的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么?
  刘国钧自小聪慧,做事善动脑筋,尤其在经商理财方面潜心研究,胜人一筹。他创办的第一家京货店取名“和丰”,第二家取名“同丰”,实际上取意于一副对联:“和以为贵,同而不流”。由此可见,“和而不同”是刘国钧先生的经营之道,更是其处世哲学。这恰恰是职业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刘国钧的人才观很独特,他说:“单会技术是三等人才,单会管理是二等人才,又会管理又会技术才是一等人才。”刘国钧从他的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了“人才要义”,确实值得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帮助学生提升核心能力等方面予以充分学习借鉴。
  当然,刘国钧高职校还从多方向引导学生学习传承刘国钧精神,如他获取的“第一桶金”所显示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他第一次“跨洋留学”所展示的“学洋不媚洋、学洋要超洋”的民族精神,他出品的第一批“土纱布”所反映的敢想敢闯、永不言弃的实业家风格,他面对第一次“质量问题”所显露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诚信态度,等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刘国钧真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为此,刘国钧高职校将刘国钧精神及大成企业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通过成立刘国钧研究组织、编印刘国钧书籍、建立刘国钧纪念馆、命名国钧校园道路、设立大成系列景观和开设国钧讲堂等多种形式融入并渗透在现在的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了学校固有的文化渊源和办学理念,使其在新的条件下得到传承和发展。
  刘国钧精神文化在学校得到传承固然重要,但使其在社会上更大范围得到弘扬就更重要,因为社会是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广阔天地。我们同样高兴地看到:靖江生祠镇刘国钧故居记录了刘国钧从小艰苦创业、晚年荣归故里的全过程,这激励着当代人以国钧为楷模,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刘国钧青果巷故居扬唐氏八桂遗风承革命先烈遗志、展爱国立业风貌,给人们许多启迪,激励大家承先启后,完成先辈们未竟的事业;在刘国钧高职校校园里,刘国钧纪念馆已成为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批批校内外青少年学子从他的经历里汲取人生前行的营养;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广场上,分别雕刻了刘国钧先生不同时代的铜像,这让那双坚毅而睿智的眼睛见证了学校育人事业的不断跨越,也激励着当代师生不断追求新的高度;中华纺织博览园正崛起在常州的东部,它正保护着大成纺织遗存,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建设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纺织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刘国钧,不仅仅是历史的。
  刘国钧精神永存!
  (责任编辑:张志刚)
其他文献
“五课”教研活动旨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其作用不仅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还可在更深层面上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它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也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多样性,人们通过广播电视,可以对各种新鲜事物和信息进行及时的接收。正是因为网络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媒体
我国广电事业发展和进步促使播音学专业快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重视播音主持人的美学素质培养,要让其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美学知识,能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
当前中职校《机械制图》课程低效教学主要是因为学科体系的教材建构不合理、学生内驱力激发滞后、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模块化整合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恰适地运用任务
近年来,粉丝经济成为新媒介环境下不可忽略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迷文化入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浅析当代环境下三种粉丝经济运作模式的思考。
摘要:区域中职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工作尚存资源重复建设、师资匮乏、建设滞后等问题。应把握其功能、定位,选择把握恰当教学模式及建设策略推进区域中职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工作。  关键词:区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1-0055-03  一、区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  建设现状扫描及问题审视    
本文结合IPTV系统目前的发展状况,详细地阐述了CDN的关键技术、特点、优点,并对CDN在IPTV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在IPTV系统中,CDN的应用能够解决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堂比较普遍地缺乏活力。课堂活力是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载体,德育课活力课堂就是"有情、有形、有势、有魂"的课堂,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集中
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广播节目制作带来的影响与传播方式的变化,明确了广播节目制作人作为广播节目传播的中介,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能够认清当前社会局势,既能通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已不再是传统的记录模式,在媒体行业激烈的竞争下,只有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才能在竞争浪潮中不被吞没。电视是人们生活中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