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数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870912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标明确指出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本文以此为基本理念,提出了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观点,具体阐述了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 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进行再创造.
  【关键词】 数学;生活现象;生活化;数学现实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因此,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用于实践. 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1. 初步地认识数学与生活
  原来,人们认为“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 例如,古时候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时,人们在进行物品的重新分配时,人们在进行土地测量时……尽管数学也只是起着计算与测量的作用,但人们还是想到了用数学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 现在,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其作用已远远不是原来那么狭窄,数学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工具,而数学作为一种人们思维的特殊工具在社会中“隐式”地存在着,虽然它不像有形工具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它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要远远超过那些有形工具,因此说它是一种“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这种工具,就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一些数据处理、数据运算甚至推理与证明.
  2.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现象”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把生活和数学有效地联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中的电冰箱、电视机、音响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基本形状,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它们的形体特征,再加以归纳、分类. 另外,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家里的人数、学校教学大楼的层数、操场周围的树的棵数、家中客厅的瓷砖的数量等.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二、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鉴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1.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教育源于现实、扎根现实.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引进生活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商店服务员与顾客进行商品的买卖,从而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让学生计算银行存款的年利率,应缴税款,比较各种优惠方案……例如,对于完成“时间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看作息时刻表,联想平时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放学,每个时间让学生在钟面上演示出来,以帮助他们初步认识时、分、秒等概念,带着问题再让他们完成一分钟内可以做的事,如拍球的次数,呼吸的次数等. 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了时、分、秒的单位. 可见通过学生兴趣盎然的活动,可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充满生活气息,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 联系实际,化难为易,理解数学新知识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教授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铅笔的比赛:“把4支铅笔平均分给小组中的4个人,每名学生分到几支铅笔?还剩几支?”讨论以后每组请一名学生发表意见,看哪组的同学说的最好最完整,同时在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中共同讨论,从而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之大,增进他们的兴趣. 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学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学数学,会使他们尝到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对数学知识的渴求,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但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 所以,授完新课后,在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 特别是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到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又如:学习“分类”之前,先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调查,生活中什么地方有分类这个数学问题,它们又是怎样分的. 学生调查后汇报:“超市中有分类,小食品放一起,饼干放一起,酒放一起……”“书店也有分类,大人书放一起,儿童书放一起……”学生从生活中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这时请同学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将自己的书包整理一下,看看怎样分类整理. 学生马上将从生活中学到的分类方法运用到整理书包上,有的按学科内容不同分,有的按书本不同性质分,有的按书本大小不同分. 总之,方法不一,但都能将自己的书包由原来的无序整理为有序,锻炼了自理能力. 回家后请同学帮助家长做一件能用到分类这个数学问题的家务,和家长共同评价,从而检查分类方法及生活能力的掌握情况.
  学生从活动中不仅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观察、分析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在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再开动脑筋加以完善解决,从而获得应用的技能.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在教学实践中,让我们多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鸿. 在活动中经历,在探索中体验[J]. 小学教学参考, 2012,9(659):21.
  [2]周琴. 让生活浸润数学课堂[J]. 小学教学参考,2012,9(659):79.
  [3]王乃彬.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初探[J]. 小学教学参考, 2012,12(668):64.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科目,数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相对于饱含情感的语文来说,数学内容则相对较为枯燥. 探究性学习则是要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沉浸到这种数学思维和探究过程当中,探究的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其更加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自身探究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 由于小
【摘要】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它包括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和思维的敏捷性等品质.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在解函数题中强调定义域对解题结论的作用与影响,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的定义域;思维品质;培养  函数的定义域是构成函数的两大要素之一,函数的定义域(或变量的允许值范围)似乎是
一、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一线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等都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但与先进县市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依然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
新课改十余年,看各种级别的“观摩课”和“优质课”,从起初“五光十色”的课堂到现在呼唤“数学本色”的课堂,这种回归正是对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理性认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我想原因是那些“华丽有余而实质不足”的课堂可操作性不强.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的是一种朴实、扎实、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简约有效”地数学教学的立意点何在  1. 从古人观点看  早在中国数千年之前,老子《道德经》就提到: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在每一阶段的教材说明中都提到: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自主地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与他人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了解存在着多种算法,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而我要说的是,算法多样化的计算教学,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考和创造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数学教学过程是设疑、解疑、质疑、释疑的过程.质疑是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对获取的知识信息经过思考、分析后提出的疑问.质疑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善于质疑,进行释疑体现了高水平的思维批判性.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是江苏“五严”背景下提高
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法.因为这种方式能唤醒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这就体现了
【摘要】数学模型是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将现实问题归纳为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加以解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重点研究的是数学模型在应用问题中构建函数模型、方程模型等,笔者尝试应用书本中的定理教学构建模型并加以归纳形成方法模型,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关键词】数学建模;定理模型;方法模型  《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
【摘要】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心预设,更要随时捕捉生成的资源,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让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高效课堂;精心预设;以学定教 ;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
【摘要】 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萌生兴趣、生成问题、积极探索、有效习得新的数学知识. 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关键词】 恰当的情境;农村数学;课堂效率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方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