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的优化模式研究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在对馆藏信息的利用过程中,图书馆的许多做法值得档案馆借鉴。本文介绍了图书馆提供利用服务的三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比较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进程及特点
  
  图书馆提供信息资原服务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馆藏模式、服务模式及商业模式,它们各具特点。
  
  1、馆藏模式的含义及其发展状况
  馆藏模式是由馆员亲自参加的服务方式,主要是以人工手段实施的文献服务,包括文献的流通借阅、传统的参考咨询、手工检索等。这一模式主要是重藏轻用、服务被动、以无偿服务为主。
  随着信息载体呈现的多样化,电子文献、机读文献等丰富了馆藏的内容,国际互联网也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有限的馆藏资源,使图书馆由静态变为动态的文献收藏,再加网上信息资原的存取,愈加丰富了馆藏形式,给跨学科浏览和交叉繁衍提供了可能性。针对馆藏不断增多、形式多样和读者的新需求,图书馆人员为了把馆藏和编目工作做得更好,开展了一些研究。比如:有的国家在研究并实施把综合性的大型图书馆办成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新型图书馆,相当一部分分馆可成为某一学科文献的集散地,形成具有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进而成为研究型图书馆;还有一些国家的高校图书馆面对信息爆炸、价格上涨与图书经费短缺的矛盾,加强对图书馆硬件环境的建设,创造一种宁静、优美、舒适、便利的学习和研究的良好环境,加强馆际互借和网络建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2、服务模式的含义及其发展状况
  服务模式是以多种形式主动为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它将馆藏文献服务与网上信息服务结合起来,将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结合起来,但仍然以无偿服务为主。在网络环境下,有些传统的服务项目逐渐被电子手段所取代,但还有些服务项目,如参考咨询、用户教育等,虽然也可以用电子手段来进行,但在服务过程中人的因素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采用传统的馆员服务手段仍占据一定的优势。国外一些图书馆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将服务类型拓展为馆外主动服务、预期式服务、合作进行用户教育;将服务方式拓展为参与式服务、巡回式服务、信息伙伴、利用新闻媒体服务等。
  随着为读者服务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图书馆服务的形式和范围均起了很大的变化:从读者来馆到走向读者、用户;从局限于图书馆本身所拥有的文献转变为开发利用多种信息资源;从提供一、二次文献的服务转向高层次、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网络信息环境为服务模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它不仅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扩大了上百倍,而且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仅仅通过本馆文献服务用户的方式.达到了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和读者的需求。这一模式仍以无偿服务为主。但基于对有偿服务的尝试,以下有三个重点可以成为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参考:(1)服务于教育与培训的是对基础性文献信息资原的开发利用;(2)服务于科学研究的是居于前列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3)服务于经济和商业的是对能转化为生产力的信息资原的开发利用。三个重点中,第一种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以无偿服务为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后两种信息资原利用方面的服务,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为,公益性信息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应体现“社会效益”原则,开展无偿的信息服务;但对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信息可体现“经济效益”原则,需开展有偿服务。
  
  3、商业模式的含义及其发展状况
  这一模式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检索效率为核心,把馆员的工作价值与信息服务的效益结合起来,强调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竞争机制、争取客户,着重开拓为经济服务的新信息资源,并以信息传递和网上服务为主,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这种模式已不再以无偿服务为主,而是转为以有偿服务为主。
  商业模式逐渐形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宗旨是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把信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探讨图书馆参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国际图书馆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商业化的电子文献提供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原的集散地,存在着图书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领域它不可能继续维持免费服务的形式。因此,图书馆也需要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需要竞争与合作。图书馆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高新技术,在信息经济中开创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并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理解信息的生产、交换和提供的过程。图书馆在转向以服务为重心的过程中,进行信息市场化的有偿服务是大势所趋。因而,在服务模式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发展基础上,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产生商业模式的信息资原管理是必然的。信息资原管理的商业模式把信息作为商品或商业活动、研究、发展和决策的资源。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图书馆并不会变为纯粹的商业文献提供者,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员与商业文献提供者承担海量信息和拥有特殊信息需求的用户之间的中介人角色,其介入商业文献提供领域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化配置
  
  1、充分利用和开发现实馆藏
  现实馆藏是图书馆自身拥有的提供读者服务的基本条件。数据化文献和印刷型文献的载体利用上的差异,决定了现实馆藏存在的重要意义。首先,从现实上看在一定时期以内现实馆藏尚不能完全数字化,未来的信息化网络资源也不能完全覆盖印刷型文献,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以印刷型书刊为主,因此现实馆藏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其次,由于网上信息受知识产权保护,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大都是有偿提供,且费用较高,相比而言,现实馆藏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等优点。因此紧紧结合高校自身的性质和专业设置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现实馆藏。并建立独具特色的馆藏体系,仍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过程中,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现实馆藏的更新与补充;坚持以学科发展为依据,以专业信息资原为主,适当兼顾全面的原则,对于与本校专业设置有关的信息资源要全面系统地收集,其他方面的信息可有重点地收集,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专业分工和本校特色的信息资原体系;(2)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软件升级、全面的开架流通阅览都是提高图书利用率的必备手段;(3)重视电子出版物的收藏,电子文献具有信息量大、检索能力强、占用空间小、便于资源共享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馆藏文献形式,在做好传统信息资源采集的基础上,应逐步加大馆藏电子文献的比例,加快馆藏文献数字化的步伐。
  
  2、重视虚拟馆藏的开发
  目前对网络信息资原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1)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对网络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分类标引、设置栏目,使大量随机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变为有序的可利用的资源。(2)建立专业站点导航。据统计,目前因特网上至少含有600个大型图书馆、400个联网的学术文献库、2000多种网上杂志及900多种新闻媒体的网络版,总计约100多万个信息源。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对这些资原的利用,建立专业数据指引库,尽可能详尽地提供网络导航服务。(3)对国外一些价值高、需求大的数据库,争取获得在国内建立镜像服务器的许可。
  
  3、优化图书馆信息资原的配置
  在网络化和非网络化共存的条件下,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构成了图书馆信息资原的整体。应科学地配置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以最经济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在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对经常使用、教学需求量大的文献,如教学参考书等,应以物理馆藏为主,数字化资源和虚拟馆藏为辅,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2)对科研需要的技术资料,应以建立专业指引库为主,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导航服务;
  (3)对其他方面的公共参考性文献,可借助网络图书馆,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图书馆也可提供检索、查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桂晓玲.《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2期。
  2、周茂华、柳小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藏用矛盾”》,《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年第5期。
  3、邱均平等:《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研究(Ⅱ)——论我国互联网信息的有效配置》,《情报学报》2001年第4期。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其他文献
春节前夕,据在香港的多家传媒报道,有近八十年历史的香港湾仔警署(建筑物)将会“活化”为酒店,成为特色旅游景点。
期刊
开场白:关于“阴盛阳衰”的辩论.原来始自档案演讲比赛的狭小范围,谁知竞扩展到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尽管历时半年,尽管远未得出结论,却也有所共识,那就是“阴盛”不可骄.“阳衰”不
对于“听力学习策略能否对听力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个问题,许多西方学者已经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Rubin和Thompson(Rubin & Thompson,1993)曾对听力策略
在2007年中,“医德档案”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一个十分抢眼的词汇:年初,由号称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的上海市的卫生局发布文件,宣布在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建立医德档案制度^①,并对建
新课标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做“学生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导”上下功夫,研究“导”的艺术,运用“导”的技巧,“诱导”、“引导”、“指导”、
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绩效评估涉及电子资源的使用、图书流通率、计算机终端使用率等多个方面的指标,网络
博客的英文名是Blog。该词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它被认为是继Email、BBS、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构成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事业,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以后,形成以雕版印刷术为主流的模式。经过长时期的应用普及,逐渐形成坊刻本、官刻本、家刻本三足鼎立之势,一直持续到清末。有清一代
圆明园修建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自豪与荣耀,也目睹了中华民族的灾难与耻辱,更是近代列强残暴掠夺中国留下的不能抵赖的罪证。在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圆明园的300年沧桑。    圆明园兴建始末    追溯圆明园的历史,明代这里是一处私家园林。  圆明园的命名始自康熙帝。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把这里赐给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胤禛依据这里“林皋清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