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j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08例患者资料,根据其干预方式纳入品管圈组与常规组(n=54)。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品管圈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患者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及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品管圈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85%,常规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1.11%,差值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品管圈组患者的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及自信心测评得分均相对较高,两组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7-0142-02
  静脉输液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患者补充营养,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对于需要时常输液的患者来讲,需要静脉留置针,避免多次穿刺对患者皮肤所带来的伤害,减少患者的痛苦感受。但是在留置针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易于发生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炎等问题,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文章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08例患者资料,结合其护理干预的方式及效果展开论述,评估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且将数据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8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08例患者资料,根据其干预方式纳入品管圈组与常规组(n=54)。人选患者均自愿参与实验研究,排除合并存在精神类疾病、全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品管圈组患者中男女数量占比为30:24,人选年龄范围20-70岁,均数值为(56.71±3.62)岁。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数量占比为29:25,人選年龄范围20-70岁,均数值为(56.59±3.73)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未见显著差距,可以实施分组对照(P>0.05)。
  1.2方法: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穿刺位置情况,检查是否存在红肿、渗液的问题。监测其生命体征,加强护理巡查。品管圈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路径如下。
  1.2.1构建品管圈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圈长。结合留置针期间常见的非计划性拔管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后果,明确护理工作的方案及计划。
  1.2.2明确品管圈活动主题:以“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为主题,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书籍报道等,对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形成的原因、预防的方案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计划,明确护理干预的内容及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责任。
  1.2.3品管圈活动计划实施:为患者介绍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采用视频辅助或者图画辅助等方式,增强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重点介绍留置针、保持安静、清洁的必要性等知识,保持患者留置针周围位置皮肤的清洁度,降低细菌滋生发生率。
  护理人员自身需要提升穿刺水平,避免对患者留置针位置周围皮肤带来损伤,降低渗液等不良问题发生率,提升输液的质量。对患者情况实施密切巡查,如果穿刺位置出现感染的症状,则需要快速予以处理。观察患者情况,询问患者感受,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1.3评价标准:品管圈活动共实施5个月时间,且比较期间患者的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项目包含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情况四项内容,分值范围1-4分,患者测评得分与其自我效能感具有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实施数值统计,x2值比较计数资料间差距,t值计算计量数据差值,P值低于0.05则判断为包含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对比:品管圈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85%,常规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1.11%,差值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测评得分比较: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品管圈组患者的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及自信心测评得分均相对较高,两组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输液操作方式,对穿刺操作技术与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护理人员个人的专业能力、知识水平,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我防护意识以及药物原因等,均为留置针期间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主要是将相同、相近或者互补工作场所的人,组建为一个小团体,发挥群策群议、团结协作的作用价值。结合具体的问题,设置品管圈活动主题,将科学管理方法与人性化管理方法相互融合,保持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品管圈活动在患者静脉留置针期间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明确目标问题、设置活动主题以及实施品管圈活动等方式展开。护理人员需要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穿刺能力的基础上,积极与患者交流,为患者介绍常见的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不良影响等,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共同努力下,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品管圈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85%,常规组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11.11%,且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品管圈组患者的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及自信心测评得分均相对较高,差异比较的结果证实了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是控制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重要方式,也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使患者在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下,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快速改善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患者留置针使用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建议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延续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33例出院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n=67例),对照组(n=66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给予电话随访的基础上给予延续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的SAS评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双注入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构思,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本文将报导我们编制相移掩模模拟软件有关工作,分析其中几个重要参数的影响,同时在非相干,部分相干,以及干相光照明下对曝光线条边角的圆化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与实验结果加以比较。
[摘要]目的:讨论VSD不同负压引流术对严重创面感染影响的循证护理。方法:与2018年12月2日,对我院收治的1例严重创面感染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与分析。结果:采用循证护理后,患者的严重创面感染逐渐消失,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且患者的机体也逐渐康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循证护理在严重创面感染VSD负压引流术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促使患者康复,值得广泛推荐运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加速康复理念的综合护理在急性胃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急性胃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理念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8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病房护理,康复理念组在常规病房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加速康复理念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EORTC-30量表评价)及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理念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EORTC-30评分及
采用安装C靶的Henke源进行了DCPA胶的X光曝光实验,经持续曝光,得到了50线/min铜网掩模对应的光刻图形。结合正比计数管的X光测量,得到DCPA胶对C靶的曝光灵敏度为-35mJ/cm^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的 90 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比我院于 2016年6月-2018年 6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子宫的90 例患者和86 例接受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临床
介绍了全内反射全息光刻技术的发展情况,基本原理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
目的:分析霉菌性尿道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霉菌性尿道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双盲法纳入优质组与参照组(n=27)。参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辨证在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2年来我院收治的58例糖尿病肾病且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方法,实验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的方法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96.55%比对照组75.86%多。差异有统计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