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挥“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导向功能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其中“不计算总分,不发布排名”“综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轮建设范围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等内容让人眼前一亮。此次评价办法与以往有哪些不同?对“双一流”建设具有怎样的导向意义?
  教育评价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既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份重要文件,又是为加快“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供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全面发挥“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导向功能,对于“十四五”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是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落实落地的有力支撑。2020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把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近日,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这是中央颁布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之后出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文件,不仅显示了我国教育评价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的速度之快,也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正确导向,而且有助于加快改进整个高等学校评价、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另外与其他学段的教育评价改革也具有相互支撑或促进的作用。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的关键一年,贯彻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精神,不同主体、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评价改革之间形成合力效应,将增大教育评价改革的牵引功能。
  “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尽管我国人力资源丰富,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但同样面临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由于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在国家完善创新体系和提升创新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因而“雙一流”建设事关国家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导向,强调主动服务国家需求,考察建设高校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前沿科学问题和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考察立足优势学科主动融入和支撑区域及行业产业发展的情况。这准确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助于科学引导高校和学科争创世界一流,同时也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我国高等教育需要着力加强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贴紧靠实。
  “双一流”建设是普及化阶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成效评价事关建设导向,有什么样的成效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和学科建设导向。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为“双一流”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在新时代的大学功能、内涵发展及其特色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导向,对评价组织和程序设置、评价结果应用进行了规范和科学设计,引导高校把精力聚焦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上,这为整个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明导向,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动态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促进高校和学科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1年3月31日2版)
其他文献
中国人如何写外国文学史,中国人如何写外国诗歌史,在比较的视域中来看,也还是个问题.最近,我读到了郑体武、马卫红撰写的两卷本《俄罗斯诗歌通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
期刊
中国清代中叶的“才学小说”与西方的“百科全书式小说”都具有专业知识含量庞大、体现民族整体文化的特点,但两者在历史成因、知识内容、发展轨迹等三方面又存在明显差异.本
清初三大诗学理论“性灵”“神韵”与“格调”是中国古典诗论在文论历时谱系中的共时表达,其中“性灵”在现代语境中评述颇多.本文运用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从性灵的主体、符号
军旅作家陆颖墨的《蓝海金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是一部海军题材长篇儿童小说。在我国儿童文学创作不断拓宽眼界的当下,这部作品将视域延伸到当代海军生活,是名副其实的“蓝海”之作。这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陆颖墨的首部儿童小说,也是国内首部聚焦西沙、南沙海军守岛生活的儿童小说,但其重要价值并不在“首部”,而在于作品本身的扎实出众。
欧茨于1971年出版的小说《奇境》以主人公杰西从一名孤儿成长为著名的外科医生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深刻地描写了20世纪中期美国的社会矛盾、文化冲突及人的悖谬处境:当代人在扩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的基本逻辑,主流媒体在主体、权责和规则层面产生履责困境。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主流媒体必须思考突破路径,在数量与质量、私人与众人、市场与立场之间获得平衡,并重新调整评价体系,掌握舆论主动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著作权法实施30年来,我国的版权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上了高质量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三全育人”的着力点在于“育人”,即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三全育人”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公众参与育人的积极性,达成育人的价值共识。“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的发展彰显了“课程育人”的价值内涵,是当下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载体。  “三全育人”
【摘 要】森林般的创想生活充分尊重兒童阶段发展的规律,给予儿童自主选择的权利,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儿童融身在自然的节律和美好的世界中,感受身心舒展、做学创合一、人从众同行、家校社融合的创想之乐。  【关键词】儿童生长;创想生活;创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4-0074-02  【作者简介】姚君丹,江苏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的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药学及中药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引入一例左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处方分析并思考用药合理性。结果表明高职教学引入处方分析对学生学习用药知识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