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态生成”在语文课堂上绽放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指在课堂中不机械地按照原先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而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与原计划不同的教学流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会发动、会预设、会调整,一个充满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必然会有一次次美丽的“动态生成”。
  一、动态备课,还“动态生成”的空间
  1.备课应备 “可能性”的出现
  教师在备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充分考虑一些想不到的“可能性”。如在教学《三袋麦子》时,一位学生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小猪能做这么多的食物,很能干!”另一位学生马上反驳道:“错了,错了。小猪这么贪吃,怎么能说它能干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于是,我趁机展开引导:“我们来进行一个辩论赛,认为能干的为一组,认为小猪贪吃的为一组。”正方、反方两支队伍很快组成。有的说:“小猪把一袋粮食全吃完了,这不是贪吃吗?”有的说:“小猪会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它很能干。”还有的说:“小猪吃得肥肥的,会很快被人们拉出去宰了。”更有的说:“小猪知道享受生活”……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辩论的撞击中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课堂教学真正“活”了起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确立了。
  2.备课应备教学流程的“框架”
  新课改备课的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用“以学定教”的原则来指导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活动。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只需备环节安排、活动的大体轮廓,给“动态生成”留有生根、发芽的土壤。如在教学《泉城》这一课时,我围绕教学的主题备出这样的轮廓: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了哪几种泉水;再选取自己喜欢的泉水说说它的位置、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让学生扮演小导游介绍介绍各种泉水。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都是开放的,而这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把握教材的能力和处理“生成”的教学机智。
  二、动态课堂,生成意想不到的精彩
  在“动态生成”理念为主导地位背景下的课堂,不再是按教师教案上演的“情景剧”,各种问题,各种思路,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在课堂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处理不好,不但会使教师陷入尴尬,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迅速地调整和充分利用“生成出来的教学资源”来驾驭课堂。一般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生成生动的情境
  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无不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凝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悟、生成、表达,善于和部分先悟的学生一同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近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自悟自得,培养灵性。
  2.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1﹚在教师的“开放性提问”中生成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每节课设计一个或几个开放性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知识储备不尽相同,他们对于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必然亮点百出、精彩纷呈。如我在教学《神奇的克隆》这一课时,我问:“对于人类来说,克隆是有利还是有弊?”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全班同学达成一致意见:克隆技术对于人类来说,有很大的作用,会造福人类,但无限制地克隆动物或人,也会给地球、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堂课就在大家的感慨中结束。
  (2)在学生的“突发质疑”中生成
  教师对课堂中学生突发质疑的提问,应有及早的思想准备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既要鼓励表扬,又要因势利导,千万不能回避,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麋鹿》一课时,有个环节是这样处理上的:
  师: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里饲养的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生(举手提问):麋鹿是被英国人掠夺去的,贝福特公爵还想把麋鹿占为己有,这是不是太小人了?”
  师:那其他同学如何评判公爵的举动呢?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麋鹿在欧洲颠沛流离,在几乎要灭绝时被贝福特公爵收养,可见公爵深明大义。有的说:“说不定就是这些贵族私心作祟。”有的说:“公爵为保护濒临灭绝动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和赞美,学生的突发性质疑受到保护,接着兴趣盎然地投入新的学习。
  三、动态课外,寻找更多的精彩实践
  课堂上的时间是短暂而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寻找更多的精彩源泉,形成课内课外共同学习。如在教学《春联》时,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各种春联,到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提供的内容真是精彩不断。在教学完这课后,我又布置学生按照学到的春联知识给课前搜集到的春联进行分类、分上下联等,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智慧的光芒不断闪烁。
  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关注动态生成,只有生成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精心设计,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是当今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教改的呼声。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原则,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开课巧激趣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
语文学习是综合性学习,它需要着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它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四个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内与外的结合  阅读教学,应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内外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课前预习时就要做到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课堂上要质疑问难,交流汇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创新能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励志趣,唤起想象,活跃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但是,现在一些教师依然存在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说话课的现象,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让学生置身于美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致盎然,思维敏捷。可见,教师的语言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也影响学生多种心理因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教师语言的作用,促进教学的有效生成呢?    一、激情式语言——拉近师生
《父亲的压岁钱》主要讲了父亲三次赠“我”压岁钱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却令人回味无穷。同样的文本,因为不同的解读和设计,呈现了别样的精彩。
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慢慢的“悟”、细细的“研”,是
语文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提倡“心根语文”的特级教师刘云生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读懂什么,才能教什么”,因此,要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紧扣文本,吃透教材。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呢?  一、抓住文眼,突出体裁特点  《语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师教育理念逐步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研意识不断深化。在改革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需要我们去总结、提倡,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讨。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应反思的几个“不等式”,谈一些体会与认识。  一、启发引导不等于单纯提问  小学语文课的启发引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一定思维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进行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