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择业前心理困惑的前瞻性观照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are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择业心理就是中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适应状态。这种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职生就业能否走向成功。因此,广大中职生必须树立良好的就业心理,谨防心理困惑频繁发生。
  关键词:中职生;择业;心理困惑;观照
  求职择业是中职生必须面临的人生选择。它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命运,是中职学校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的重大转折。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竞争十分激烈,毕业生面临诸多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处于相对劣势的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就业心理问题,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选择。为此,我们总结探讨中职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困惑,教给他们调试的方法和技术,这将对毕业生自己求职以及学校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在这里,我们认定择业心理就是中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适应状态。这种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就业能否趋向成功。目前,我们通过跟踪调查和研究发现,中职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
  一、“大树底下好乘凉”——过分依赖心理
  中职毕业生年龄相对较小、知识有限、经验不足、文凭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就业心理较为复杂。中职生在择业上心理自卑,但目标往往好高骛远,没有将自己位置摆正,就业时瞻前顾后,出现“高不成低不就”、“脚踩几只船”的错位心理,从而造成就业受挫,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失衡。在就业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从众、依赖和攀比,实惠心理严重;择业时没有主见、盲从,大多把希望过多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身上,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们在学校就业工作中调查发现,就业的主动性心理甚差,依赖心理很强。等待学校推荐就业的占81%、等待父母找关系就业的占10%、自己在就业市场上就业的占8%。可见,中职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依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成了学生择业的常态,当然这不失为一种就业的途径;由于受过分依赖心理作怪,他们大多找亲戚朋友来帮忙,而放弃任何努力。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配置逐步走向市场化,人才市场日益完善,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标准更加趋向“能力”,即只有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走向工作岗位,有时即使关系再好,也无法被用人单位录用。因此,那种仅凭社会关系帮忙找工作的思想应该放弃,中职毕业生应该树立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自主择业思想,一方面可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增强适应能力,锻炼社交才干;另外,破除过分依赖心理,正确认识自己,勇敢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职业选择,尽快走向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
  二、“今夜无眠”——焦虑压抑心理
  中职生毕业前后,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和压抑闭锁心理。因为他们大多年纪轻轻,刚刚迈向成年人的门槛,阅世未深,对社会缺乏应有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环境了解不多,企业生产经验缺乏,在择业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焦虑不安的心理,另外,受社会鄙视中职生,他们在校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忧郁沮丧、惶恐压抑的情绪状态,天天在“惶恐滩头说惶恐”,自怨自艾,唉声叹气,昔日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去不复返了,倍感自己搁在“就业难”的浅滩上,想进无力,欲罢不能,何日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此,我们要在毕业生求职择业时,科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启发诱导,寻求心理平衡,让毕业生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来,积极寻找自己新的支撑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激励自己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选择自己合适的职业岗位,慢慢适应,蓄势待发,寻求今后更大的发展。
  同时,还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经常性询问自己:自己输在哪里?自己还有赢的机会吗?不断提高自己的承受力和抗挫力,排解自己心底的焦虑压抑心理,树立适应自己发展需要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以期实现理想择业。
  三、“我确实不如人”——自卑苦闷心理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当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中职生认为上职校是逼不得已的选择,在学历上比不上大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比不上高职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另外,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中职生在高薪岗位的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毕业生在择业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加剧了自卑心理的发生。同时,当一些中职生在择业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会出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决定听天由命,任凭发落,致使冷漠心理长期存在,中职生采取的消极应对办法是逃避,他们不再想主动争取择业机会,不再去努力,认为去什么单位都无所谓,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中职生在求职择业时,因自卑心理和冷漠心理作怪,一些学生对就业缺乏自信心,认为前途渺茫,不知所措,原因是中职生在众人眼中是“低能儿”,综合职业能力不是很强,动手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自卑感特别强烈。这种自卑感时时困扰着他们不积极主动地去择业,抱着“与世无争”的态度,甚至常常以消极坐等的态度对待就业;有时也因自己能力差而郁郁寡欢,错误地认为自己技不如人,便放弃主观努力奋斗,陷入悲观坐等的误区,坐失良机,许许多多合适的工作岗位与自己“擦肩而过”。
  为此,我们在学校教学实践当中,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经常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和耐挫力,激发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力量,边学习,边择业,防止学生怀抱“一蹴而就”的急于求成心理,又要防止学生守株待兔,瞎碰运气的侥幸心理,努力做到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坚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四、“跟着感觉走”——盲目浮躁心理
  这种心理在中等职业毕业生不是十分严重,但在一部分学生也存在着。他们在求职择业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心情浮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瞎子摸象”,不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寻机求职择业,行动上表现出盲目从众,无所适从的尴尬心态,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求职择业的盲区,严重影响到自己职业理想的实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防止中职生在择业时出现盲目浮躁的非正常心态,我们必须在就业开始之际,学校应引领学生参加招聘会和洽谈会,让学生多见世面,了解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找准自己的合适位置,果断择岗就业;同时,学校应结合《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讲清国内外就业市场形势和动态,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备将来脚踏实地、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企业生产当中去,让他们鼓起前进的力量,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扬帆远航……
  五、“敢问路在何方?”——坐等观望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就业心理受到冲击,“端铁饭碗,拿铁工资,坐铁交椅”已变得不太可能,人们都面临着择业、就业、失业、再就业的问题,切莫“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自己不努力,事事怨他人”,瞻前顾后,互相攀比,心存侥幸,坐失良机。但是,在一部分中职生中,他们总是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稳定,风险较小,但又嫌收入不高;而自己创业收入较高,但又觉得太辛苦。于是他们总是举棋不定,总是进行痛苦而矛盾的选择。这种既要顾及工作性质、发展前景,又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的矛盾心理,最终往往会使这些中职生失去了太多的青春与机遇。
  为此,在学校就业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具有健康成熟的就业心理,保持奋发向上的心态,克服浮躁情绪,避免速成心理,养成务实作风。建议中职毕业生在职前进行“心理充电”,做好心理调试。“心理充电”最大的好处是,能让毕业生尽早了解自己,找工作时能沉稳应对,使自己明白在当前就业严峻的形势下,想轻而易举地找到满意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好事多磨”的耐心,有不等不靠不抱怨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在竞争中磨砺,在奋斗中成熟。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我国劳动力过剩,就业岗位紧张,就业压力大。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中职毕业生,要抢抓机遇,有岗位则上,无岗位要挤,不要等待观望,坐失良机,要有在岗位上学习进取、锻炼发展的意识,将自己正确定位为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即“初中初级劳动者”;学会正视社会,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具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开拓意识和求职能力、推销能力、合作能力,做好“不怕转岗、不怕改行、不怕失业”的心理和能力准备,尽快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勇于克服困难,知难而上,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才能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心理学》,白小平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2]《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尚志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职业中专,甘肃 通渭 743300)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检察权地方化现象在我国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检察权地方化突出表现在检察院与地方党委、政府、人大等机关之间的关系中,检察院的财权、人事权受制于地方。这种现象破坏了我国的检察权的统一和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分析我国检察权权地方化的危害和成因, 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检察权地方化;检察独立;检察改革  一、 检察权地方化的危害  检察权的地方化即检察权的地
期刊
摘 要:英语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最为普遍的专业之一,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获得了一些英语能力的提高,然而,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却日渐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健康推进。本文从教师个人能力,职业态度,心理暗示(困惑)等方面分析了导致职业倦怠的内部归因,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此和同行共勉。  关键词:高校英语;职业倦怠;内部归因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职业枯竭”、“职业枯竭症”、“工作耗竭”
期刊
摘 要: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必须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并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辅导员队伍,使其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
期刊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用一个新的方法——意象对话来应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困境。文章首先对意象对话做了简要概述,进而具体探讨了意象对话与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关系,特别是动物意象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特点。最后论述了意象对话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优势,并通过案例说明意象对话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关键词:意象对话; 职业选择; 大学生  一、前言  职业是参与
期刊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消极取向的反思。积极心理学对高等教育实践也具有深远地启示意义,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我国的高等教育的确存在一些不容勿视的现实问题,积极心理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等教育;问题;趋势  积极心理学家宣称:“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
期刊
摘 要:地方高校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的目标在于构建内容充实、体现时代精神、富有实效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主要途径有:遵循优先性原则与适应性原则,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作用;建立优化整合高校课程资源的激励机制;建立高校课程资源优化整合的多元模式;建立网络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共亨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课程资源;优化整合;共享机制  一、地方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高校课程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激烈,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就业诚信缺失的现象。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伪造学校成绩,编造奖励项目,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激烈,部分高校
期刊
摘 要:教师教育文化对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对提升教书育人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探讨了新时期教师教育文化建设应该关注的三大文化因素:一是西方教师教育文化,二是传统教师教育文化,三是大学校园文化。只有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文化因素,才能把教师教育文化建设得更好。  关键词:教师教育文化;文化建设;文化因素;校园文化  教师教育文化是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期刊
摘 要:翻译教学合作学习策略是指将合作学习应用于翻译教学中,这种教学策略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活动,让他们互相学习,使他们获得翻译的直接经验,进而促进学生的翻译兴趣,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教学;合作学习;兴趣  1.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本科生在科研素养培养方面的认知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内随机抽取5所招收五年制预防医学本科生的高等院校,按年级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了504名本科生进行科研素养培养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本科生认同科研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益处,女生科研素养培养的认知明显高于男生,大学四年级科研素养认知水平最高,参加过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