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升解通瘀汤治疗慢性心衰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中国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e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升解通瘀汤治疗慢性心衰(CHF)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中筛选出升解通瘀汤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利用GeneCard、OMIM、TTD与DisGeNet数据库筛选CHF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候选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并运用MEODE软件对蛋白互作网络进行聚类;对聚类得到的核心模块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最终对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最终有75个药物活性成分和109个基因被筛选出来作为升解通瘀汤治疗CHF的潜在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活性成分主要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脱水淫羊藿素、异鼠李素、芒柄花黄素等黄酮类化合物;IL-6、MAPK1、MAPK8、AKT1、VEGFA、JUN是筛选出来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成分与靶点对接良好;GO富集分析显示升解通瘀汤可以通过参与包括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的调节、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凋亡信号通路的负调控、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调节、活性氧代谢过程在内的多条生物学途径发挥作用;关键通路主要集中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通路上.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升解通瘀汤治疗CHF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血管生成和氧化应激等多条生物学过程有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是中药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功效相关的有效成分之一,也是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从分子-细胞-动物多角度对HSYA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除抗心肌缺血作用外,其还具有抗脑缺血、改善认知,抗帕金森病、降血糖、抗癌、改善肺、肝、肾及骨组织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SYA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研究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的化学成分.方法 酢浆草药材采用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用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Toyopearl HW-40F、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运用MS、NMR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酢浆草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八烷醇(1)、正三十烷醇(2)、trans-4-hydroxy-2-non-enoic acid(3)、棕榈酸(4)、胸腺嘧啶(5)、(2S,3S,4R)-2-[(2R)
目的 研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的萜类成分及其肾细胞保护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探究所得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17个化合物,分别为3-oxo-2,6,6-trimethylcyclohex-l-ene-l-carboxylic acid(1)、rehmapicrogenin monomethyl es
目的 麝香是麝属雄性个体香囊的分泌物,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麝香酮.研究表明,不同的干燥方法测定的麝香酮含量有一定差异.本研究主要对温度与负压时长对麝香酮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为麝香干燥方法的选取提供数据.方法 将新鲜麝香分别置于温度为13.5℃和40℃的减压干燥箱中,分期取样测定其麝香酮含量.结果 随着存放时间的加长,两组麝香麝香酮含量迅速降低,13.5℃组8 d和11 d的麝香酮含量较初始值极显著降低,11 d的麝香酮含量较8 d极显著降低;40℃组8 d和11 d的麝香酮含量较初始值
目的 建立分子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器(SEC-MALLS-RI)联用测定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方法.方法 采用TSK Gel G5000 PWxl色谱柱,以0.2 mol·L-1氯化钠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25℃,多角度激光散射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联用测定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分子质量,并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则3419测定法进行比较.结果 A群、C群、Y群、W135群重均分子质量分别约为20万、30
目的 探讨草苁蓉多糖(Boschniakia rossica polysaccharides,BRP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 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利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将巨噬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RPS低、中、高剂量组(BRPS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100 mg·L-1).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
近几年来,受益于肿瘤免疫研究的进步,癌症治疗手段及诊断技术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将纳米药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相结合,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孕育着巨大的机遇.但是,纳米药物的临床应用也面临着生物安全性的考验,与机体免疫的协同作用机制还有待阐明.笔者总结了纳米药物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特点和机制,着重介绍纳米药物如何激活并长期刺激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进而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功能,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和展望,期待有助于纳米药物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转化应用.
目的 考察木犀草素抗胃癌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含10% FBS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BGC-823和MGC-803胃癌细胞;通过MTT实验考察不同浓度木犀草素(10、20、40 μmol·L-1)对胃癌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考察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考察木犀草素对增殖相关蛋白、EMT相关蛋白以及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目的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基因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其他非生物胁迫响应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工业大麻基因组中的Dof转录因子作为研究对象,针对Dof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系统发育等方面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工业大麻Dof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使用PlantTFDB、ExPASy、MEME、WoLFPSORT、PlantCare等在线网站及TBTools、MEGA、Clustal、G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因其靶向性强、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已广泛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然而,分子靶向药物相关皮炎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也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发挥.目前关于皮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从皮炎概况、治疗现状、发病机制、动物模型的常见造模方法,以及观察指标等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分子靶向药物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