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与措施探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it_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房屋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质量和科学的管理是保障管网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且也可以改进和弥补设计施工中的某些不足.为了满足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稳定、灵活性,满足民用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需要。本文重点阐述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安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前,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给排水系统的安装及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施工技术支持,做好施工中的预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房屋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给水管道的安装。
  1.11管道安装之前需复测管道地沟,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间距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1.12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应及时填写各种施工技术资料表格并经签证记录,埋地铺设的管道,应做好试压试验,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及时回填,这些施工技术资料均应整理存档。
  1.13管道穿越剪力墙、梁适宜预留钢套管,但穿越楼板、砖墙可用塑料套管或预留洞,比如卫生间排水支管,只需预留洞。
  1.14阻火圈。排水塑料管道穿越封闭空间内(如管井、厨卫内)宜增加阻火圈,非封闭空间,可以不加阻火圈(如外墙、阳台)。
  1.15管道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也不得用加热管子及加偏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1.16近年来,给水管材多采用 PP-R 管,排水管多采用 UPVC管。以上两种管材与传统金属管道相比具有自重轻、耐腐蚀、耐压强度高、卫生安全、水流阻力小、使用寿命长、安装方便等特点。
  1.17 PP- R 管材有热融和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其中热融连接最为安全可靠。连接前应清除管道及附件上的灰尘及异物。连接时应无旋转的把管道插入加热套管内,达到预定深度;同时无旋转的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加热,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子和管件从加热套管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的均匀用力插入到所要求的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在规定的加热时间内,刚熔接好的接头还可进行校正,但严禁进行旋转。管材和管件加热时应防止加热过度,使厚度变薄。连接完毕时必须紧握管子与管件并保持足够的冷却时间,使管与管件连接牢固。
  1.18给水管道试压。在管道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阀门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把不宜和管道一起试压的配件拆除,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封闭,并从最低处灌水,高处放气。系统试压时须考虑应急措施,发现异常立即中止,并应有及时泄水或排水的方案和设备。试压合格后应对管道进行吹洗工作。
  1.2排水管道的安装。
  1.21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 4m。排水主干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 2/3,通球率必须达到 100%。
  1.22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1.23在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最低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其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为1m,允许偏差±2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在暗敷立管上的检查口应安装检查门。
  1.24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安装应符合规范。
  2给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1给水试压
  在给水施工中,经常会发生给水管道安装完成后,没有进行水压试验就进行隐蔽施工,造成渗水的隐患。在隐蔽施工之前要对给水管道进行试压,试压段内如果某一阀门关闭就会出现无水段,测试的结果也就不准确,也就有可能在使用中出现渗漏的现象。
  2.11在采用塑料管作为冷、热水管暗敷在楼层混凝土楼板内时。有接头或分支的管道不采用分水器,在用水量大的卫生间、房间要采用分水器,然后采用多支路单向布管法,把各个水管到水龙头与配水点等处进行连接,尽量在暗敷管道段减少分支管或者管段接头。
  2.12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用水水池溢流管,并要有适合的防污染方法。如果水池溢流管的直径小于进水管直径,并且没有网罩时,此时如果水位控制器失灵,那么多余的水就很难从溢流管中排除。还有就是出口深入到集水井内并没有设置网罩的情况下,长期积累的臭气就会回流到水池,对水质造成污染,更甚者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因此溢流管的管径要与排泄贮水池的最大流量来选择,最好是比进水管管径粗一些。
  2.13系统减压阀的前后都应该设置阀门,这样有利于阀门的检修。很多减压阀前部没有设置过滤器,在给水中的杂物常常将减压阀堵塞,所以要在减压阀的前部和后部都设置阀门,方便对减压阀的检修,在前部阀门后应设置过滤器,对给水中的杂物进行滤除,降低水中的杂物将减压阀堵塞而失灵的可能,保证给水系统的正常。
  2.14阀门、水表的安装没有按照标准进行,有些施工人员考虑到日后抄表方便、或者美观等问题,对各户的管道总阀门毫无保护措施的安放在公共地方,因此经常会出现总阀门被误关的现象,带给户主不必要的麻烦。此外,有些楼层的水表被安放在水管井处,由于管井面积的有限,水表被安放过于密集,导致抄表时十分的不方便,所以,水表的安装需要注意的是水平安装在不受暴晒、污染,便于检修的地方。
  2.2排水应注意的问题
  2.21地漏的合理安装。地漏的安装一定要合理,如果在室内,地漏安装高出地面,那么就起不到排水的作用,室内会出现积水的现象,从而影响室内卫生、如果地漏过分低于地面,就会在地面形成一个坑,污物会顺着水流堆积在地漏周围,会对地面的清洁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公共卫生间地漏的选择不宜用钟罩式存水弯地漏,由于这种地漏过水的横断面较小,上部容易堵塞,杂物不容易通过,且这种地漏的水流转弯比较急,水头损失比较大,对下部也容易造成堵塞。所以建议使用格栅型地漏,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堵塞。
  2.22对卫生间排水口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因为现在的座便器类型多种多样,对应的排水口型号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座便器排水口的设计与施工中要尽量的选择位置相应的座便器,以便于二者很好的衔接。
  2.23在施工中,施工人员有时候会把室内雨水管道与生活污水管道接在一起,或者雨水管道与阳台合用,在多雨的季节,生活污水管道的排水能力不足时,污水就有可能外溢,影响室内的环境卫生。因此在施工的时候应该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雨水管道应该单独使用,不能与其他排水管道共同使用,天面雨水应该与阳台分开,防止多雨季节污水出现外溢现象。
  2.24在安装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有施工人员对接管尺寸和预留口的位置的忽视,把排水支管做成坡度小、无坡度甚至是倒坡的现象,因此就有可能使得支管與下水口的连接不严密,排水不畅通,甚至出现堵塞等现象。
  3质量控制与安全控制技术措施
  3.1、质量控制措施
  
  (1)给排水材料质量的事前控制
  
  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检、试验,严禁不合格的产品进场;对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使工人熟悉关键部位操作方法、提高操作水平。
  
  (2)质量的事中控制
  
  工程质量的事中控制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阶段。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可以设置以下质量控制点、停止点且应分清主次,重点控制。预留洞及预埋件位置、尺寸;钢套管在钢筋上的固定,宜用加筋点焊固定,并按设计构造处理;钢套管超出楼层建筑地面高度;管道和设备的防雷接地焊接质量;防水套管,检查刚柔性套管埋设是否准确,翼环尺寸、套管材质、壁厚直径,埋设的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埋地管道防锈防腐处理;室外排水管道的标高,接头处理;设备基础位置、尺寸与管道之间的尺寸配合;管道的伸缩节、支吊架安装及间距。
  
  (3)严格执行隐蔽检查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隐蔽验收制度。高层施工中给排水管道及设备安装相对较复杂,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监理工程师隐蔽验收。
  3.2、安全控制措施
  
  施工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规程中的各项规定,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工作,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交底制度;在施工现场危险区域采取保护措施,并挂明显的标志牌;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结语
  房屋建筑给排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给排水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安全稳定、高效的作用,我们应不断总结设计和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精心组织施工,各工序上严格把关,提高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其使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采取强有力措施,使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技术等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雄飞.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2]侯汝娟,车生泉. 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谈屋顶花园的营造设想[J]. 山西建筑.2010(2)
  [3]吴谨.浅谈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4]郭琳娅. 给水管道穿越河流的管材选择及应用[J].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10(1)
  [5]何斐,戴旭东. 城市立交道路排水設计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房地产业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会所”建筑。作为设计人员接触最多的可能是住宅小区里的会所。那么“会所”是不是就指的这样的建筑呢?这里对“会所”建筑做了一个简要论述。  关键词:会所 分类 公共会所 社区会所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会所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大陆及英国。当时的英国绅士、豪商及贵族们由于需要兼具排他性及私密性的社
期刊
摘要:随着电气化、自动化事业的发展,电气工程造价在整个工程预算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步增加。本文首先介绍了编制电气工程预算书的必要准备,然后阐述了电气预算的审核工作,最后提出了提高电气工程预算编审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预算;编制;审核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建筑比作计算机的话,那么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核
期刊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而其中方案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尤其的重要,要求所有的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掌握加强树立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之目的。  关键词:方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建筑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
期刊
摘要:提高水利的科技含量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关键,提高水利的科技含量就把高科技的成果应用到水利工程当中。射频控制灌溉系统应用到机井节水灌溉当中,就是水利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射频控制系统开发与研究已基本成熟,但其保护系统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我们主要对机井节水灌溉射频控制系统保护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解决了防盗、防破坏及重复建设井房的问题。  关键词:射频控制保护推广  中图分类号:S607+.1
期刊
摘要: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保证、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工程建造中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等过程,对工程造价全程控制要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在实际造价控制工作中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全过程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工程造价又称
期刊
摘要:工程概预算在园林工程的应用前景是非常的广阔,如果正确利用好概预算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将能为园林建造企业创造可观的利润。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概预算在园林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概预算;园林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绿化工程具有很强的生态作用以及社会作用,政府为了有效的加快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对园林绿化过程的开发和应用,这也是为了贯彻党的方针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设计运作管理相关理论分析,总结我国城市设计运作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简要地提出了完善设计运作管理的对策,以期得出有益于我国城市设计工作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城市设计 运作管理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理论:城市设计运作管理基础分析  1976年美国规划学会出版的《城市设计评论》(Urban Desig
期刊
摘要:目前在西部山区随着基础设施的大力兴建,填方地基日益增多,而填方地基的沉降变形计算方法还研究的并深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已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评述,其次参考常用的分层总和方法,提出了针对山区填方地基长期沉降变形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填方;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TU 44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我们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
期刊
摘要:建筑施工项目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体现,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对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本文从建筑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意义、原则内容以及针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希望对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现
期刊
【摘要】工民建的施工技术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不仅密切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连接在一起,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否稳定,笔者将结合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探究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工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