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病是大豆上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研究大豆疫霉菌单孢后代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产孢量以及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变异,以期为有效控制大豆疫病的发展和蔓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孢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在单孢后代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大豆疫霉的遗传特征、遗传多样性及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基础。
其他文献
<正>~~
《大豆科学》,2000~2004年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呈直线型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分别提高88.86%、45.21%;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被国内期刊评价权威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
将带有固定液的凹形栽玻片放置于开花期间大豆田间的不同位置,通过统计载玻片上截获花粉的数量,推测风为大豆传粉的可能性。结果表明,2002年在大豆生产田,每小时每平方毫米截获花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NP配比对南农88-31大豆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最有利于南农88-31大豆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提高的NP配比是N150kg/hm^2与P205 75kg/hm^2;NP配比
玉米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最主要的饲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栽培历史悠久。近几年来,人们发现:在石灰性土壤、砂质、轻壤质和肥力较低的土壤上种植玉米常有不同程
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24 h、48 h、72 h、96 h后测定叶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单位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结果表
2002年,对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F3、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值偏向于母本,广义遗传力的大小与母本值
对结肠靶向大豆异黄酮缓释微丸胶囊的处方和工艺进行考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以胶囊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处方和工艺。大豆异黄酮缓释微丸胶囊的最优处
以南方菜用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其营养品质的遗传变异。2002-200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糖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0.22%;脂肪含量的遗传力最高,为71.72%,其次为蛋白质、蛋脂总量
以大豆及其发酵制品——淡豆豉为试验对象,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染料木素为对照品,利用染料木素与氢氧化钠产生反应,在271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豆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