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到2014年利用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的50例(52耳)中耳不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以耳闷为主诉入院,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鼓室图均由“C型”转变为“A型”,术后6个月时的平均气骨导差较术前显著下降,其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不同分级的患耳的气骨导差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鼓室硬化,鼓膜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的损伤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鼓膜微型管植入术;中耳不张;临床疗效;并发症
  中耳不张主要是由于咽鼓管功能发生了障碍,导致中耳产生了负压,而在负压的作用下,将会导致中耳的弹性以及正常的轮廓均消失,从而导致在中耳与鼓膜之间的传声功能异常[1]。目前临床中对于中耳不张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了观察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疗效,笔者特进行本次研究,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到2014年6月利用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的50例(52耳)中耳不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这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34岁到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3.1岁;患者的病程为20天到10年,平均为4.8±0.4个月;患耳分布为左耳30例,右耳22例。在Sade以及Dornhoffer分级上其分级分别为:I级13例;II级为28例;III级为11例,IV级为0例。
  1.2患者的纳入标准[2]:患者均以耳闷为主诉入院,伴随的症状包括:自听增强,耳鸣;所有患者均为药物治疗无效;在查体上患者的鼓膜均完整,但鼓膜均不同程度的内陷、弹性减弱、内陷,患者的鼓室导抗图均为C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中耳不张。
  1.3手术方法:患者均头朝向健侧,呈仰卧位,采用浸润局部麻醉,所使用的麻醉药物为2%利多卡因。在成功对患者实施完麻醉后开始清除外耳道的耵聍,同时对外耳道和鼓膜表面使用75%的乙醇消毒,在耳内镜的引导下,选择患者鼓膜的前上象限将微型鼓室通气管直接插入,确保螺纹完全插入,插入的深度设定在3mm,上述步骤完成后,检查通气管是否脱出,是否固定良好,术后6个月时取出通气管。
  1.4观察指标以及疗效评价标准[4]: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术后6个月时的平均气骨导差以及不同分级的气骨导差;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耳的声导抗鼓室图呈现为A型,相应的临床症状消失,鼓膜的外观以及颜色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但是声导抗测定时显示患者的中耳仍然为负压;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重。治疗有效率=(痊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
  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鼓室图均由“C型”转变为“A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鼓室硬化,鼓膜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的平均气骨导差术后为15.34±3.23dB较术前的25.78±3.78dB显著下降(P<0.05),其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不同分级的患耳的气骨导差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具体结果见表一。
  3讨论
  在临床中目前公认中耳不张的直接原因为中耳负压,咽鼓管是维持中耳内外鼓膜压力平衡的重要器官,一旦咽鼓管发生病变,极易造成中耳负压的形成。中耳不张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仅只有听力的下降以及出现耳塞感,还有少数患者在临床中根本无相应的症状,若中耳不张在发病的早期不能被正确诊断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后期极容易形成粘连性的中耳炎,最后极易导致听骨链被破坏[4]。目前临床中对于中耳不张的治疗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中耳不张患者采用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鼓室图均由“C型”转变为“A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鼓室硬化,鼓膜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的平均气骨导差术后为15.34±3.23dB较术前的25.78±3.78dB显著下降(P<0.05),其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不同分级的患耳的气骨导差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综述,我们认为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的损伤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治强,都基亮,马秀芳,等.鼓膜微型管置入术治疗中耳不张32 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1):62-65.
  [2] 张静,卢伟,孙淑萍,等.鼓膜置管术治疗鼓膜膨胀不全的疗效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2):142-144.
  [3] 姜辉,陈静雯,黄杰,等.品管圈活动干预高压氧治疗中耳气压伤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5):82-85.
  [4] 杨海弟,许耀东,张志钢,等.放疗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治疗[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2):524-525.
其他文献
静脉给药联合经侧脑置管万古霉素灌注给药治疗颅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  王宇辉 贵州省人民医院 550002  摘要: 目的: 对静脉给药联合经侧脑室置管万古霉素脑室灌注给药治疗颅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 40例颅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患者给予万古霉素静脉给药联合灌注颅内给药,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行腹腔镜修补术和传统开腹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胃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共出现4例并发症,仅为总数的8%,对照组出现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其中膈下脓肿实验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0例,实施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40例,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血肿清除率为90.00%,B组血肿清除率为70.00%,B组清除率明显低于A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滋阴益气补肾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入选病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根据患者的症型加用滋阴益气补肾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而对照组仅为7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七氟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实施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的小儿78例,在手术之前患儿采用七氟醚吸入的方式进行麻醉。结果: 78例患儿在呼吸道的异物全都被取出,患儿在诱导期的意识消失较快、苏醒时的意识恢复比较迅速,只有2例患儿哭闹。在手术之后,患儿的精神状态良好,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结论 :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曾在我院住院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瘀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方面有显著差异(P200/110 mmHg,可谨慎降压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通过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治疗前后疼痛和活动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一种有效简便的疗法,减轻坐骨神经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为火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火针配合电针组)与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分别进行疗效对比,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二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皮股动脉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患者91例例随机分为2组:A组43例采YL-1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B组48例采用传统人工手法压迫止血。比较2组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并观察患者不适及并发症 结果: A组术后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分别为( 9.30± 2.50) min 和( 12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66例乳腺癌手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86例(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80例(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臂感觉异常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 保留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切除组(P0.05);保留组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49%,明显低于切除组(P0.05)。结论: 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超早期联合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结合入院时发病时间早晚分为对照1组(n=40)、对照2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1组患者为发病后7h行血肿抽吸治疗,对照2组患者发病时间在7~72h,采用清除血肿治疗,观察组患者为发病7h内,采用清除血肿治疗,观察和对比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