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领学生从朗读中感悟,激活沉闷的课堂,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文字的美妙。首先以情激情,心理相融,引领学生入文入境入情;其次品词析句,思中感悟,引领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人物情感、事物事理;再者句式训练,读中练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朗读;感悟;语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88-1
新课标呼吁朗读,提倡感悟。作为新课改的弄潮儿,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引领学生从朗读中感悟其作为如今阅读教学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强化了情意的熏陶,阐释了人文之精神。诗圣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朗读是我国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文字的美妙,关键是教学中要处处渗透朗读感悟。
一、以情激情,心理相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调动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其中有个环节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先出示有关北大荒的景色秀丽的图片,接着就激情导入: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引出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对于北大荒的秋天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把那美丽的北大荒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和声情并茂的语调表达的淋漓尽致,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开始自学:围绕“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天空一碧如洗;绚丽的晚霞令人陶醉;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最后利用多媒体演示:北大荒秋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进一步体会北大荒秋天的美,学生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所选入的文本都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作为语文老师,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让学生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心灵的碰撞,形成强烈的共鸣,这就是“心理相融”,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其次教师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文本。在引导中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观看多媒体课件、设置悬念、故事导入、安排表演等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尽快地让学生入文入境入情,通过朗读促使学生发生角色的移位,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感悟情感、体验生活。
二、品词析句,思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将朗读感悟作为主线推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顾名思义,“感”,就是感触,“悟”就是领悟。无论是全篇课文还是某一段落,我们都可以从读入手,以读为主来组织教学。特别是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这些词语就是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只有吃透了文本,才可能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理解文本的真正内涵。例如:在教学《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最后一小节:“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展开教学。在教学第一部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的时候:我先以图片激情,让学生感受槐乡的花洁白而美丽,继而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美美地读一读。接着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和同学分享。如: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所描写的香味程度不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了让学生感悟到这三种不同的香味,我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到入情处,配上音乐。学生通过朗读,自然就会感悟到:槐花的美和香,令人沉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字、词,有助于他们自主感悟。教师以导读代讲代问,学生以读代听代答,以读书促思促悟,即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感悟事物事理。
三、句式训练,读中练写
语言训练要力求体现语句的情意美,就应该通过朗读感悟来悟出句式,巧妙设练,以求语言训练之浓浓情意。我在执教《庐山的云雾》一文时,首先对于2、3两个自然段从结构上让学生认识到:总——分的结构方式。继而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这样的写法是为了突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有所感悟,对于语言中的比喻和排比的用法也深有感触,这样的描写句式工整,有利于学生模仿。例如:第二小节把庐山的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多美呀!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学着用美美的语调朗读,有的还摇头晃脑,颇有情致。利用这个契机,我又让学生进行了关键的句式练习:公园里一年四季都很美。 !接着让学生继续写下去,学生仿写的很具体。语言文字的咀嚼已经成为语文课的切入口,但是句式的训练又不可缺少,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学过的语言,这才是语文学习的关键。
朗读感悟,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逻辑思路、语法修辞的规律特性,以及声调韵律的搭配布置等。作为语文教师灵活运用好这种特殊的方法,这种“以声释义”、“以声传情”的潜移默化的“助读”方法,对于学生的品读、领悟大有帮助。学生通过朗读,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地去感知理解、体验领悟、积累运用,这正是如今学生在课堂阅读实践中落实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有效途径和得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晓进.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1).
[2]张启航.小学语文教学[M].小学语文杂志社,2014(08).
[3]胡琴竹.2011版新课标[I].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关键词:朗读;感悟;语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88-1
新课标呼吁朗读,提倡感悟。作为新课改的弄潮儿,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引领学生从朗读中感悟其作为如今阅读教学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强化了情意的熏陶,阐释了人文之精神。诗圣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朗读是我国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文字的美妙,关键是教学中要处处渗透朗读感悟。
一、以情激情,心理相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调动学生的情感,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辐射”,以情激情。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其中有个环节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先出示有关北大荒的景色秀丽的图片,接着就激情导入: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引出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对于北大荒的秋天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把那美丽的北大荒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和声情并茂的语调表达的淋漓尽致,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接着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开始自学:围绕“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天空一碧如洗;绚丽的晚霞令人陶醉;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最后利用多媒体演示:北大荒秋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进一步体会北大荒秋天的美,学生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语文课标实验教材所选入的文本都是一些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作为语文老师,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让学生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心灵的碰撞,形成强烈的共鸣,这就是“心理相融”,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其次教师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文本。在引导中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观看多媒体课件、设置悬念、故事导入、安排表演等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尽快地让学生入文入境入情,通过朗读促使学生发生角色的移位,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感悟情感、体验生活。
二、品词析句,思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将朗读感悟作为主线推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顾名思义,“感”,就是感触,“悟”就是领悟。无论是全篇课文还是某一段落,我们都可以从读入手,以读为主来组织教学。特别是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这些词语就是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只有吃透了文本,才可能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理解文本的真正内涵。例如:在教学《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最后一小节:“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句展开教学。在教学第一部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的时候:我先以图片激情,让学生感受槐乡的花洁白而美丽,继而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美美地读一读。接着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和同学分享。如: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所描写的香味程度不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了让学生感悟到这三种不同的香味,我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到入情处,配上音乐。学生通过朗读,自然就会感悟到:槐花的美和香,令人沉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品读重点字、词,有助于他们自主感悟。教师以导读代讲代问,学生以读代听代答,以读书促思促悟,即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感悟事物事理。
三、句式训练,读中练写
语言训练要力求体现语句的情意美,就应该通过朗读感悟来悟出句式,巧妙设练,以求语言训练之浓浓情意。我在执教《庐山的云雾》一文时,首先对于2、3两个自然段从结构上让学生认识到:总——分的结构方式。继而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这样的写法是为了突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有所感悟,对于语言中的比喻和排比的用法也深有感触,这样的描写句式工整,有利于学生模仿。例如:第二小节把庐山的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多美呀!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学着用美美的语调朗读,有的还摇头晃脑,颇有情致。利用这个契机,我又让学生进行了关键的句式练习:公园里一年四季都很美。 !接着让学生继续写下去,学生仿写的很具体。语言文字的咀嚼已经成为语文课的切入口,但是句式的训练又不可缺少,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学过的语言,这才是语文学习的关键。
朗读感悟,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逻辑思路、语法修辞的规律特性,以及声调韵律的搭配布置等。作为语文教师灵活运用好这种特殊的方法,这种“以声释义”、“以声传情”的潜移默化的“助读”方法,对于学生的品读、领悟大有帮助。学生通过朗读,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地去感知理解、体验领悟、积累运用,这正是如今学生在课堂阅读实践中落实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有效途径和得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晓进.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1).
[2]张启航.小学语文教学[M].小学语文杂志社,2014(08).
[3]胡琴竹.2011版新课标[I].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