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aiyu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4-02
  教学必须为“四化”建设的需要服务,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
  世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当今,我们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 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時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
  本文想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见,以供研究讨论。
  1 能力培养上的存在的问题
  对于普通学校的高中生,当前在物理学习上较大的问题是学习方法问题。看来这是能力培养的最大障碍。他们一般是上课急于抄笔记,回家急于完成作业。
  解题时又急于对得数,凑答案。并不从中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规律。
  正确答案得出了,而错误思路却被掩盖了。
  这些学生的作业,日常都还整齐无误。一旦考试,就“六神无主”,原本会的也因为紧张而出现失误。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常此以往,恶性循环,所以总觉得高中物理“难”,摆脱不了学习被动的境地。
  这种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大多是由于长期依赖老师、套公式、套例题的结果。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从教法的改革入手。
  2 鼓励学生克服学法障碍的方法
  教学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敢于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展现出来,误区才能暴露出来。例如对一些选择题,按常规填写出选项符号就行了。但有的任课教师却没有简单处理;也没有因为某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举一个类似的例题,教会学生解这道题了事。而是鼓励学生对问题首先进行解析,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在前,结论在后”。要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当老师。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漏洞,更重要的是找到学生学法上的问题所在,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
  对选择题、填空题不仅进行解析,我们在试点班中还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让他们始终坚持对选择题、填空题写出求解的思路和根据,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考试成绩上得到了提高。
  “班门弄斧”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特点来。要让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其成功的秘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最佳匹配。这种最佳匹配的保证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
  3 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自我学习的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看书,它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的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
  重在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
  (1)设问质疑。(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3)检测和小结。
  下面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也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3.1 “设问质疑”的设计思想
  (1)用学过的磁通量ф来回答△ф、△ф/△t,重点突出针对性很强的预备知识△ф=?0。
  (2)3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深化△ф是否“零”现象和条件,为E∞△ф/△t作准备。
  (3)由实验导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以上内容不需老师讲述,也不抄笔记,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把实验结果和小结写在反馈式投影片上,放在投影仪上进行公布。多余的时间回答有关这部分的练习题。
  这样的设计,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主动想问题,而不是旁观的听众。其结果就可避免死记硬背,因每一步都有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
  3.2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的设计思想能力的培养总是伴随着知识的内化进行的。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电磁感应这节课由ф、△ф、△ф/△t出发,重点解决E(感)的产生,突破“动势这一难点。感应电动势是在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出现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把低位经验(电动势等同为电压)概括纳入到高位结构中去。
  由于问题提出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所以使其能够顺利进行。
  因此使学生的心理结构得以改变和更新。对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行了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落实。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遵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三条基本原则,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综上所述,在问题解决的反复实践中,通过正向迁移的同化和顺应的加工过程,使个体经验逐步地概括化,系统化。这一过程就是个体经验的类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得以孕育和发展。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并且其培养过程更具有典型性。
  以上,是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国家教委要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对此只能说,在一个方面、一个局部环节进行了初步探索。有许多问题尚须在实践中逐步解决。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21世纪之初,正处在历史嬗变中的我国基础教育,加快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课改实践中如何根据历史学科自身特点,让历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平台。为此,历史教师应切实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历史魅力课堂,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意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
写于载氢光纤上的长周期光纤光栅经过高温退火后 ,对其进行紫外均匀曝光能够有效改变其耦合特性。随着曝光量的增加 ,其共振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共振峰强度先增大继而减小。
近年来,中国电视媒体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4年,在系列广电令的强力调控下,中国电视媒体开始脱离粗放经营的模式,走上了提升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发展道路。在这
朱海峰,号半僧。浙江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瓯越书院执行院长、万卷楼签约书法家。初受学于温岭野萍先生,后入蜀谒京,转益多师,先后得姜澄清、何应辉、金开诚、刘正成、王岳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10-01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的活动之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占幼儿园的活动时间比例较小,但它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从我国现在幼儿园的师幼比来看,集体教学活动能经济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其次,集体教学活动能集中锻炼教师的多种专业技能,而教师又可将习得的教学技能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3-02  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则体现为任务设计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学科,课堂更开放、更灵活、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何让我们的的教学更有效,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是关键。任务设计要合理,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实际。  1 目前任务驱动教学存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也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本文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革新课前、课中的教学方法、手段为切入点,研究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
目的:胃癌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寻找新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靶点至关重要。混合连锁白血病因子(Mixed Lineage Leuemia factor,MLL)是目前备受关注
○牛明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9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读者“虽肯定党报的权威性,但也提出党报过于呆板,远离普通读者的问题。”事实提醒我们,要提高报纸的阅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