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0631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处于信息化社会,学校应当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但受教学理念滞后与教学方式固化等因素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教师应当加强实践经验总结,将信息素养教学目标渗透在教学全程,加强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038
  当前社会各行业领域转型升级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度加强,掌握信息技术成了在信息化社会生活必备的技能。尤其是教育领域,应当加强教学理念与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相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技能传授,更应当注重学生素养等学科核心素养养成,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是指个人具备的信息文化与信息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适应能力体现在创新思维能力与学习技能及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搜索分析与评估等,形成完整的信息结构体系,提升个人对信息准确性与创造性应用的能力。信息素养是当下时代人类应当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尤其是在教育领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利用交叉学科知识与网络信息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教育改革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滞后
  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相对于学生能力素养水平提升,更注重学习成绩,这种滞后性的教学理念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学生认识信息化社会的重要途径,错误的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质量将停滞不前。
  2.教学方法固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缺少意见想法交流机会,并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创新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思考了解片面,学以致用能力降低。计算机等教学设施滞后,不利于课程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等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三、信息素养培养对策
  1.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媒介,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及能力水平等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结果。教师应当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时刻关注社会人才需求,创新教学观念与方式,将知识技能传授与信息素养等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放在同等地位,加强对信息技术中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潜移默化地将学生从传统学习观念与方法中脱离出来,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学校应当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及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与教材内容,鼓励教师多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无缝衔接。
  2.转变教学方式
  信息素养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意义重大,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与个体差异,采取个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喜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拓展学生思维方式,快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核心素养。
  从探究式教学入手分析,教师可通过问题串的方式,让学生动脑思考,减少教师干预对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限制,以此引申出更多新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质疑与信息分析能力。
  从情境式教学入手分析,创设信息化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抽象教学内容,从而快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从生活化教学入手分析,联系生活实际讲解学科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度与亲切感,学习兴趣不断加强,同时能够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发现学科知识学习魅力价值,善于在生活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信息素养内化吸收与有效践行。
  3.优化评价方式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素養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教学评价方式改进,首先本着持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目的,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将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评价时间指标,缩短评价时间,跟踪检查学生学习与进步情况。其次拓展教学评价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等作为评价内容指标,全方位了解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情况。最后丰富评价方式,除用评语外,也应当引入学生自主评价与互评等方式,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点评与纠正指导,更能达到优势互补与取长补短等效果。学生在相互评价与思维碰撞中,能够得出规律性结论,对于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性讨论解决,更利于学生信息运用与分析能力提升,从而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是系统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应当切实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作用,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养成善于利用网络等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有效迁移,切实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与开放性等作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元.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可行性分析[J].明日,2019(32).
  [2]陈岳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
  [3]卓玛才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J].人文之友,2018,9(16).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平凉实验中学,甘肃 平凉744000)
其他文献
抗血小板新药噻氯匹定开始用于临床    继阿司匹林之后,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定开始应用于临床。数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降低主要血管事件(卒中、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方面,噻氯匹定较阿司匹林更有效,进一步降低主要血管事件达12%。  (编者:抗血小板药物有了新选择。)    利尿剂与痛风反复发作相关    美国波士顿医学院Hunter等报告,近期应用利尿剂会使痛风性关节炎复发的危险增加3倍多。 
摘要: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然不适用于现代课堂教学。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中需要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而且难度提高,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对学习内容理解不透彻,学习质量会明显下降,因此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95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散文、消息、短文
阅读《家庭医药》5年来,我深感《家庭医药》确是一份令人满意的适合于家庭的科普刊物,已成为普及医学科普知识的重要窗口和许多家庭的保健指南。每当收到新的一期杂志,我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被它新鲜丰富的内容、活泼鲜美的版面、清新活泼的文风、充满思想解放的活力深深地吸引住了。贵刊的每一期都为我们送来了许多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宝贵经验,提供了许许多多家庭用药的指导文章,一些具有新视点、新思路、新气息,
摘要: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抓住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时机,加强写作指导,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从初中生在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相关教学策略,并从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创作思维指导、评价与修改、拓展阅读等角度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希望对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
摘 要:法治教育是一种公民素养教育。教师应关注小学中低年段儿童生活和儿童发展的特点,从生活情境和需求出发,抓好行为习惯教育,树立规则意识,做好价值引领,从而培养儿童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低年段,法治教育,生活,体验,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105-2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
摘要:快乐体育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学生喜欢学、愿意学,不仅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还可以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展现个性,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高中体育课程中健美操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快乐体育教学法应用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快乐体育;高中体育;健美操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
摘要:初中几何“路径最短问题”,近年来备受中考命题的青睐,成为中考数学的热点与考点。本文中笔者对几何“路径最短问题”的原理、路径的类型、起点终点的类型进行分类,运用图形变换,等效点、等效线段的转换,解决“路径最短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几何公理;路径最短;图形变换;等效点;线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75-2  2018年全国各
摘要:好的预设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但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在创设的文化情景中出不来。情景在教学上起到的是预设的作用,而最后生成的应该是解决和发现美术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用实际教学实例来探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预设;生成;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
摘要:为贯彻新课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也为顺应由新课改引领的教育趋势,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式。对此,本文以初中物理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物理课的本质特征,并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讨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1-
摘要: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拥有完整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是促进学生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形成完整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我们就必须坚持贯彻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方针,理解全员育人的内涵,充分认识到学生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教育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关键词:学生教育;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