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座男,快走开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0年7月,女作家潘柳黛坐火车去南京,她买了一张二等车票,相当于现在的硬座。说是硬座,实际上根本没座,潘柳黛上午9點从北京东站上车,直到第二天晚上8点抵达苏州,她竟然站了两天一夜,从苏州换乘另一趟列车去南京时才找到一个座位。
  潘柳黛为何要在火车上站那么长时间?一是因为乘客太多,很多人都没座;二是因为霸座的太多,刚有一个座位空出来,立马就有几个勇猛的壮汉冲过去抢。潘柳黛一个年轻弱女子,怎么抢得过人家呢?
  民国火车有头等车、二等车、三等车和睡车之分,头等车的票价明显比二等车和三等车贵出一大截。每年春节前后,从京津到河北的火车还会加挂四等车厢,这种车厢没有正规的座位,只在靠车厢的位置摆放几条长长的木凳,中间空地上堆放行李,也可以站人,票价非常优惠,主要供农民工乘坐,俗称“小工车厢”。
  平常的火车没有小工车厢,只有商务车厢和普通车厢。商务车厢太贵,一般人坐不起,绝大多数乘客都挤到二等车厢和三等车厢里,座位当然紧张得多。
  1929年5月,鲁迅从上海去北京看望母亲,他先乘沪宁列车到南京,然后下火车,乘船过江,再换乘平浦列车到北京。在沪宁列车的二等车厢里,他整整站了九个小时。换乘平浦列车后,又是没座,他只好花大价钱补了一张卧铺票,去“睡车”车厢里过了一晚。要知道,当时卧铺票非常贵,通常要花两到三块大洋才能补到,而且只能在里面休息一晚上,超过一晚还要再花两到三块大洋,普通人根本坐不起。
  头等车厢贵,卧铺车厢更贵,乘客们买到二等或三等车厢的车票,票面上竟然不印座号,所以抢座和霸座就不可避免了——大家的车票上都没座号,凭什么你能坐,我不能坐?
  丰子恺在一篇文章里绘声绘色地刻画了普通车厢里不良乘客霸座的现象,“同是买一张票的,有的人老实不客气地躺着,一人占了五六个人的位置,看到找寻座位的人来了,把头向着里,故做鼾声,或者装作病人,或者举手指点那边,对他们说:‘前面很空,前面很空。’和平谦虚的乡下人大概会听他的话,让他安睡,背着行李向他所指点的前面去另找‘很空’的位置……”
  这些霸座男之所以敢一个人占据好几个座位,首先当然是因为他们素质太差,其次则是因为列车服务人员管理松懈,霸座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当然,票面上不印座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否则霸座的人也不至于那么理直气壮。
  车票上不印座号,是因为技术不允许。即使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火车票上也没有座号,只是对乘客的管理要严格得多,霸座者才稍有收敛。
其他文献
1875年,20岁的同治驾崩,慈禧作为亲生母亲,顾不上哭天喊地,两小时后立刻召开立嗣会议,最后选中光绪。  平心而论,慈禧对光绪不错。由于年纪小,光绪的肚脐眼里总是潮湿有水,慈禧不厌其烦地用手帕一遍一遍地擦;光绪晚上睡觉踢被子,慈禧细心地帮他盖好,每当天气变化也提醒他注意加减衣物,生怕他着凉。  这些琐事对普通人来说很正常,但在皇宫是很难得的。一般皇子都有奶娘,亲生母亲往往只能简单地陪伴,基本没机
宋末元初著名画家钱选收藏过一幅《王羲之觀鹅图》,奇怪的是,画的左边有个萌萌的“囿”字印章,难道占人就会用囧字来做印章?其实,这个字不是囿,外面的“口”是印章的四边,里面是篆书“公”字, “公”是清代著名收藏家耿昭忠的号。  康熙初年,耿昭忠的哥哥耿精忠勾结吴三桂发动叛乱,史称“三藩之乱”。由于耿昭忠及时向康熙表忠心,与哥哥划清界限,这才幸免于难。虽然耿昭忠有个不省心的哥哥,也本人倒是满腹才情。《清
自梁太祖被儿子弑杀后,他手下那帮将领就像被圈禁多日的烈马,终于可以挣脱羁绊、自由奔驰了。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就在此时自立为王,割据一方。  高季兴所统辖的荆南,除了地域狭小、兵微将寡的不利条件,还被强国环伺:西有后蜀,东有南唐,南有南楚,北有强大的中原王朝。荆南之地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但常年周旋于各国之间的高季兴反倒活得有滋有味,而他所恃者既不是自身雄才,也非贵人相助,而是“无赖”之术。  无论哪国势力
很多人都读过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却不知他的一生颠沛流离。  毛姆10岁时就成了孤儿,从父亲那里继承到的只有矮个子和丑体型,又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一个功能很差的肺。17岁时,毛姆被收养他的伯父送到德国学医,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触摸冰冷的手术刀,还要适应尸体散发的腐臭。有次,毛姆按教材在尸体的某个部位寻找一根神经,花了好长时间找到之后,才发现教材出了差错,他对此感到奇怪。指导教师告诉他, “要知道
《水浒传》中有108条好汉,除了林冲、董平、花荣、秦明、呼延灼等人算是军方出身之外,大部分好汉都出自民间。而且这些民间好汉在某些领域还有冠军级表现,比如:卢俊义的枪法、武松的双刀、李逵的神力、燕青的相扑……  一个疑问自然滋生:大宋朝“崇文抑武”,民间哪来那么多大侠好汉?符合史实吗?答案是:完全符合。  其实不光《水浒传》,金庸、古龙等武侠大咖们创作的时代背景也喜欢选择宋朝。这是因为宋朝有一个特殊
美国机械工程师托马斯-米基利一生获得一百多项专利,还自学化学,研制出一种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但当时大众已知铅和铅化合物有毒,因此他将四乙基铅称作“乙基”,刻意避免提到铅,以免引起大众恐慌。  一时间,这种“物美价廉”的汽油广受好评,米基利还被美国化学会授予“尼克斯”奖章,汽车商则开设化学公司并聘他为副总裁,专门负责生产四乙基铅。  公司成立不久,工人就死伤了几个。大众纷纷指责米基利,希望尽快停
鲁迅有把账本写进日记的习惯。经济基础对鲁迅来说相当重要,毕竟有一大家人要养活,那鲁迅到底有多少钱呢?  鲁迅不是一开始就有钱的,也不是持续有钱的。他小时候家道衰落,17岁时母亲变卖首饰才给他筹到上学的路费,上的也是免学费、餐费的南京水师学堂。后来鲁迅兄弟二人赴日留学,曾想在日从事新文学运动,后因家庭经济负担不得不于1907年回国。  刚回国时,他在家乡做教员,月薪30银圆。这时一银圆可买30斤大米
民国有位留日归来的才子,精通多国语言,学贯中西文化。就在他满怀激情地参加外交官考试时,却出人意料地落了榜。一问方知,那些榜上有名之人事先都打点好了关系。才子很气愤,但还是抱着期待参加了随后的文官考试。考场上,他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兴致勃勃,成竹在胸。命运却又跟他开了个玩笑,上榜名额又一次内定给了那些有财有势的考生。才子怒不可遏,一甩袖子,转身走了。  这一转身,官员队伍里失去了一个好官,文学历史上
这节课是令人头痛的作文课,因为每次我都不知道写什么。老师走上讲台笑着说:“这次作文课的模式与以往不同,我们要举行一次现场组字比赛,以此作为这次的写作材料……”没等老师讲完,我们早已欢声雀跃,一蹦三尺高。  首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大字:“知识在于积累。”然后将同学分成两组,排头的同学站在讲台边。接着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同学都写黑板上这六个字,每个同学只写一笔,写完后把粉笔交给后面的同学,然后站到队
提到鲁迅夫人,多数人只知道许广平,却不知鲁迅身后还有一个叫朱安的女人。朱安虽然是鲁迅的妻子,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空守了41年,最后孤独地长眠于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处。  朱安与鲁迅是同乡,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朱安和旧中国很多家庭的女儿一样,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三从四德,温良贤淑。  父母惜之如掌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