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自觉排队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队的秩序
  从全世界来看,排队似乎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许多场合都需要排队。在世界各地很多场合,人们都愿意自觉排队,即使无人看管,也没有插队现象。
  最有名的例子发生在二战时期,当时英国物资严重缺乏,汽油、衣服、食物等生活必需品都供应不足,只能計量分配。英国百姓都必须按次序领取救济品,而他们都老老实实地排队,即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也没有出现蜂拥而上、挤作一团的局面。乃至于到最后,英国人以此为傲,把自觉排队视作英国“国民精神”的表现之一。在西班牙及很多拉丁美洲国家,排队盛行,人们还因此常说一句俗语:“谁是最后一个?”当人们进入某个场所时,会不由自主地这样问,以确定自己应该站在谁的后面排队。
  有序排队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但在第三世界国家,人们排队的秩序也不遑多让。上世纪70年代,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人口第七大国——尼日利亚发生了石油短缺。当时石油供应极其紧张,导致加油站外滞留了大量客户,然而这些客户显得很有秩序,在加油站外排起了长队,耐心等待。
  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初,排队秩序可以说很不好,但经历30多年的经济发展之后,文明程度大大提高,现在全民排队的自觉性也大大提高。
  排队道德受权威支配
  人们自觉排队的心理到底是什么样呢?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莱姆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安排一些人到纽约的火车站和彩票投注站插队,这些地方人流量大,排队比较普遍。他要求插队者要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插进去,一般插在队伍前端的第三和第四个人之间,而且插进去至少停留1分钟。
  那些排队的人看到有人插队非常不高兴,其中约15%会表现出难看的表情和敌视的目光,约20%会大声喊叫,让插队者“回到后面去!”这些愤怒的排队者中,约有10%会忍无可忍,上升到“肢体动作”,怒冲冲过去直接强行把插队者拉出队伍,当然也有温柔些的,会拽拽插队者的袖子,示意他赶紧出来。
  另一方面,插队者的表现更有趣。米尔格莱姆发现,插队者往往需要花30分钟准备,才能鼓起足够的勇气去插队。为完成这项任务,他们非常焦虑,以至于有的脸色惨白,恶心难受。
  这种现象,与20世纪60年代米尔格莱姆开展的另一个心理实验相印证。那个实验里,参与者被要求对别人施以不同电压的电击,即使明知自己的做法会给别人带来痛苦,但还是会听从权威去做,这说明人们的道德倾向很大程度上受权威支配。在插队实验里也是这样,插队者虽然心里不情愿,但仍然听从“权威”去插队,而排队的人也有自己的“权威”,因此极力反对插队。
  强互惠理论
  美国休斯顿大学一位法学家认为,排队的权威源自强互惠理论。在人类群体里,一般人们天生具有团队合作的本能,每个人都会做出公平的贡献,也就是利他行为。假如在一项团队合作中有人不合作(如插队),人们就会惩罚他,即使所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因为人们对公平的认知大于其眼前的个人利益。这种机制会产生长期稳定的社会效益,有利于人类群体的健康发展。
  在超市、机场、食堂等地方,如果看到排着一组队伍,就会自发激起一个人内在的互惠合作本能,自觉地排到队尾。这种情景就释放了强互惠理论的显著信号,传递着人类合作的天性。
  在排队时,只要人们相信每人都会受到公平对待,就会耐心而高兴地排队。但如果有人破坏规则,其他人感觉不到原来的“强互惠”,就会因此愤怒,甚至导致严重的肢体冲突。如果排队秩序混乱,当人们对其他人失去合作信心,又掌控不了局面时,就会放弃排队,争抢着往前挤。所以,强互惠理论是需要人们一起合作才能成立的。
其他文献
大约10年前,如果你在街上迷路,或者想知道附近的演唱会还有没有余票,你会向街上的陌生人请教。今天,即使友善的路人随处可见,你也很少再与陌生人打交道了。你的第一信息来源变成了口袋中的智能手机,因为只要动动指尖,你就能知道博物馆的位置以及附近餐馆的招牌菜。  显而易见,智能手机提供了海量的资讯,为你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心理学家发现,这种方便也是有代价的——它似乎在无形中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期刊
“销声匿迹”的侯世达  这是一个曾经一鸣惊人的名字。  1980年,35岁的美国学者侯世达凭借《哥德尔、埃舍尔、巴德——集异壁之大成》一书获得普利策文学奖。此书涵盖的主题十分广泛,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埃舍尔的版画和巴特的音乐的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包括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哲学和音乐等在内的理论,探讨了类比、递归和悖论等话题。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而这些恰恰也是要做
期刊
尽管1997年时VX已被列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当中,但是在今年2月13日,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正恩同父异母的哥哥金正男却死于这一毒剂之下。这一事件令人回想起这种毒剂臭名昭著的过去。  值得怀疑的科研  VX从研发之初就一直麻烦不断。  1952年,英国皇家化工公司(ICI)和德国山德士公司的研究员,发现了一批有机磷化合物可作为强力的杀虫剂。两年后,ICI让其中之一流入市场,但在1958年,这种杀虫剂
期刊
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高智商的女人往往长相一般,刻板无趣,似乎印证了那句俗话:上帝对人是公平的,它多给你一分美貌,就会少给你一分智慧。然而美貌和智慧并不是对立的,下面要介绍的这几位女科学家就是集高智商和高颜值于一身——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将数学和性联系在一起的  克里奥·克莱斯威尔  克里奥·克莱斯威尔是澳大利亚一位非常有趣的数学学者,她的思想很有刺激和启发性。才华横溢的她不僅从事
期刊
每天,全世界的人要发送超过2000亿份邮件,无数条微博、朋友圈。单单通过人力没办法从这些庞大的数据里找到头绪,把信息中的主题和众多信息所呈现的趋势连接起来。不过,人做不到的事,计算机正在慢慢学着做。  经过超过10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开发出一些计算机程序,能够获取大量信息,并通过抓取的数据理解一个想法或者一个产品所激荡起的人类情感。有了这种技术,老板们可以听到员工们真正的心声。  情感分析的
期刊
几年前,曾经流传着一则古老的玛雅预言,预言说2012年12月21日将会是世界末日。当时许多人相信这个预言,甚至还拍出了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然而,事实证明与其说它是一个末日预言,不如说是一种商业炒作。  你有沒有想过,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来到呢?行星撞地球、火山大喷发、全面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末日灾难。假如有一天末日真的要来了,你会烦忧,还是会恐慌?抑或保持平静,一如既往?  真实
期刊
当你看到有人这样问:“有没有什么方式是能够使社会向后倒退发展的?”你大概会觉得他是不是说错了。似乎人们往往更习惯于思考类似“什么是社会向前迈进的推动力”的问题,怎么会有人期望让我们的社会向后倒退而不是向前迈进呢?一直以来,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总是要求我们创新、向前看,却很少有勇气回望过去,总觉得那是一种对现有生活的否定,是一件又可怕又讨厌的事情。  但是,社会的演进常常不是直线的,我们在这个时代遇到的
期刊
2015年,在英国国防部的要求下设计的新一代未来战舰T2050概念图发布。为纪念建造于20世纪初的英国著名战舰“无畏”级战列舰,这艘新战舰T2050代号“无畏2050”。“无畏2050”全长155米,宽37米,可搭载50~100名船員,航速达50节(92.6千米/小时)。这艘概念战舰涉及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各项尖端武器科技,配备了电磁武器,具备隐形功能,充满了科幻色彩。
期刊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于2011年向人们展示了苹果新总部——苹果公园(Apple Park)的建造计划。这个项目由乔布斯生前亲自设计选址,他离世之后,由库克继续主持项目修建。历经6年,这个全新的苹果园区终于在2016年全面完工。  苹果的新园区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市东北部,占地26萬平方米。整个建筑形如一个巨大的圆环状宇宙飞船。主建筑共分4层,外墙全部使用玻璃建造,3000片巨型曲面玻
期刊
提到动物世界,许多人脑海里闪过的是:在苍茫的非洲大草原上,一群狮子正奔向猎物,笨重的大象在水源边饮水,鲸鱼在大洋中自在游弋……这些体型庞大的王者动物固然吸引眼球,但是它们并不是动物王国的全部。我们的星球上还有许多不起眼的袖珍生物,它们的生命同樣精彩无比。欢迎来到小小动物世界,你会知道,体型真的不是万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