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时”的科技再复活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看到有人这样问:“有没有什么方式是能够使社会向后倒退发展的?”你大概会觉得他是不是说错了。似乎人们往往更习惯于思考类似“什么是社会向前迈进的推动力”的问题,怎么会有人期望让我们的社会向后倒退而不是向前迈进呢?一直以来,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总是要求我们创新、向前看,却很少有勇气回望过去,总觉得那是一种对现有生活的否定,是一件又可怕又讨厌的事情。
  但是,社会的演进常常不是直线的,我们在这个时代遇到的问题,其解决方案往往蕴藏在历史的故纸堆中。如果说我们需要找个时间好好回顾过去,从历史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不用犹豫,就是现在。
  “过时”的交通工具改善生活
  在如今到处被汽车塞满的城市里,突然之间兴起了“自行车潮”,很多年轻人骑着统一的黄色或绿色的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这些自行车被随性地放在街边,任何人都可以扫一下码,然后骑走,骑到终点后也只要在街边的自行车停放点停放好就行。这就是时尚的“共享单车”。
  这十几年来,汽车早已走进普通人家庭,自行车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甚至有些城市街道上都已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了。可是,忽然之间,自行车却又重新成为时尚,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在交通拥挤成为“城市顽疾”的今天,人们开车上班不但享受不了快捷便利,反而常常被堵在路上一动不动,停车也越来越难。于是,人们怀念起自行车的便捷来,但自行车毕竟只是短途出行工具,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它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不过,互联网的兴起,让濒临淘汰的自行车又起死回生,人们不需要自己拥有自行车,而是共享整个城市的自行車网络。借助互联网,人们只需要半小时花费1元,就能随时骑到一辆共享单车,到目的地后放在那儿,自然又有人骑走。这样人们可以利用自行车长短途搭配,长途坐地铁和公交,短途骑自行车。自行车成了城市交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老的有轨电车也在世界一些地方悄悄地复兴。在英国伦敦, 1952年淘汰了所有的电车后,2000年在一些区域又重新投入使用。还是原来的街道,还是熟悉的工具,仅仅只是经历了一代人的变迁,有轨电车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
  由于受到过去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老式的有轨电车存在许多缺点:铁轮摩擦铁轨产生的噪音很大;速度较慢,载客效率较低;需要占用固定区域的路面铺设轨道;需要铺设易受外界影响的架空电缆,等等。因此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式有轨电车渐渐被公共汽车和私家小汽车取代。但在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的今天,人们更是怀念当初的电车时代。
  于是,仅仅过去30年,人们又开始重新启用曾经废弃的电车轨道,有轨电车又回来了!今天的新型有轨电车,在保留了过去优点的同时又引入了新技术,解决了以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有轨电车是以电力驱动的,不会像汽车那样排放废气,符合当今城市发展的绿色环保原则;其次,经过技术改革后,新型电车的安全、便捷、舒适和美观等特性都得到了居民的肯定;再次,现代有轨电车也正在逐步实现与其他轨道交通公用轨道的目标;最后,由于无需地下挖掘,有轨电车的造价相比地铁要便宜很多。总之,新型有轨电车十分符合当今社会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因此,现在全球各地都在掀起一股复兴这一曾经过时的电车系统的热潮。
  由此可见,由于受到尾气排放限制、造价成本过高和化石燃料开采困难等因素的制约,许多“过时”的交通工具被重新启用,不仅是前文提到的自行车和有轨电车,像气球和货运帆船等也纷纷卷土重来。西班牙一家公司已打算用氦气球运载游客,气球不仅方便快捷,游客还能在上面欣赏美景,真可谓一举两得。假以时日,结合高科技的氦气球在高空体验方面一定会重新大放异彩。
  “过时”的技术解决能源危机
  火力发电是利用燃料生产电能的方式,虽然受能源危机的影响促进了核电的发展,但是火电仍是现代社会电力发展的主力军。不过近年来火电技术发展渐渐滞后,必须不断寻求改革才能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过去,人们对电能和热能的生产是分开的,极大地造成了资源浪费。于是专家就设想将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让发电厂在生产电能的同时又利用产生的蒸汽为附近的居民供暖,对比分开的产电产热的方式,这种热电联产技术明显更节约燃料,而且还能减少碳排放量。更可贵的是这种新技术能够降低居民承担的供暖费用,减少因付不起供暖费用而死于寒冬的人数,所以说这项技术不仅会改变生活,甚至能挽救生命。因此,这项技术也曾在上世纪6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热量的运输需要使用非常优良的隔热管道,其价格昂贵且效率不高,因此热电厂必须建在居民区附近时才最为有效。当城市的发展规划发生变化,老式发电厂因为污染问题必须搬出市区,或者是城市的用地规划发生变动,都会导致热电联产技术无法发挥它的优势。所以,这项技术一度由高潮转向低谷,许多热电厂纷纷遭到废弃。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又重新大力支持热电厂的建设。比如将老式的燃气燃油小锅炉替换成更节能减排的小型热电厂;将热电建设纳入城市长期发展的计划中,合理布局;提倡利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减少居民私下烧煤供暖造成污染气体的排放,等等。于是,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让热电联产技术重焕新生。
  从实际应用方面去看待技术,能帮助我们从那些已被加了许多条条框框的思想中解放。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科技就必须是先进的,科技就必须是更新换代的,或者说我们必须适应新技术,否则就是落伍。总会存在一种可变通的方式。
  “过时”的设计理念变成现实
  那么,对于普通民众,有哪些“过时”的东西是我们希望重新使用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些奇特的愿望:老品种的水果和蔬菜、小型的农田耕种、接生婆、青春、手写书稿、智能手机的物理键盘,等等。还有的人则更关注一些精神信仰层面的东西,比如礼节、骑士精神、信任、尊敬和基督教教义之类的。但是,一件过时的事物能否复活,还需要看是否有相应的时代背景作为支撑,一些东西我们就算再怀念也无济于事,但是反过来,有些对于当时只能是空想的理念,很有可能在今天就可以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了。
  “花园城市”这个理念是100年前由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的,他希望人们能够生活在环境友好的新型城市当中。“花园城市”的设计模式图是以绿地为中心圈,然后分别以市政设施、商业服务区、居住区和外围绿化带等建筑带一圈一圈包围起来,组成同心圆结构。这种城市建设理念体现了人、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当时刚刚经历了城市工业化,人们正处于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狂欢中,这一理念因过于超前而受到冷落。不过,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对缺乏空间的现代化大都市感到厌烦,于是,许多国家开始将这一理论变成现实。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鼓励这种对于“过时”科技理念的复兴呢?那就是要做好一件事——保护事物发展的多样性。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太过喜新厌旧,当看到一件事物发展不好的时候就过快地摒弃它并寻找新的替代品。或许我们应该停止一味地追求“科技”,要开始反思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东西是否能够通过现有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改进。进步是一种我们难以克制的欲望,但是有时候回头看看,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其他文献
在今天的社会,成功学非常受欢迎。它教导人们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一定能成功。事实真的如此吗?科学研究发现这不一定。  乐观是一种天性  不论乐观能不能实现目标,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往乐观方面去想。英国一位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没有美好愿景时,常会感到沮丧;当人们心里产生消极想法时,常被指责,并因此怀有负罪感。换句话说,产生消极想法,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根植于人的心灵深处,人们很
期刊
工业社会的遗产:锈带  在美国,有两个城市常常被人们拿来作比较,一个是“汽车之城”底特律,另一个是“钢铁之城”芝加哥。两者都位于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的五大湖区,都曾经是赫赫有名的老牌工业城市。然而,随着五大湖区一点点“生锈”,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也渐行渐远——“汽车之城”衰落严重,一度沦为人烟稀少的“鬼城”;“钢铁之城”则延续了昔日的荣光,从一个繁荣的地区性城市进一步成长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在经济学
期刊
你家里有家谱吗?如果有的话,上面肯定写着许多你从未听过的人名。这些人都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长辈、亲戚,有些人或许你永远都不可能见到,但他们跟你却有实实在在的联系。比如你现在住的地方,或许就是你的曾曾曾曾祖父很多年前迁徙至此而购置的地产(房产);也或许更久远之前,你的某位祖上还拥有皇室血脉。  家谱可以给人们带来许多重要的信息,并且家谱包含的人数越多,就越有价值。孔子的家谱流传数千年,价值不可估量。它
期刊
领土是每个国家都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每个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但在历史上的某些时候,有些国家偏偏太轻易地把土地交易当成了买卖,也有一些国家,自信十足,像预见到未来这里经济的腾飞一般,有远见卓识,用最便宜的价格,四处购买土地,甚至攒了个国家出来。  趁法国之危买了一大片殖民地  在买土地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经像美国一样疯狂。美国最初只有13个小小的殖民地,然而,在100多年中,美国只花费了
期刊
大约10年前,如果你在街上迷路,或者想知道附近的演唱会还有没有余票,你会向街上的陌生人请教。今天,即使友善的路人随处可见,你也很少再与陌生人打交道了。你的第一信息来源变成了口袋中的智能手机,因为只要动动指尖,你就能知道博物馆的位置以及附近餐馆的招牌菜。  显而易见,智能手机提供了海量的资讯,为你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心理学家发现,这种方便也是有代价的——它似乎在无形中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期刊
“销声匿迹”的侯世达  这是一个曾经一鸣惊人的名字。  1980年,35岁的美国学者侯世达凭借《哥德尔、埃舍尔、巴德——集异壁之大成》一书获得普利策文学奖。此书涵盖的主题十分广泛,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埃舍尔的版画和巴特的音乐的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包括数理逻辑学、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哲学和音乐等在内的理论,探讨了类比、递归和悖论等话题。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而这些恰恰也是要做
期刊
尽管1997年时VX已被列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当中,但是在今年2月13日,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正恩同父异母的哥哥金正男却死于这一毒剂之下。这一事件令人回想起这种毒剂臭名昭著的过去。  值得怀疑的科研  VX从研发之初就一直麻烦不断。  1952年,英国皇家化工公司(ICI)和德国山德士公司的研究员,发现了一批有机磷化合物可作为强力的杀虫剂。两年后,ICI让其中之一流入市场,但在1958年,这种杀虫剂
期刊
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高智商的女人往往长相一般,刻板无趣,似乎印证了那句俗话:上帝对人是公平的,它多给你一分美貌,就会少给你一分智慧。然而美貌和智慧并不是对立的,下面要介绍的这几位女科学家就是集高智商和高颜值于一身——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将数学和性联系在一起的  克里奥·克莱斯威尔  克里奥·克莱斯威尔是澳大利亚一位非常有趣的数学学者,她的思想很有刺激和启发性。才华横溢的她不僅从事
期刊
每天,全世界的人要发送超过2000亿份邮件,无数条微博、朋友圈。单单通过人力没办法从这些庞大的数据里找到头绪,把信息中的主题和众多信息所呈现的趋势连接起来。不过,人做不到的事,计算机正在慢慢学着做。  经过超过10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开发出一些计算机程序,能够获取大量信息,并通过抓取的数据理解一个想法或者一个产品所激荡起的人类情感。有了这种技术,老板们可以听到员工们真正的心声。  情感分析的
期刊
几年前,曾经流传着一则古老的玛雅预言,预言说2012年12月21日将会是世界末日。当时许多人相信这个预言,甚至还拍出了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然而,事实证明与其说它是一个末日预言,不如说是一种商业炒作。  你有沒有想过,有一天世界末日真的来到呢?行星撞地球、火山大喷发、全面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末日灾难。假如有一天末日真的要来了,你会烦忧,还是会恐慌?抑或保持平静,一如既往?  真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