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LOVES YOU……TAKE IT HOMEI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收起艺”是圆融艺术中心四季艺术展中的秋季展,于2015年9月26日-1C月26日在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三期14号楼举办,这次展览是一次全民参与的艺术形式,同时又配合了“师承”的主题,将儿童与艺术家进行平等的对话。展览以机构的形式参展,在李公堤打造一个以“生活美学”为主题,推进艺术教育的多样化展览。
  此次展览由圆融艺术中心主办,苏州艺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共有四个机构参与分别是:π空间、艺周文化、1/2Gallery、日本山根彰正工作室。
  “秋收起艺”现场有一面墙,它布满A4大小的作品,奇妙的是在展览开幕当天它几乎就成了空白,却被保留在了艺术馆十分抢眼的地方。
  它就是“A4艺术”墙,顾名思义就是展示210mmx297mm大小作品的空间。它又是一个艺术项目,墙上展示的作品都将被无底价拍卖,拍卖所得扣除活动经费将全作公益款项。
  它还是此番“起艺”的一个起点坐标,原来早在展览开幕前“A4艺术”活动就已经开启,向全世界艺术家发起了号召:给你一个210mmx297mm的二维空间,你能做什么?于是,轰轰烈烈展开了一场“A4”的N种可能……
  100多位身处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一时间集体以此堵墙面为目标,掷来了你想象力所不能及的各种“A4”的可能……
  这些“可能”在开幕当天让所有人见证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存在的无限可能。
  于是这些“可能”一时成了被争相竞拍的抢手货。拍卖活动是人人皆可参与的,只需去艺术展的咨询处登记个人信息,就可以领取带有个人编号的“拍卖贴”,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拍卖贴”贴于中意作品对应信息的指定位置就意味着加入了竞拍。每次加价为100元整数起,所加价格由自己写在“拍卖贴”上,“拍卖贴”可以被无限覆盖,只要你增加的数字大于原先贴着的“拍卖贴”。随着一次次的覆盖,现场一些作品从零元一步步跃上千元以上。当然这些身价干元的“A4”其作者本身的作品价值都是以万元为单位的。如此一比较这些“A4”简直亲民极了。路人甲都能体验一回艺术拍卖,还有什么理由不买买买?更何况我们玩的是艺术,做的是公益!
  “秋收起艺”——就是全民收割艺术!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A4艺术”被一扫而空。白墙却被留下,继续传递一种A4的正能量及创造力。
  如果说“A4艺术墙”是“起艺”首先打响的第一枪,那么十一国庆期间,张玉瀛、曾毅、刘平、丁喆、王绪斌、陈平、乔万华七位“秋收起艺”参展艺术家的应邀到来,则是“起艺”的一步步深入民心的攻垒了。
  七位个性鲜明的艺术家“兵分”七天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在展览周边的汗衫以及环保袋上进行艺术创作!这七天里我们与苏州当代艺术老前辈王绪斌老师“约会”;学着酷爱用蓝色来阐述艺术的陈平老师,用单色来表现自己的个性;丁喆老师的到来更是引发了一次“方块”专场,仿佛人人都是马列维奇,等等。“起艺”的风格每天都在变,同时加入“起艺”的小朋友、大朋友、老朋友越来越多。大多抱着玩的心态来涂抹一下的朋友,最终都对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因为精神上收获的远比一件衣服或是一个布袋子多得多。这不光是一场给儿童涂鸦的活动,我们准备的也不光是画笔和颜料,这是一个艺术展,而我们提供的是让生活与艺术亲密接触的机会。
  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可艺术有时就像生活中的“小确幸”,需要用心才能发现。一些朋友创作完毕当即就将袋子背上了肩,或是将衣服穿上了身,如同经历了一场艺术洗礼。这场艺术的革命越搞越大,艺术顺着“起艺”渗透进大众的生活。我们高呼“ARTLOVES YOU”,与艺术玩一小时,然后带着艺术回家。
  以往苏州的艺术展都是以不变的展示为主,静静地让你远远欣赏。而“秋收起艺”是会生长的,在不同的时刻来展馆,都能遇见不一样的神奇之处,艺术展从此不再单调。展览不光在形式上有了新的尝试,将艺术品、工艺品、文创设计品、艺术美育等融为一个多元的展览形式,还通过“无底价拍卖”,“1小时逛艺术展,半价购艺术品”,“与艺术家约会”等活动,让普通百姓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艺术,用“白菜价”将艺术品带回家。这样的形式在当地是前所未有的,艺术品成交率也刷新了当地的历史纪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浪漫的季 节,ART LOVES YOU-TAKE ITHOME。
其他文献
一把吉他,一个麦克风,聚光灯下,歌声响起。彼时,或发呆,或匆忙,或闲聊的人们纷纷将视线转向灯光下的舞台,侧耳倾听。字字入心的歌词,触动情绪的旋律,仿佛正在瓦解内心的冰山。少顷,一曲唱罢,你只觉意犹未尽,随即,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就是张志林的音乐。  “将流行音乐创作通过音乐剧来延续”  和张志林的聊天,从前不久热门的音乐电影《begin again》(重新出发)开始。“我太爱这部电影了。”还未落
期刊
苏富比:秋拍主攻古董家具  苏富比今年秋拍早在8月中旬就大张旗鼓地策划并举办了“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藏品展,推出“攻玉山房”主人、著名的香港藏家叶承耀医生珍藏的38件(套)古董家具。结果,其精心呈现的展览效果,赢得了叶承耀的首肯,欣然同意将这个专场所展出的藏品委托苏富比在香港秋拍上拍卖。  在此,笔者先提醒读者注意其中的一系列“小细节”:首先,这些珍品购藏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家具收藏的黄金年代
期刊
一款“朕知道了”胶带,让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网上火了好几年。  令人遗憾的是,市面上各个景点手信虽多,令人想得起来的却少。而在令人想得起来者中,有点儿艺术范的,更是少之又少。  当然,这只是目下的状况。未来,景点请艺术家设计高妙手信,将成为一种风尚。  看似一个普普通通的玻璃杯,在注入18℃的水以后,杯子里透出了一幅西湖山水画。这款玻璃杯名为“水容天色”。这是最近第十七届西湖博览会上西湖礼品展区展示的
期刊
七月的埃因霍温像一个长了一身文艺病的少女,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就突然下雨,那天傍晚,天空依然飘着细的像婴儿发丝的绵雨。我们一行四人去了一家名字为“JIU.NU”的餐厅。餐厅的玻璃门上贴满了各种美食榜单,其中包括米其林。进门之后我马上被楼梯转角处的一幅画吸引。画中的人物是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我喜欢她的音乐。她是一个传奇,一个特立独行的英国女歌手。她是第一个获得5项格莱美大奖的
期刊
2012年以来,新水墨、新工笔相继成为不少藏家的追捧对象,2014年下半年,抽象艺术(主要指抽象绘画)紧随其后,尤其在几场重要的拍卖会上,大有取代新水墨之势,进而成为艺术市场上的“新宠”。在《新水墨何以新》一文中,笔者曾指出,与既有的水墨传统比较,“新水墨”的“新”又该如何呈现呢?是语言、修辞方式之新,创作方法论、媒介观念之新,还是观看方式、审美趣味之新?应看到,不管是水墨、工笔,还是抽象绘画,能
期刊
古典的18世纪,启蒙和理性,一切都有固定的形式和秩序,无论是音乐还是生活。上面是贵族,下面是仆人,中间是市民。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地位感到满意,并做自己应做的事情。当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去世时,人们想到的完全是另一件事。据说,贝多芬在病榻上的最后—个举动,是高高地伸出了紧握的拳头。  贝多芬是“维也纳第一学派”第三位伟大的作曲家,被后世尊称为“乐圣”,音乐创作涉及了当时几乎所有的
期刊
90年代初,那时候国内基本没有什么艺术市场,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画廊,经纪人和画家之间关系也比较轻松,可以烹茶论艺,可以把酒言欢。合作卖画大都也是基于个人私交随便有个口头协议,双方互相遵守。  随着艺术市场的迅速蹿红,国内以广东,安徽、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为代表的地区雨后春笋般诞生了许多大小画廊,说是画廊其实也基本上属于画店而已。市场一天天繁荣起来后,画家的身价也节节上涨,催生了一大批富豪画家和
期刊
他是“老广美人”,1958年考入附中“七年制班”并准备公派到苏联留学,后中苏交恶他又在油画系读了六年,毕业前夕“文化大革命”爆发。在大大小小的运动中,这位出身不好又极具风骨的人是首当其冲的批判对象,“文革”初期他发表《反绝对论》,公开反对林彪,当然遭到了这个写进党章的人物的无情打击;1971年9·13事件后他回到学校接受劳动改造,又联合其他几位志同道合者上书四届人大,高呼“民主与法制”,再次被投入
期刊
走进二工大应用艺术设计学院的陈列室,我眼前一亮——比如一款婴儿推车,小巧玲珑,目前街头也有许多人在使用。“这是十多年前的设计了,品牌方很满意。别看这些年新款式的婴儿推车频频出街,但这一款的销量一直很稳定。”张展告诉我。我没有告诉他的是——事实上我家用的恰恰是这一款,没想到遇到了设计师本人。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即将迎来55周年校庆。该校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展教授最近也非常忙,采访他必须约定时间窗口
期刊
中国早期行为艺术的延续  艺术家刮子(刘成瑞)浑身涂满红色颜料,用两个钩子穿过锁骨,钩子的另一端系着长长的红绸带把艺术家“囚禁”在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内,房内摆放着一块2吨重的巨石,艺术家用各种排列好的工具敲打巨石,并把碎石块移到另一端排列整齐。这些碎石块在行为结束后将以10元一克的价格出售。艺术家累了就爬上一个阶梯,躺在一个“红太阳”下休息(如图)。  艺术家刮子和策展人王澈介绍:“艺术家如锁骨被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