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景结情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x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一.掌握“以景结情”概念的内涵。二.准确判断诗歌是否使用了“以景结情”手法,并学会分析这种手法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以景结情”概念的内涵,并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准确掌握。二.学生能分析“以景结情”手法对作者表达情感的作用及在诗歌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好,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吃零食吗?很多人会说喜欢,也有人会说不怎么吃,但突然有一个同学说,我很迷茫。同学们对他的回答或许也会迷茫,因为大家不知道他是否喜欢吃零食。但这样的回答却给人一种虚虚实实的感觉,不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却又有些意思。诗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我们一起看一首“断臂诗”,其实是一首被老师有意空出句子的诗,大家试着来填填空。
   PPT显示王勃的《滕王阁诗》
   或许让同学们直接填空,恐怕有些困难,你把诗人可能填写的诗句大意说一下就可以了。
   [明确]:槛外长江空自流。有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不回答滕王到底去了哪里呢,我想答案大家肯定知道,滕王早已驾鹤西归了,那么我们试着比较一下,写景与直叙滕王已不在哪个更好呢?
   [明确]:有时写景胜于直接叙事,直接叙事未免过于直露,不能给人带来深远的思考。而写景既可丰富表达方式,又能改变抒情形式,写景其实是一种间接抒情,往往会用到衬托或烘托手法。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写景手法,它的学名叫“以景结情”,具体内容如下:
   [PPT显示]: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先把这个概念齐读两遍,然后思考并体会,呈现两首诗,大家判断一下哪首使用了“以景结情”这种手法。
   PPT显示(明)杜庠的《赤壁》和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明确]
   第一首使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
   那么,请同学们先理顺诗歌大意,然后简单说明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明确]
   诗的首联写曹操大军东下,本是雄图大志,欲一统天下,但一个“本”字也暗示了骄兵必败,千里长江最终阻止了曹操的船队。颔联写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尽管对汉朝忠心耿耿,但已无力回天,与之相对照的曹操眼中已没有了吴,盲目自大最终导致他兵败赤壁,失去了统一天下的绝好机会。颈联中写到了兵败赤壁的场景,笔墨突然一转,到了七八百年后的明朝,一切都化成了梦幻,作者夜里划船来到这里,只能听到凄楚的箫声,三国时的纷飞战火早已不在,不堪回首,现在这里已是荒芜一片。
   同学们试想一下,作者为什么不在最后对三国英雄及明朝进行一个评论,而是选择写荒芜的赤壁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描写风景,不使用议论,是让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还能给人一种虚虚实实的感觉,具有丰富的余韵与空间美,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此外,描写荒芜的赤壁,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与三国时纷飞的战火场面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的思想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击。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孟浩然《早寒有怀》,体验“以景结情”这种手法的妙处。
   PPT显示孟浩然的《早寒有怀》,请同学们先理顺文本的大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是一首诗人漫游于长江下游时的作品,正值秋天,江面上十分寒冷,独自漂泊的生涯让他十分思念家乡,他当时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做隐士,又想要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又想在政治上有所抱负,所以他当时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颈联,诗人交代了自己遥望着天际的归帆,想要归乡。尾联用了《论语·微子》中的典故,孟浩然不断地为了生活而奔走,与孔子十分相似,又想到自己的前途十分渺茫,所以他用最后一句诗来烘托自己迷茫的心情。
   请同学们看最后一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景物描写是如何巧妙地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处的呢?
   [明确]
   时间是“夕”也就是黄昏时分,“漫漫无边”修饰的是江水,因为首联写的是北风江上寒。平海,就是与海相平,江水滔滔,给人一种浩荡无垠之感,没有边际,给一个漂泊之人带来一种没有彼岸的感觉,他自然会感到迷茫。这样的景触动了作者的神经,巧妙地与作者的思归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融合到了一处。
   师:“以景结情”手法是情与景交融手法中的一种,也是抒情手法中的间接抒情,使用了烘托或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它具有很多种艺术效果,如虚实对照、空白、动静对比等。因为时间以及同学们的接受程度,我们不再进行深入挖掘,希望同学们不仅可以在诗歌鉴赏中了解这种手法,还能将它用于文学创作中去,广泛运用它,并熟悉它。
   课后作业
   熟记“以景结情”的概念,并试着去翻阅古诗选集,看可否能发现哪些诗用了这种手法,并结合诗的思想感情,体会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數学大王·中高年级202001,因本刊是合刊(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2001.02合刊),所以内容在2期~
内容摘要: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其变传统被动为主动的史学观;注重史家修养的史学观;注重通史的史学观;注重西学的史学观,都对整个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历史研究法》是当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更是近代历史学方面的开拓,它所提供的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关键词: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史学观  一.梁启超与《中国历史研究法》
内容摘要:好的产品关注功能,优秀的产品关注情感。情感化设计注重以人为本,可以提升产品价值,让产品与消费者直接交流。通过案例分析“情感化设计让产品有了灵魂”与日本产品设计比较“情感化设计的产品更好用”以及情感化设计未来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 趣味性  人是有情感的,听悲伤的歌会流泪,看笑话会令人愉悦,看新闻也会为受害者感到怜惜,对犯罪者感到生气,这些情绪反应都是因为有情感。而人通过对产品
教学目标:一、了解虚词概念的基本含义。二、初步感知虚词在古诗特定语境下所包蕴的丰富内涵和盎然的情趣。三、养成关注古诗中虚词的重要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体会虚词对于整首诗的达意与诗脉顺畅的作用。二、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虚词在整首诗中具有的作用。三、学生初步掌握虚词与实词在古诗中的有机协调关系。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学过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一句是这样
内容摘要:李翊云因斩获国际大奖而声名大噪,其小说凝练精悍,以描写小人物的琐碎生活来表达其对人性的探讨。《多余》为其典型的一幅短篇小说。文章拟从三个冲突关系即: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关系入手,以具体文本分析为方法,深入文本,对三种关系进行分析并以此进行文化反思。通过对《多余》的分析,以管窥豹,领悟李翊云小说的独特魅力,倾听她的“孤独之声”。  关键词:《多余》 孤独之声 小人物 冲突关系 文
内容摘要:小说《耻》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代表作。在作品中,有着含义深远的动物意象,而这些动物意象所指涉的文化和历史被国内外的众多学者所忽略。本文旨在具体探讨作品中狗的意象。在殖民时期,白人与狗是加害者,帮助殖民者暴力征服殖民地。而在小说《耻》中,西方的狗及其主人成为了受害者。曾被暴力征服的动物化的黑人以暴力的方式对殖民话语进行强烈的反击并取得成功。这种身份的转换,反映的是后殖民时期的
内容摘要:阐述王希杰《修辞学导论》的三个方面学术价值:一是它的广度与深度,二是它新的突破,三是它清晰的思路与完整的体系。该书可以说是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又一座丰碑。  关键词:《修辞学导论》 学术价值  王希杰先生《修辞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2000年12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初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12月再版,这是修辞学界乃至整个语言学界少有的事。该书初版时,即在浙江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
音乐实际上是一门发展比较久远的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它具有较为鲜明的特征,能够以自身独特的性质和艺术来感染人们,演奏艺术属于音乐的范畴,在演奏艺术中并没有较为突出的像绘画、雕塑等艺术的确定性,在音符的不断跌宕起伏中展现着他特有的艺术,向人们传递着美的信息,对于演奏艺术而言,其中的审美特征实际上是是我们在了解和理解音乐时会影响到我们思维的条件。  一.演奏艺术的审美特征实际上是被听觉赋予的审美  人
内容摘要:我国学校的职业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是教会中职学生了解职业,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规划的一项课程。而这门课程在形式上与课程设置上还有待规范与研究,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学遇到了很多难题,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与问题上进行了讨论,希望为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 职业教育  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学校在传授学生技能的同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认清就业
农历十月二十三日,去师大附中听课,借机重回师大,重回母校,很是欣慰。自毕业至今,已一年有余,师大虽近,却不曾再来,心中一直牵挂。今踏入师大校园,三年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  从西区步行,经图书馆、勤政楼、沁园,过天桥,来到东区,至文学院、法学院、报告厅、操场……绕着师大的校园,转了一大圈……好似从未离开,一切仍亲切有感。尽管早已物是人非,昔日同窗也已各奔东西,但睹物思人,往日情义仍在心中。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