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研究缓控型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缓控型肥料、常规肥以及配方肥等对小麦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缓控型肥料组小麦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均最高,分别为45.3万穗/667m2、46.2g;试验的缓释肥料组小麦产量574.9kg/667m2,与常规肥相比,增产71kg/667m2,增产14.1%;试验的缓释肥料组的收益最高,较常规肥增收190.4元/667m2。因此,缓控型肥料能够明显提高麦田肥力,增加产量及收益,肥料利用率与施肥效益明显提高,是可推广的小麦专用肥料。
关键词:缓控型肥料;小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64-02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必需品,在农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耕地肥力的逐渐减弱,作物产量的增幅随之降低。由于长期使用传统化学肥料,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而且增加了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含量和大气中二氧化氮的含量,使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生存环境逐渐恶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健康[1]。缓控型肥料是一种新型肥料,在小麦上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且能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肥料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符合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淮北典型砂姜黑土区,中科院南京土壤所鲍集实验站水海村小麦试验区。土壤有机质1.33%,全氮(N)1.27%,速效磷(P2O5)22mg/kg,速效钾(K2O)115mg/kg,pH6.5。小麦、玉米连作。参试小麦品种为山农17,于2014年10月17日播种,2015年6月4日收获。
1.2 供试肥料 45%NPK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小麦配方肥(20∶13∶12),缓控型复合肥(22∶12∶8)、缓控型氮肥脲胺氮(N28%),均为定点配肥站中远公司产品,以及尿素(N46%)。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1)ck(无肥区),(2)常规施肥(普通复合肥+尿素),(3)配方肥(小麦配方肥+尿素),(4)缓控肥(缓控复合肥+脲胺氮)。复合类(普通复合肥、缓、控型复合肥)肥料作基肥,氮素类(尿素、脲胺氮)作追肥,施肥方案见表1。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5m×6m)。
表1 试验处理的施肥方案(kg/667m2)
[处理\& 实物量 \& 折纯量 \&45%
复合肥\&45%
配方肥\&42%
缓控肥\&46%
尿素\&28%
脲胺氮\&N\&P2O5\&K2O\&养分
总量\&1\&\&\&\&\&\&\&\&\&\&2\&50\&\&\&15\&\&14.4\&7.5\&7.5\&29.4\&3\&\&50\&\&6\&\&12.8\&6.5\&6.0\&25.3\&4\&\&\&40\&\&20\&13.8\&6.0\&4.0\&23.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产量结构的影响比较 结合田间测产和考种统计,4个处理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高的是处理4,最低的为处理1,2组差异非常显著;处理4较处理1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多7.1万穗/667m2、
12.8粒/穗、1.7g(表1)。
表2 各处理的产量结构
[处理\&有效穗数
(万/667m2)\&株高
(cm)\&穗长
(cm)\&穗粒数
(粒/穗)\&千粒重
(g)\&1\&38.2\&65.0\&5.8\&17.5\&44.5\&2\&42.2\&81.3\&7.2\&27.6\&44.7\&3\&44.0\&79.5\&7.5\&29.0\&45.5\&4\&45.3\&79.5\&7.3\&30.3\&46.2\&]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结果的影响比较 通过田间测产和实收产量校正,4个试验处理的平均实收产量以处理4最高,处理1最低,2组相差285.3kg/667m2;3个施肥处理依次较无肥区增产214.2、262.1、285.3kg/667m2;处理3、4较常规施肥区分别增产47.9和71.1kg/667m2,增产率为9.5%、14.1%,经LSD测验,产量水准差异显著(表3)。
表3 产量结果及显著性测验
[处理\&小区产量(kg)\&折合单产
(kg/667m2)\& 增产(kg/667m2) \& 增产率(%) \& 差异显著性 \&Ⅰ\&Ⅱ\&Ⅲ\&平均\&较处理1\&较处理2\&较处理1\&较处理2\&F0.05\&F0.01\&\&1\&12.3\&13.8\&13.0\&13.03\&289.6\&\&\&\&\&c\&C\&\&2\&22.7\&21.5\&23.8\&22.67\&503.8\&214.2\&\&74.0\&\&b\&B\&\&3\&23.9\&26.0\&24.6\&24.83\&551.7\&262.1\&47.9\&90.5\&9.5\&a\&AB\&\&4\&24.6\&25.9\&27.1\&25.87\&574.9\&285.3\&71.1\&98.5\&14.1\&a\&A\&\&]
2.3 不同处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比较 由表4可知:4个试验处理的小麦产值分别为637.1、1 108.4、1 213.7、1 264.8元/667m2;处理2~4施肥净收益在331.3~ 521.7元/667m2,以处理4最高,较处理2高出190.4元/667m2;处理3净收益为459.6元/667m2,较处理2高128.3元/667m2;产投比处理2~4分别为2.4、3.9、4.9。
表4 试验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处理\&产量
(kg/667m2)\&产值
(元/667m2)\&施肥
成本(元/667m2)\&施肥
净收益
(元/667m2)\&增收
(元/667m2)\&产投比\&1\&289.6\&637.1\&\&\&\&\&2\&503.8\&1108.4\&140\&331.3\&\&2.4\&3\&551.7\&1213.7\&117\&459.6\&128.3\&3.9\&4\&574.7\&1264.8\&106\&521.7\&190.4\&4.9\&]
注:肥料以播种季市场价计:普通复合肥2 200元/t,小麦配方肥2 100元/t,缓控复合肥2 100元/t,脲胺氮(缓控)1 100元/t,尿素2 000元/t;小麦以收后市场收购价2.2元/kg计。
3 结论与讨论
3.1 N、P、K比例对小麦增产的影响 本次试验中,处理3的N、P、K比例为12.8∶6.5∶6.0,总量25.3kg的养分配方组合去除地力基础,1kg养分增产小麦10.4kg,较常规施肥处理的总养分减少4.1kg的同时增产小麦47.9kg;处理4的N、P、K比例为13.8∶6.0∶4.0,总量23.8kg的养分配方组合较处理3的N、P相应偏低总量减少1.5kg的养分差距,小麦增产23.2kg,净增收益62.1元。表明NPK是小麦生长重要的元素,不同配比的N、P、K,小麦产量不同,适当的增加含N量、减少含K量能够提高产量,因此需要合理配制3种元素的比例。
3.2 缓控型肥料对麦田肥力的影响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缓控型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在小麦不同阶段表现出养分供应均衡,促进产量结构合理形成与粒实饱满的肥力功能。研究表明[2],长期施用有机肥料配施常量N、P、K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的含量和有机质总量,增强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
3.3 缓控型肥料研制需注意的问题 缓控型肥料的控释效果,与土壤温度、湿度、pH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含量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3]。因此,在研制生产供应缓控型复合肥的同时,要融合研究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养分状况以及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与产量指标,进行针对性的配方研究与推广施用,使之成为大范围农田稳产、高产而又节本增收的专用型肥料。
参考文献
[1]朱兆良,金继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2):259-273.
[2]董鲁浩.冬小麦品种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的理化特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3]孙鲁浩.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A]//全国缓控释肥研究开发暨综合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68-75.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缓控型肥料;小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7-64-02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必需品,在农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耕地肥力的逐渐减弱,作物产量的增幅随之降低。由于长期使用传统化学肥料,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而且增加了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含量和大气中二氧化氮的含量,使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生存环境逐渐恶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健康[1]。缓控型肥料是一种新型肥料,在小麦上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且能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肥料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符合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淮北典型砂姜黑土区,中科院南京土壤所鲍集实验站水海村小麦试验区。土壤有机质1.33%,全氮(N)1.27%,速效磷(P2O5)22mg/kg,速效钾(K2O)115mg/kg,pH6.5。小麦、玉米连作。参试小麦品种为山农17,于2014年10月17日播种,2015年6月4日收获。
1.2 供试肥料 45%NPK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小麦配方肥(20∶13∶12),缓控型复合肥(22∶12∶8)、缓控型氮肥脲胺氮(N28%),均为定点配肥站中远公司产品,以及尿素(N46%)。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1)ck(无肥区),(2)常规施肥(普通复合肥+尿素),(3)配方肥(小麦配方肥+尿素),(4)缓控肥(缓控复合肥+脲胺氮)。复合类(普通复合肥、缓、控型复合肥)肥料作基肥,氮素类(尿素、脲胺氮)作追肥,施肥方案见表1。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m2(5m×6m)。
表1 试验处理的施肥方案(kg/667m2)
[处理\& 实物量 \& 折纯量 \&45%
复合肥\&45%
配方肥\&42%
缓控肥\&46%
尿素\&28%
脲胺氮\&N\&P2O5\&K2O\&养分
总量\&1\&\&\&\&\&\&\&\&\&\&2\&50\&\&\&15\&\&14.4\&7.5\&7.5\&29.4\&3\&\&50\&\&6\&\&12.8\&6.5\&6.0\&25.3\&4\&\&\&40\&\&20\&13.8\&6.0\&4.0\&23.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产量结构的影响比较 结合田间测产和考种统计,4个处理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高的是处理4,最低的为处理1,2组差异非常显著;处理4较处理1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多7.1万穗/667m2、
12.8粒/穗、1.7g(表1)。
表2 各处理的产量结构
[处理\&有效穗数
(万/667m2)\&株高
(cm)\&穗长
(cm)\&穗粒数
(粒/穗)\&千粒重
(g)\&1\&38.2\&65.0\&5.8\&17.5\&44.5\&2\&42.2\&81.3\&7.2\&27.6\&44.7\&3\&44.0\&79.5\&7.5\&29.0\&45.5\&4\&45.3\&79.5\&7.3\&30.3\&46.2\&]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结果的影响比较 通过田间测产和实收产量校正,4个试验处理的平均实收产量以处理4最高,处理1最低,2组相差285.3kg/667m2;3个施肥处理依次较无肥区增产214.2、262.1、285.3kg/667m2;处理3、4较常规施肥区分别增产47.9和71.1kg/667m2,增产率为9.5%、14.1%,经LSD测验,产量水准差异显著(表3)。
表3 产量结果及显著性测验
[处理\&小区产量(kg)\&折合单产
(kg/667m2)\& 增产(kg/667m2) \& 增产率(%) \& 差异显著性 \&Ⅰ\&Ⅱ\&Ⅲ\&平均\&较处理1\&较处理2\&较处理1\&较处理2\&F0.05\&F0.01\&\&1\&12.3\&13.8\&13.0\&13.03\&289.6\&\&\&\&\&c\&C\&\&2\&22.7\&21.5\&23.8\&22.67\&503.8\&214.2\&\&74.0\&\&b\&B\&\&3\&23.9\&26.0\&24.6\&24.83\&551.7\&262.1\&47.9\&90.5\&9.5\&a\&AB\&\&4\&24.6\&25.9\&27.1\&25.87\&574.9\&285.3\&71.1\&98.5\&14.1\&a\&A\&\&]
2.3 不同处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比较 由表4可知:4个试验处理的小麦产值分别为637.1、1 108.4、1 213.7、1 264.8元/667m2;处理2~4施肥净收益在331.3~ 521.7元/667m2,以处理4最高,较处理2高出190.4元/667m2;处理3净收益为459.6元/667m2,较处理2高128.3元/667m2;产投比处理2~4分别为2.4、3.9、4.9。
表4 试验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处理\&产量
(kg/667m2)\&产值
(元/667m2)\&施肥
成本(元/667m2)\&施肥
净收益
(元/667m2)\&增收
(元/667m2)\&产投比\&1\&289.6\&637.1\&\&\&\&\&2\&503.8\&1108.4\&140\&331.3\&\&2.4\&3\&551.7\&1213.7\&117\&459.6\&128.3\&3.9\&4\&574.7\&1264.8\&106\&521.7\&190.4\&4.9\&]
注:肥料以播种季市场价计:普通复合肥2 200元/t,小麦配方肥2 100元/t,缓控复合肥2 100元/t,脲胺氮(缓控)1 100元/t,尿素2 000元/t;小麦以收后市场收购价2.2元/kg计。
3 结论与讨论
3.1 N、P、K比例对小麦增产的影响 本次试验中,处理3的N、P、K比例为12.8∶6.5∶6.0,总量25.3kg的养分配方组合去除地力基础,1kg养分增产小麦10.4kg,较常规施肥处理的总养分减少4.1kg的同时增产小麦47.9kg;处理4的N、P、K比例为13.8∶6.0∶4.0,总量23.8kg的养分配方组合较处理3的N、P相应偏低总量减少1.5kg的养分差距,小麦增产23.2kg,净增收益62.1元。表明NPK是小麦生长重要的元素,不同配比的N、P、K,小麦产量不同,适当的增加含N量、减少含K量能够提高产量,因此需要合理配制3种元素的比例。
3.2 缓控型肥料对麦田肥力的影响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缓控型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在小麦不同阶段表现出养分供应均衡,促进产量结构合理形成与粒实饱满的肥力功能。研究表明[2],长期施用有机肥料配施常量N、P、K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的含量和有机质总量,增强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
3.3 缓控型肥料研制需注意的问题 缓控型肥料的控释效果,与土壤温度、湿度、pH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含量等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3]。因此,在研制生产供应缓控型复合肥的同时,要融合研究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养分状况以及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与产量指标,进行针对性的配方研究与推广施用,使之成为大范围农田稳产、高产而又节本增收的专用型肥料。
参考文献
[1]朱兆良,金继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2):259-273.
[2]董鲁浩.冬小麦品种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的理化特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3]孙鲁浩.缓/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A]//全国缓控释肥研究开发暨综合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68-7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