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

来源 :伊犁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每次去烈士公园散步,总看见很多中老年人挥舞着鞭子,用力地在铺着广场砖的地面上抽陀螺。这时我总要停下脚步,前去从某个大爷的手中借过鞭子,挥舞几鞭子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时总会想起少年时光,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我们那时能放开心抽几次陀螺,那简直是一件高兴得可以不要吃饭的事。当然,那时也没什么饭吃。那年月每个父母生孩子一般都是从年轻生到年老,没有哪对夫妻不生三五个以上的。大人天天要出集体工,小孩放在家里一般就是大的带小的,再大一点的就要负责看牛扯猪草。有时小的饿哭了,大的没有办法就只能陪着哭,这种时候,这些像楼梯踏步一样的孩子,往往就会都被吓哭。哭累了就在地上、凳上横直睡着。饿醒了再哭,哭累了再睡,直到父母散工回到家里,再一窝小鸡似的围着父母叫。
  那时的小孩到了读书的年龄很多父母也不让去上学,特别是女孩居多。一是小孩多了上不起学,二是家里要带弟弟妹妹,砍柴看牛扯猪草要人干活。即便是上学的孩子,一般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提着一只大篮子往田里跑,扯满一篮猪草再回到家里赶紧吃碗干硬的干薯米饭,夹几把咸菜嚼下去就往学校赶。离学校近的还好,总会少些迟到;离学校远的就苦了,常常迟到和旷课,被老师常常骂得哑口无言。尽管这样,但又觉得,父母能让你去上学是件很幸运的事,因为在学校的那几个小时可以说就是玩,就是休息。所以我们那时很多人上课的时候就偷偷趴在课桌上睡觉,回到家里也没有几个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和假期作业的。那时乡下的老师大多也是拿工分的民办教师,放了学也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干农活去了,所以对于他们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完成了还是没完成,他们也是得过且过。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学生回到家里是怎么个状况。
  我们那个时候玩陀螺是要靠自己制做的。最好的木枓是茶籽树,而茶籽树尽管我们村的山上不少,但搁在家里适合做陀螺的料却是难以找到的,因为村里的茶籽树不是随便可以砍回家的。所以我很少拥有一个像样的陀螺。
  制做陀螺也是有些技术的。陀螺是个锥体,制做的时候它的平衡度就是陀螺能旋转多久的重要因素。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陀螺很多店里都有卖。乱买一个抽几鞭就能在地上转几分钟。
  当年我们村子里有五个大小差不多的男孩,还有一个比我小一两岁的女孩小丽。我和小丽在同一个小学读书,我读五年级她读三年级。其他几个小伙伴都在家里帮着做事和带弟弟妹妹,也跟着大人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这其中我和二毛砣玩得最好,因为我们两家的屋也挨得很近,大人小孩都经常有些互相走动,并且还听大人说过我们的上辈的上辈的上辈是同一个祖宗。
  二毛砣其实按辈分喊我叫叔,是唐姓本家的。小丽则姓谢,虽不是本家,但和我们住一个村。我们整个村子除了讨进来的媳妇是别的姓氏,就只有三户人家的男主人不姓唐。这三户人家一户姓谢,就是小丽家。还有一户姓孙的,一户姓谭的。在唐姓人家的眼里,这些人都是外人,不是一个老祖宗的。我们如果和这些外姓人家闹点小摩擦,开口就会骂他们是“野崽子”,这时,他们往往就会忍气吞声,委屈地走开。
  这三户人家,其中有两户是女人带着前夫的孩子改嫁而来的。而那户谭姓人家却是来续舅舅的香火的。也就是我大伯父的儿子未婚就死了,没有后代,于是我大伯父就要他女儿生的第二个崽给他当孙子,等于是外甥过继给舅舅做崽,但一直也没有改姓。所以这些外姓人也算不上完全是什么外人,但他们在我们唐姓人那里,确实是说不起话的。这就是我们中国农村几千年来留下的劣根。
  小丽的美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按现在的时尚评什么小姐什么花的话,小丽一定能评上村花。大约她父母亲也感觉她长得美丽,就给她起了这名字。
  二毛砣那时在我们村里算得上是有名的调皮鬼。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时,淘气的他总喜欢在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叫小丽“叔娘”。刚开始叫她,她还追打过他几次。不過,我看得出她不是真的追打,或许小丽那时已经朦朦胧胧知道“叔娘”是怎么回事。或者也是碍于怕其他小伙伴羞她而表示一下气愤。小丽本来就皮肤白皙,细皮嫩肉的,这样的时候,她脸一红,更是好看。
  后来有那么一天,二毛砣再那么叫她“叔娘”时,她不再跟他计较了,也懒得去追打他了。她大约也知道这原本就是二毛砣故意逗她玩的。况且,我们三个又是经常在一起玩的。
  我的第一个陀螺是拿了我爸的一个微型放大镜从二毛砣那里换来的。二毛砣换给我的陀螺从外表看就不如他的,所以每次和他抽陀螺比赛无论小丽妹子帮我跳起来喊加油,围着陀螺放肆喊转转转,我的陀螺也转不过他的那么久。直到有一年我去外婆家过春节,用外公给我的两角守岁钱里的一角钱新票子,买了一个小伙伴的陀螺带回家,那一年二毛砣的陀螺就再也没有胜过我。二毛砣问我的陀螺是哪来的,我说是外公给我请人做的,此后二毛砣就不和我玩陀螺了。这样也好,省了不少被爸妈责骂的时候。因为那时我们在乡下那种土坪里抽陀螺,一抽就灰尘满天飞,每每抽完陀螺个个就黑鼻涕黑汗水搞得像个花脸猴子,头发衣服也全是灰,难免回到家里会遭父母责骂或挨打。
  2
  转眼到了秋天,一天二毛砣来喊我,说是去田里捉泥鳅,我当然很高兴地答应了。
  小丽还是像往常一样跟着我们玩。我和二毛砣捉泥鳅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站在田埂上守着那个半旧不新的桶子,不管是二毛砣还是我,往田埂上扔一条滑不溜秋的泥鳅时,她都要兴奋得大叫,且一边夸张地叫,一边手舞足蹈地把泥鳅捉进桶里。每每看到她这个样子,我就想笑。一笑,有时就忘了自己手里还捉着一条泥鳅,稍不留心手一抖,泥鳅一滑溜,逃之夭夭,重新回到了田里,再也难以捉到。
  捉泥鳅在那个年代也是我们小孩子一件很好玩的事。既玩了,又能用捉到的泥鳅炒了做菜改善生活。不过那个年代也不是时时刻刻就能下田捉泥鳅的,必须是秋天收完了稻子的田或者是犁翻了浸冬的田才准许下田捉泥鳅的。
  大人捉泥鳅大都是拿去公社或者学校卖给干部和老师,然后把钱存在箱底下给孩子交学费或者补给家用。我们小孩捉的泥鳅大都拿到家里就被父母亲缴获了,用个大盆或者桶子养起来,等积多了点就拿出去卖了。很多时候吃着萝卜白菜下着干薯米饭,就想起味道可口的白辣椒炒泥鳅。这种时候也好,口水一涌,干硬的薯米饭咕哝一下就吞进了肚子里。   捉泥鳅也是有讲究的。先下到水田在田里巡视,若发现泥面上有一圆圆的小孔,特别是小孔旁边如果还有些细腻的泥浆,那这个孔的深处一定有一条泥鳅或者黄鳝。我们就会心存喜悦地用右手的食指顺着小孔轻轻地慢慢往下探,探到一定的深度时手就会触到泥鳅或者黄鳝的头部,这时立即停止再往下探,然后拇指轻轻配合食指以先轻后重的过程掐着泥鳅或者黄鳝的颈部拖出来,这条泥鳅或者黄鳝就被成功捉到了。当然也有捉不到的时候,有的时候你的手指刚碰到它的头部,它迅急就往下缩或者往别处钻。如果是黄鳝,有时还会把你的手指咬一口才跑。往往这种时候我们的另一只手就会迅速和之前探试的那只形成抱状,立即尽大范围地翻转来一团大泥巴,然后在那团大泥巴里翻找。每当碰到这种情况,能捉住泥鳅或者黄鳝的可能性,一般就只有三成了,大都会跑掉。
  我没有这种“单刀直入”捉泥鳅的技能,每当发现了泥鳅的洞眼,我就用旁边的泥巴围一个圈,然后把围在圈里的水用手捧甩出去,然后再在没有水的圈子里依次把泥巴翻开,一直翻到发现猎物为止。这当然是一种最笨也是最耗时耗力的办法,但对于我这个刚到农村没几年的孩子来说,能捉到泥鳅已经就是天大的喜事了。所以往往二毛砣捉到十条泥鳅的时候我也许还只捉到一条。所以只要我连泥带水把一条泥鳅扔上田埂的时候,小丽就上前把活蹦乱跳的泥鳅捡起来,兴奋又夸张地尖叫着,把我的劳动成果拎进那个旧桶里,并且手舞足蹈地一个人围观半天。
  有一次,捉完泥鳅上了田埂,我心里想逗一下小丽,就趁她低头弯腰看桶里的泥鳅时,将手里一条滑不溜秋的小泥鳅,放入了她的衣领里。没想到的是,她简直吓晕了。小泥鳅不停地顺着她白皙娇小的脊背一路下滑,她像疯了一样地跑开去,嘴里发出吓人的惊叫,边哭边叫边跳跑回了家。
  一路上,我心里也很害怕,心脏怦怦地跳,很不是滋味。
  回到屋后,我很害怕地向我爸妈说了这件事。爸妈狠狠教训了我一顿,然后飞快地到村外的小卖部买了点糖和发饼,然后牵着我的耳朵一起往小丽家赶。
  当然,我低头耷脑,没精打采地站在了小丽的父母面前。我爸妈一个劲地向小丽父母陪不是,希望得到小丽父母的谅解。
  其实小丽父母并没对我不高兴,说都是小孩子闹着玩的,没事。还说是自家小丽娇气。要我以后好好和小丽玩,再不要吓她就是了。
  我们一家赶去时,小丽正躺在床上,她的那件纯白的连衣裙换了下来,穿了一件宽松的内衣躺在那里。她的身体依然是发抖的,像是寒风中的一片叶子,脸色蜡黄,没有了往日里的红润和活泼。
  看着小丽那可怜的样子,我真的很后悔。我真没想到那个常常像男孩一样和我们一起玩的她会那么胆小,竟然会吓成这病猫样。本来,我只是想开个玩笑,大家高兴一下。
  小丽的妈妈平常说话就柔声细气的,她平时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见我们一家过去赔不是,她倒不好意思起来,一直说,没什么,歇歇就会好起来的,没事。
  但是,小丽在家歇了一个礼拜才好。那段时间她不出来玩,甚至向学校请了假,专门在家调理。
  3
  再次见到小丽是二十年前的一天早上,在我们家属院的楼道口。好熟悉的一张脸,但又有些陌生。我特别觉得奇怪的是她的穿着打扮怎么会如此地与常人格格不入。散乱而又怪异的发型和头饰,以及与她年龄完全不搭的蕾丝裙,一看就是个不正常的女人。她手拿灰斗和扫把并无规则地东扫一下,西扫一下,嘴里语无伦次地念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词。
  这是曾经的小丽,毫无疑问。这也是现在的小丽,神经失常了,也毫无疑问。
  那天晚饭后在院内散步,我有意提起这么一个扫地的人,院子里的人说,你才看到有这么个人啊,她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来了,在我们的楼梯上东扫一下西扫一下就走,其他时间不来。边扫边念叨学雷锋,已经快有半年了。
  我很惊讶。半年,我今天才碰到。看来生活中的所谓巧遇怕也是要有缘分的。
  我期待明天早上再能遇见她。
  原来,我们院子里的人都早已习惯性地叫她“傻嫂”了。她常到这个院子来扫楼梯(她只扫楼梯,其他什么地方都不扫。楼梯也是上扫一踏步下扫一踏步,只要经过她扫了的,还是蛮干净)。大家知道她脑子有病,看起来傻乎乎的,就叫她傻嫂了。
  于是,这个院子的人就都这样叫她了。小丽也乐呵呵地应着。
  小丽成了傻嫂。傻嫂就是小丽。我无法相信这样的事实,但你又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实。我的思绪乱到了极点。
  小丽和我们这里的人没有一厘一毫的关系,大家甚至都不知道她姓甚名谁。
  她也不认识我们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她跟每个人都那么熟悉。碰到谁都傻傻地抿嘴笑一下。
  半年來小丽成了我们这个家属院的常客。我们守传达室的人也总是给她绿色通道,因为她除了扫扫楼梯,不会干损人的事,传达老伯信得过她。
  我们院子里的人也没有谁反对过她的出出进进,因为她见着小孩都是一副笑脸,从不伤害谁。就连我们这些早去晚归的上班族,都开始熟悉她的身影了。我们这院子里的人甚至逐渐适应了她的“傻乎乎”的样子,也逐渐了解了她背后的故事。
  院子里张阿姨说傻嫂曾经很正常,生得唇红齿白,身材高挑,还是某超市收银柜台的“一枝花”,许多男人们都挤着去傻嫂收银的台子买单,就为了看她那花一样灿烂的笑容。
  说傻嫂曾经还能歌善舞,常参加社区或者单位的文体活动,是一群阿姨阿姐之中很有文艺范的一个。
  其实这些,我何曾不知。
  傻嫂还生有两个女儿,都很可爱活泼,傻嫂爱得不得了。
  说傻嫂是遭遇了家庭暴力和丈夫的不断出轨,傻嫂才真的傻了。
  说傻嫂先是变得邋遢不堪,把孩子也搞得脏兮兮的,家里人看不过眼,便把孩子接回了老家,接着傻嫂就时而正常,时而疯癫起来。
  我开始算着时间点关注小丽的出现,但她根本就认不出我是她的童年伙伴,更无法和她交流。我开始了惆怅。   小丽几乎还是每天都会来我们家属院的楼道扫来扫去。一个扫把一只灰斗,有的地方她扫一下,有的地方她视若没见。她的装束打扮也几乎每天都要闹腾些花样出来,让你看了哭笑不得。
  比如她会戴上小女孩的粉色的发箍,后边有长纱小辫子拖着的那种,像只蝴蝶一样在院子里跑几圈,说她自己是香妃,是蝴蝶仙子。
  比如她会画了浓艳的彩妆来,红色的唇膏抹的满嘴都是。尤其是那绿色的眼影,感觉像千年的野草成了精。
  比如她会穿了长长的旗袍来,非说自己是得宠的贵妃,其他看客都是宫女和太监,那个颐指气使的架势,让大家啼笑皆非。
  比如她会认真地从袋子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本子,说是她抄写的雷锋日记。其实抄写着什么呢,拿过来一看,会发现是《刑法》《民法》或者有关“计划生育”的一些标语等等。
  比如她会突然带着一些彩色粉笔来,然后在我们院子的花坛边,楼梯踏步上写下“妹妹找哥泪花流”几个字。
  比如她会在雨雾迷蒙的清晨,拿着扫把灰斗独自伫立在传达室的窗前,倚窗高唱:“绒花,绒花……”。
  我慢慢觉得,我们这个院子里的人竟对这个捉摸不透的女人有了浓烈的好奇,竟会每天都期待着她的出现。不明白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心态,是同情?是嘲笑?是好玩?我想,他们不过是一群无聊的看客,无聊到了一种情感薄凉的状态。
  4
  小丽最近似乎傻得厉害起来了。
  这一天周末,小丽出现在安静的午后。院子里许多人都在午休。小丽跑到我们家属院的图书阅览室拉开一把椅子,坐了下来,那拖动椅子的声响惊醒了众人,包括我,更包括坐在小丽对面的那个胖男人。男人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了小丽一下,小丽便抿嘴回了他一个微笑,然后开始唠叨起来。她说她为了爱情,不管父母家人的劝阻反对,毅然和心爱的男人从农村老家私奔出来。
  她说她偷着从家里带出来的几百元存款,在和心爱的男人花光之后,硬催着男人去领结婚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心爱的男人是有老婆的。男人的前妻骂她是娼妇,才知道那男人已经离过两次婚了。
  小丽说男人的前妻留下了五岁儿子,就没有再回来,男人便说,不用再生孩子了。
  小丽说她还是坚持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却因为是两个女孩,便遭遇了男人全家的嫌弃。
  小丽说她刚从老家的拆迁办领到旧屋的拆迁款,男人便热情洋溢地跑去老家,接她回来。又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对她负责对她好。但就在房产证上刚刚填好了男人的名字那夜,男人就带了新的女人回来。
  小丽说着说着,便愤怒了,便爆发了,便拍打着桌面,甚至推翻了桌面的花盆,甚至站起来,手指着对面的男子,声声怒斥。男子费解却又恐惧地离开了,小丽仍旧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着,于愤怒之中摔门而去。
  大家都目瞪口呆,不禁摇头,不禁感慨,这样的经历,难怪她会变成“傻嫂”。
  我不知怎样去劝慰这样一个童年的好伙伴。因为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童年,我们的少年。我甚至也懦弱到不敢承认她是我童年的伙伴。不敢站出来为她说点什么。我只能在暗地里开始诅咒我的灵魂,嘲笑我的阴暗。
  又一天早上,小丽和一个男人一起坐在书架旁的长椅上,高兴地聊着天,玩着手机游戏,还主动跑出去买零食和饮料,我们便都以为那是小丽的男人。有管理员过去和男人攀谈,才知道这根本就是街边蹭吃蹭喝的流浪汉,见着小丽的傻冒,便热心蹭了过来。我们还没有从对那个男人的憎恶中回过神来,小丽下午又带来另一个男人,也是有着年轻的面孔,但有着赖皮的神情。小丽却热情得不得了,她说自己的男人带着坏女人回家,还把自己赶了出来,那自己也可以从街上捡男人。小丽望着那年轻男子喝着饮料的神情,就笑得仿佛夏日里绽放的荷花。
  又有一天,小丽穿戴一新,管理员好奇地凑过去,才发现她身上的衣物和鞋子上的吊牌竟然都在,大家都惊住了,忙问小丽,是不是出去偷东西了?小丽坦然地说自己男人不给自己钱,自己没吃没穿,就去商店里拿了。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小丽的病症确实是严重了起来。
  这一天小丽又打扮得花枝招展,还在酷暑天里穿上了仿貂皮的外套。她大胆地向管理员打听着物业一个男人的办公室是哪间,她说那个男人昨天给了她一杯饮料,她就爱上人家了,就要主动去追。管理员便用手指指楼梯,说:“三栋一楼,你以后就去那里,不要再来了,好不好?”小丽一路小跑着去了,管理员嘟囔着:“以后得留意了,小心跑来偷我们的东西。”这话,好像一根刺,就这样扎进了我的心中。我想,大家的心中肯定已围起了一堵墙,小丽,将是围墙外边的人了。
  越来越糟糕的事情发生了。中午的时候,物业服务中心喧闹了起来,传来小丽和一个男人吵架的声音。大家纷纷跑过去看,才知道原来是小丽跑到物业公司的经理办公室,从人家包里拿了三百元钱,恰好被回办公室的经理遇到,便争执了起来。小丽涨红了脸辩解着,说她想给心爱的男人买一套新衣服,但是自己没钱,就想找点钱罢了。
  匆匆赶来的110的警察也哭笑不得,只好把小丽拉走,警告几句,就离开了。
  没一会的工夫,却听到外边有人大声尖叫。大家都忙不迭地冲了出去,这一看,都被吓到了。小丽竟然脱去了外衣,只穿着内衣,脸上胡乱画了彩色的妆,在楼下的汽车旁,搔首弄姿,说自己是车模,说要吸引心爱的男人,来看自己的表演。并且大声地唱着“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喊着“我爱你,你知道吗?我要和你在一起”!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连阅览室看报的老大爷们都跑出去看热闹了,想挤近看,卻又不好意思,便用书报挡着半张脸,瞪大了眼睛站在人群里伸长着脖子。即便是藏在别人身后的人,也把头探过人家的肩头,有捂着嘴偷笑的,有指指点点说笑的,有仔细在小丽的关键部位看着不说话的,也有摇头叹息的。
  于是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阿嫂建议,让小丽索性全脱了,这样心爱的男人就来了。小丽竟瞪大了眼睛,满眼都是期待地问:“真的吗?真的吗?”围观的人便又大笑起来。
  我正要去把丢在地上的衣服给小丽披上,有好心的阿姨用手指着起哄的人气冲冲地指责起来,然后又把小丽的衣物给披上,好言劝着小丽把衣服穿了。并对围观的人说散了吧,傻嫂已经是个可怜的女人了,何必又来作弄她。
  人群就突然安静了下来,大家脸上写满了尴尬和惭愧,不再言笑和起哄了。
  我给110打了个电话,特别说明要来两位女警。
  警车来了,女警拉着小丽坐进了车子。闹剧结束了,看客们还在大门外叽叽喳喳。
  事后听说,有人看到小丽的丈夫那会就站在人群中。
  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小丽再出现在我们的院子里。是传达室的人不让她进了还是小丽去了别的地方,我不得而知。直到秋天的一个早上,我去上班走出传达室的门口,突然发现小丽站在我们家属院传达室的门厅前,用手接着滴落的秋雨,自言自语地说着:我想回家,我想回家。她傻傻地,静静地,孤寂地重复着……
  我开始泪眼朦胧,我想,我该为她做点什么了。
  平安这个词,祈祷各自天涯的人都平安。
其他文献
春,在路上  清新的空氣扑面而来,路上是深深浅浅的水洼,松柏更翠绿了,草也展露出鹅黄的新绿;似乎由远而近,听到了鸟儿的欢鸣声。  没有阳光的春日,有的只是感动,就这样在窗前捕捉早春的痕迹。而早春的第一场雨,我却是在无意识中才明白了她的存在。  昨夜昏暗的梦里,我曾质疑春的流连不返,却浑然不知春雨已扬扬洒洒,真情告白。  千回百转,姗姗迟来的总是春。因为这是一个孕育的季节。  陪你一起看草原    
期刊
这些年,康苏沟的晨曦、月光和小小的孩兒,都喜欢停在我肩上休憩。  男人一样的肩膀渐渐长成了她们的家乡。  每次回到康苏沟,小羊们都只顾低头吃草,它们不在意这些年我的喜悦和痛楚,也不知道它们自己吃出了一圈一圈的羊肠小道,像是自然而然送给山坡一层层的裙幔。  一年一年的,家乡依然是漫山遍野丰茂的牧草。  当我有了小孩,唤我母亲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一个中年妇女的辛苦,也会自然而然地被家乡这满山遍野的事物
期刊
江城子  一枝青枣院中生,叶盈盈,果青青。小草芊芊,何处问秋情。巷陌深深千户看,门内外,树亭亭。  闲敲棋子影声声,欲寻筝,遣怀听。回望前尘,多少是非平。曲尽待言寥落意,人不见,月初宁。  鹧鸪天  油菜花开仲夏欢,几方草垛对南山。纵横阡陌千棵树,曲直江河万亩田。  农舍后,灶膛烟,煮茶司饭应心闲。昨宵梦里依稀见,白发青丝对镜言。  江城子  星光欲困几更闲,夜阑珊,睡安然。晨间晓梦,草木尽无言。
期刊
坐对一山空  1  我在九峰山上一角,凌空之处,看见一把空椅子。这是七月,山上有些闷热,间或还飘洒几丝小雨。人群即将散去下山,而我忽然对檐廊尽头的风景产生好奇,便穿过短短的檐廊来到悬挑的平台,顿时,一股山风拂面而来。那风是从竹林与峡谷出发的,从满目的翠绿里出发的,一下与我迎面相遇。  平台上的一把空椅子,似乎充满了深意。它在等待一个人坐下。我回头望了望人群,公子君、魏君他们还在禅寺与岩壁之下驻足闲
期刊
吐峪沟,在维吾尔语里,意为“走不通的山沟”。  我以前常听到吐峪沟去写生的画家朋友说,吐峪沟怎么原始怎么古老怎么原生态怎么神秘,仿佛那里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其实,吐峪沟距离吐鲁番市不远,只有55公里(行政上属鄯善县管辖),但它仿佛是另一个风景王国。  这里,五颜六色的荒山高耸起伏,沙石交错,沟壑纵横,溢满了蛮荒时代的印迹。在它们的护持中,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吐峪沟麻扎村”,闲适地守在沟中的一片开阔
期刊
1  每次去那片胡杨林时,我都感觉是我第一次去那里,每次都带有许多疑问去叩访它们。  说它们是胡杨林,似乎有点夸张了,它们前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里面又不全是胡杨树组成,似乎是我说的那片胡杨林的子孙后代。  走进我说的那片胡杨林,它们只有几株,呈苍颜鹤发龙钟老态,枝干矮壮,枝条虬劲,没有你挨着我,我挤着你而成林。它们只有四五株,相互间隔着十多米,就那样,谁一抬头就能看到谁的样子站在那里。就这样,
期刊
沁园春·新疆好  大美新疆,迤逦三山,浩渺两盆。博峰望南北,风光无限,交河史话,妃子身馨;尼雅藏奇,格登树碑,历史车轮新旧尘。天条上,去察今访古,靖乱安民。   司晨唱响千门,見百姓荷锄刨苦根。借天时地利,夙兴夜寐,调风顺雨,栽果疏林。玉枣花前,葡萄架下,人道甘甜出艰辛。思良久,怕民情不许,守住良心。  清平乐·秋问  秋行何路?潇洒苍黄处。迎迓新冬追云雾,堪比雪花飞舞。  春留芳草无私,冬吟花
期刊
连续十年的每个农历三月十八,都是我深切思念母亲和拷问人生的日子,并且这个日子已经在我的人生岁月里,毫无疑问地成为我感情纠结的惯例。因为,在2008年的这一天里,这个世界上我最亲近的人永远地离我远去了。  确切地讲,母亲走的那天是戊子年农历三月十八,也就是公历2008年4月23日的凌晨两点,而前一天的4月22日,是我和未婚妻领取结婚证的日子,因为我们遵母亲的叮嘱,要在“5·1”这天走进婚姻的殿堂。 
期刊
出差中转,停留嘉峪关,换乘前往上海的火车,虽说15个小时的停留会非常辛苦,但内心却有些小兴奋,毕竟嘉峪关途径无数次,却从未驻足过。  嘉峪关的夏夜凉风习习,睡眼惺忪地赶到网签的宾馆,却被告知订单取消,早已客满。还好,相距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小旅馆,虽然条件较差,但老板态度谦和,单凭这份美好心情,我欣然入住。  “如果你想了解一座城市,就去坐公交车吧。”嘉峪关的早晨,阳光和蓝天干净得让人不忍直视。早餐
期刊
遍地艾叶似你飘散的发。汨罗江水,是你博大的胸怀。你吟诵的诗篇,淬炼着不朽的魂。那阙离骚,附庸风雅了多少人,一曲《天问》拔出求索的利剑,可又有几人读懂你,忠贞炽烈的赤子情怀。  楚宫诡谲,雕梁画栋变幻莫测。无路请缨的才俊空洒悲泪,恨君王不察,负无数士子济世韬晦。  长髯飘飘,怅然伫立,东流逝水,千古一人。百年后贾生与屈子重逢于河畔,惊绝也好,厌俗也罢,历史终究不过轮回。唯有一枚粽子,留给世人多少扼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