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高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型方式在全国蓬勃展开。本文以具体的文本[北师大版]为例,从情境、对话和朗读三个方面探索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 体验式 阅读教学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推进,人类对自身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关注。就此,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要重视其“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揭示了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了主体性的教学思想,为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方向。阅读到底该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创设情境,乐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要达到新课标所制定学习目标,构建主义强调“情境”不能小视,学习总是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情境”能打通感官间的界限,为学生创造一个展开联想、想象的自由空间,在良好的审美体验心理环境下形成有效的“视野整合”。
1、深情的导语引情。在日常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为学生形成一个期待的视野。教师如果能抓住与文本有关又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或是作者的喜怒哀乐,或是作者对人生个性体验,或是作者的特色讲述,都能点燃学生的阅读“兴奋灶”,引领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与文本自由深入的对话,从而进入个性体验预备阶段。例如在教学《爱什么颜色》时,教师深情地说:“我们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美丽的颜色,生活才变得美好”;教学《葡萄沟》时,教师动情地说:“同学们,我们喜欢吃葡萄吗?今天就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将一起去盛产葡萄的新疆,去观赏那五光十色的葡萄,去品尝那刚制成的味道鲜美的葡萄干;”……如此形式多样的导语设计,激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发了学生相关的体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热潮为后期的学习做了铺垫。
2、借助多媒体创情。语言描述创设的情境意味深长,但直观性有待商榷。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地再现或创设逼真的情境,使我们的学习既源于又超越真实的环境。例如在《妈妈的葡萄》的课堂上,播放音乐CAI《妈妈的爱》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更直接地体会人物心理创设情境基础。教学正如钟启泉所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技术性媒体开拓了沟通的新的维度并且导致质的变化,虚拟的沟通日益占支配的地位。”
二、移情对话,形成体验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对移情的最好诠释。文艺作品对于理性的反映,不同与哲学家的理情思辩,而更多地依靠情感思考,从而构建了作品理情交融的魅力。
1、联想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取代,我们语文老师应该使学生触发情感,唤起记忆,激起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体验阅读学习过程中,文本中的空白和未定点都是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和联想进行填补和再创造的最佳空间。学习《金色的草地》时,这样引想学生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如果小鸟来了,蝴蝶来了,你也来了,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学生可能想象到:含一片草叶在嘴里,体味青涩的味道;嗅一嗅,呼吸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在草地上打滚,感知草地的柔软,与法国大思想家歌德所说的境界契合:“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当然,联想想象既需要表象的积累,又可以丰富和扩大表象的体系,在理性的思索与感性的融合之后,产生新的人生体验,让学生飞翔于阅读的时空。
2、角色体验。情感是人心理生活中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富有浪漫色彩的部分,也是最深邃、最有创造力的部分。如果忽略了对作者情感的挖掘,风景描写将索然无味,生活现象将只是“现象”而己,所以体验式阅读教学中,针对体验情感的内容可以采用多种体验方式,诸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分角色辩论等等,引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投入到作品的意境,进行角色体验,发挥角色效应。讨论《说声“对不起”》的过程中,学生认为“‘我’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鼓起勇气、超越自我,勇敢地说出‘对不起’”外,还可以以其他的方式向对方表法“对不起”,因为情境虽一样,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异曲同工”。在学生有了这样的争执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导、点拨学生与文本和教师进行对话,即进行角色体验,走进事件,感受正视自我、超越自我自豪……学生以角色体验文本,情感得到了提升。
三、动情朗读,感悟体验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吟,要求有感情、有重音、有节奏、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收获。”可见,动情地朗读是感悟体验必不可少的手段。
1、诵读中体验。叶圣陶先生在赞许“诵读”时说:“诵读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阅读教学诵读中体验就是学生用心智去感悟和领会文本的言语,“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例如《爱什么颜色》前,为了便于学生诵读,教师自己提前制作了一个简单的MTV,从立体可感的语言中,学生领悟并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
2、感悟中提升。华师大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方先生的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一堂触动学生心灵的阅读课一定是鲜活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画里少了什么》教学后,学生再次明确集体生活需要分工合作,齐心协力,从而也提升了自己的品格。
总之,体验“是主体对所经历事件或生活的一种体认与感悟,是个体生命经验的结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不同,对于新课下如何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也各异。当然,体验式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自主、自悟和自得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点燃思维的火花,将其在碰撞交流中不断内化……
(作者单位:厦门市吕岭小学)
编辑 张华利
[关键词]小学 体验式 阅读教学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推进,人类对自身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关注。就此,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要重视其“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揭示了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了主体性的教学思想,为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指出了方向。阅读到底该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创设情境,乐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学习“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要达到新课标所制定学习目标,构建主义强调“情境”不能小视,学习总是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情境”能打通感官间的界限,为学生创造一个展开联想、想象的自由空间,在良好的审美体验心理环境下形成有效的“视野整合”。
1、深情的导语引情。在日常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为学生形成一个期待的视野。教师如果能抓住与文本有关又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或是作者的喜怒哀乐,或是作者对人生个性体验,或是作者的特色讲述,都能点燃学生的阅读“兴奋灶”,引领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与文本自由深入的对话,从而进入个性体验预备阶段。例如在教学《爱什么颜色》时,教师深情地说:“我们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美丽的颜色,生活才变得美好”;教学《葡萄沟》时,教师动情地说:“同学们,我们喜欢吃葡萄吗?今天就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将一起去盛产葡萄的新疆,去观赏那五光十色的葡萄,去品尝那刚制成的味道鲜美的葡萄干;”……如此形式多样的导语设计,激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发了学生相关的体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热潮为后期的学习做了铺垫。
2、借助多媒体创情。语言描述创设的情境意味深长,但直观性有待商榷。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地再现或创设逼真的情境,使我们的学习既源于又超越真实的环境。例如在《妈妈的葡萄》的课堂上,播放音乐CAI《妈妈的爱》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更直接地体会人物心理创设情境基础。教学正如钟启泉所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技术性媒体开拓了沟通的新的维度并且导致质的变化,虚拟的沟通日益占支配的地位。”
二、移情对话,形成体验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对移情的最好诠释。文艺作品对于理性的反映,不同与哲学家的理情思辩,而更多地依靠情感思考,从而构建了作品理情交融的魅力。
1、联想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取代,我们语文老师应该使学生触发情感,唤起记忆,激起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体验阅读学习过程中,文本中的空白和未定点都是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和联想进行填补和再创造的最佳空间。学习《金色的草地》时,这样引想学生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如果小鸟来了,蝴蝶来了,你也来了,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学生可能想象到:含一片草叶在嘴里,体味青涩的味道;嗅一嗅,呼吸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在草地上打滚,感知草地的柔软,与法国大思想家歌德所说的境界契合:“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当然,联想想象既需要表象的积累,又可以丰富和扩大表象的体系,在理性的思索与感性的融合之后,产生新的人生体验,让学生飞翔于阅读的时空。
2、角色体验。情感是人心理生活中最富有诗情画意、最富有浪漫色彩的部分,也是最深邃、最有创造力的部分。如果忽略了对作者情感的挖掘,风景描写将索然无味,生活现象将只是“现象”而己,所以体验式阅读教学中,针对体验情感的内容可以采用多种体验方式,诸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分角色辩论等等,引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投入到作品的意境,进行角色体验,发挥角色效应。讨论《说声“对不起”》的过程中,学生认为“‘我’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鼓起勇气、超越自我,勇敢地说出‘对不起’”外,还可以以其他的方式向对方表法“对不起”,因为情境虽一样,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异曲同工”。在学生有了这样的争执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导、点拨学生与文本和教师进行对话,即进行角色体验,走进事件,感受正视自我、超越自我自豪……学生以角色体验文本,情感得到了提升。
三、动情朗读,感悟体验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吟,要求有感情、有重音、有节奏、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收获。”可见,动情地朗读是感悟体验必不可少的手段。
1、诵读中体验。叶圣陶先生在赞许“诵读”时说:“诵读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阅读教学诵读中体验就是学生用心智去感悟和领会文本的言语,“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例如《爱什么颜色》前,为了便于学生诵读,教师自己提前制作了一个简单的MTV,从立体可感的语言中,学生领悟并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
2、感悟中提升。华师大语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方先生的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一堂触动学生心灵的阅读课一定是鲜活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画里少了什么》教学后,学生再次明确集体生活需要分工合作,齐心协力,从而也提升了自己的品格。
总之,体验“是主体对所经历事件或生活的一种体认与感悟,是个体生命经验的结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视角不同,对于新课下如何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也各异。当然,体验式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自主、自悟和自得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点燃思维的火花,将其在碰撞交流中不断内化……
(作者单位:厦门市吕岭小学)
编辑 张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