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成长道路的作用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l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经验、技能的积累到专业化的形成是高校教师成长中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随着职业技能的日益累积不断地提升,高校教师成长中不断地突破自我的职业技能限制,并突破了自我的专业化技能水平。这一趋势充分说明了,高校教师的成长道路中,除了拥有专业化过程,还存在与之相反的现状,即去专业化。在当前高校教育中,教师发展中的去专业化这一现象容易被忽略,但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成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专业化 成长过程 去专业化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17-01
  1.专业化发展在高校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影响
  高校教师成长过程中,首先通过知识经验的累积到专业化技能的形成,随着教师专业化技能水平的提升,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为了改善传统模式下“填鸭式教学”和“满堂灌”等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现象,教師需要通过创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个过程需要去专业化进行适当的协调。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其培养对象是18周岁以上的青年人或成年人,他们的身心发展都趋于成熟或已经成熟。专业化对于教师成长的影响归纳为下述两大方面:
  一方面,专业化的职业技能训练,会对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约束。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本科生,他可能在本科期间善于研究小学到高中的各种数学题型;当他研究生期间,会接受相应的专业化训练,并且具有明确的研究的方向,这时会针对某一个方向的题型进行钻研,例如微积分;该学生继续深造,在博士期间,会接受更为具体、更加专业化的技能训练,这时的他仅仅会对一种题型进行深入化的研究。上述这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专业化对于人们成长的局限性特征分析。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学名师、学术大师的产生必须要在制度上进行科学安排,同时要求学者们坚持自由的精神。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成长过程经历了某一专业化的知识技能训练之后,这些专业化的职业技能训练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与创新性,甚至会造成教师人格的狭窄化。
  2.去专业化在教师成长中的推动作用
  高校教师成长之路实际上是专业化与去专业化相互结合的双向路线。对于新任职的教师而言,应着力加强作为学科知识传递条件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操作性的教学法知识、班级管理知识等实践性知识的培育。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初期阶段,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便于对经验和技能的积累,这个过程中,该教师经历的是专业化的成长之路。随着他知识、技能与经验的不断累积,在教育教学中会不断地形成一套具有自身个性的教学方法,对于之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可以适当的调节与完善,不再依靠之前的完全专业化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更容易激发起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如果仅仅对教师的道路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则教出来的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一定是死知识,不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失去原有的学习兴趣,甚至连教师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去专业化是对高校教师长期以来一个专业知识教学模式的改善,不能完全取代专业化的发展。
  3.去专业化对教师成长中专业化的完善
  在当今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中,有一部分教师拥有专业知识但缺乏思想性,这一原因是由于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专业化发展(知识技能的专业化培养)所造成的。在以现状的持续发展,会使得高校教师最终变成一台只会引导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机器,使自身的成长之路变得狭窄。这一现状的持续发展,造成如今的高校教育依旧将考试看作最终目标,教师与学生的成长以发展收到了专业化的限制。有效解决这类问题,促进教师在成长中专业特性和思想含量并行,需要去专业化来完善高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弊端。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卓越教师要在学术研究领域内有很高的建树,形成自身独特的研究体系,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教师成长道路中的去专业化,主要是建立在教师成长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之上。教师不断地接受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会被一些固定的专业化知识所约束限制,应当时刻地警惕专业化带来的视野狭窄化、知识限制和个性趣味萎缩等现象,教师应该从一个整体的人的视角出发去看待教育。
  4.结论
  教师成长之路中专业化和去专业化是两个并行的通道,二者缺一不可,这两个方面在成长中没有时间先后顺序。高校教师的成长之路,通过去专业化来丰富教师的知识面,形成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性教学手段。去专业化需要以专业化为前提和基础,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调节与完善,改善了专业化当中明显的不足,促使高校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加具有生命色彩。
  参考文献:
  [1]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5.
  作者简介:
  金娜,生于1988年9月4日,汉族,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王兴辉,副教授,生于1967年10月21日,汉族,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96-01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的引领者,也是班级各项工作的协调者,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班主任工作辛苦、琐碎、繁杂。在现代教育中,班主任必须在班级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导
期刊
δ -catenin(δ -catenin) 是β -连环蛋白超家族中的粘附连接相关蛋白,在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人染色体5p15.2上的δ -catenin基因变异和人类疾病之间显著相关,这些疾病包括,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猫叫综合症、近视、阿尔茨海默病、传染病和癌症等,但δ -catenin 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研究未见报道。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种发病率高、预后差的脑损伤性疾病,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错综复杂,大量研
【摘要】欣赏坦培拉绘画艺术需要一种独特的目光,探索研究坦培拉绘画艺术更需要一种独特的气质和定力,本人在创作坦培拉实验性作品《事事如意》的过程中,静心沉潜下去,将理性和感性融汇其中。  【关键词】触摸 坦培拉画法 事事如意 感悟  【中图分类号】J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99-01  “坦培拉”一词早有耳闻,我有幸在中央美术学院培训期间,对这一西方传
期刊
【摘要】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尊重差异,增强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内容,“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从音乐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认知各民族文化,学会尊重、欣赏、包容他民族文化,完全显示出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文化内涵,对当今高校音乐教育乃至中国高校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重乐感 高校 音乐教育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常态下的市场需求之间客观存在着矛盾,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重视适应新形势的卓越人才的培养。本文从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效果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架构,是一次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卓越人才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受重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201428)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实训过程中,存在着会计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手段单一、实训指导老师实践能力不足、校外实训基地匮乏等问题。本文认为高校应在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不断充实会计实训内容、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会计实训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凯里学院应用经济学重点扶持学科基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MOOCs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设计。重点对平台的功能设计、课程的目的、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评价模式进行了阐述。并对此门课程中采用MOOCs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MOOCs 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资助项目”,课题编号:scs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35-02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于1994年作出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规定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属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31-02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师范类大学出于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师资的目的,一般都开设了本专业;综合类大学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也设有中文系和汉语言文学专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指引者,辅导员在带队进行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的过程中起到职责履行者、人际关系协调者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辅导员职业素养。笔者先后四次带领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远赴贵州、甘肃、西藏等地小学支教,本文结合笔者经历,探讨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追求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