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园行内地面覆盖的土壤微域生态效应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核桃园行内地面覆盖的土壤微域生态环境效应、确立核桃园科学省力的土壤管理措施,以盛果期早实薄皮核桃‘绿岭’为试材,通过连续4 a的行内地面覆盖,研究了园地土壤的水分、通气、矿质营养及三大微生物区系等微域生态环境的状况,结果表明:通过连续四年覆盖,0-20 cm土层,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处理及CK 2014年核桃生长期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27%、10.27%、12.15%和13.96%,最大变幅分别为1.86%、1.95%、2.17%和2.63%;20-40 cm土层,覆盖牛粪、
其他文献
茶为“国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健康、快速、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品饮好茶的人群也越来越大。名优茶消费量逐年递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广东省在九
以良种良法、名茶优质、高产、高效益闻名的浙江省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场长石梦千对新昌名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但以场示范,推动了全县良种的推广与名茶的迅猛发展,还亲自
研究植物对水分和遮阴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对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十分必要。以红景天属植物为研究对象,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过湿水分)、70%(正常水分)、60%(轻
对国内几款微机型中低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的特点,总结了各自的优势,并结合保护的功能、精度、硬件架构、控制逻辑就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1984年和1986年分别对当年产的云南、广东、江苏;省部分红碎茶(碎、片、末三种类型)进行了感官审评及冷后浑现象的观察试验,室温19.0℃(1984年)、13.5℃(1986年),3g茶样150ml沸水冲泡5mi
生态化学计量学为揭示植物养分利用状况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手段,研究不同功能群植物在区域尺度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中所产生的贡献,有助于揭示区域尺度植物元素特征的形成机制。已有研究多是从不同功能群植物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比较上进行分析,未能对每种功能群植物元素含量随地理因子和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展开探讨。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对青藏高原区域不同功能群植物(豆科、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叶
2005年和2006年3月,浙南地区受到五十年一遇的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到零下2至4℃,并下起了20mm的大雪,给浙南地区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损失惨重,乌牛早等特早生品种受冻最为严重
为探究油松细根生长与抚育间伐的关系,以黄龙山林区4种不同间伐强度(对照,轻度,中度,强度)下的油松人工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分3层(0—20,20—40,40—60cm)获取细根样品,研究了间伐强度对油松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不同间伐强度下细根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随间伐强度的增大,细根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强度间伐下0—
叶片和细根是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主要功能器官,在气候变化趋势下,研究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对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分布区,按海拔梯度(3800、3900、4000、4100、4200、4300、4400m)选择7个典型样地,在样地内对其叶片基本特征、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和细根特征(0—60cm)等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随海拔梯度升高,急尖长苞冷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