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更声依旧
文徐立忠
更声依旧年初,去铅山县河口镇。夜半,忽闻街道上有“嗒嗒----哐”的打更声,由远而近,又由近到远。开始,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打更早已废除了,何来打更声?一打听,才知这古老的河口镇,自前年元月开始,每晚有人打更了。打更人白天打扫路面,夜里打更巡逻,于是刚栽下的数百株幼樟树没有受到损害,夜里再没有发生过盗窃事件。此举是街道居民共同商定,并每户出资3元作为打更人的工资。善哉,此举!
今有家乡人来说,故乡广丰县城永丰镇,竟也更声复响。这让我油然生发了怀旧之感。半个多世纪前,我在县城永丰镇县立中学读书,每当晚自修后熄灯就寝,便有“嗒嗒----哐”的打更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清冷的月光穿过杨树照在窗前,这时校内的大挂钟正好“当当”地敲响。更声和钟声,总是一先一后,每夜每夜地延续着。当时学校设在“夫子殿”内,“大成至圣先师”的巨匾下有香火供奉。打更声响至夫子殿外,常常要停留片刻。“嗒嗒----哐”,一声声敲打,更增添了殿内的阴森。同学们在打更声中睡着了,早晨五点,睡意朦胧中,又听见打更声从远处传来,起床的铃声也同时响起。
初入校,对打更声怀有好奇。一次夜里,我们几个同寝室的农村孩子,悄悄地走出去看。在一条长长的古巷口,看见一粒豆大的火光,从巷子的那头,伴随着“嗒嗒----哐”的响声,慢慢地摇晃过来。近了,再近了,才看清打更的是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老人发现我们,停下了敲打竹梆铜锣,提起灯笼,把灯光缓缓移在我们脸上,一个一个地看过去,说:“你这几个孩子做什么还不睡?”我们嘻嘻地笑跑开了。尽管这事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回忆起来,还十分清晰。
旧时许多城镇都有人打更,一个竹梆一面锣,“嗒嗒----哐”,穿街过巷,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每夜都能准时听到打更声,为巡逻,也为了报时。这一习俗不知源于何时,它流传于我国一定有很长的历史了。老辈人对打更声还有顺口溜:“闻更声,烦恼净,长智慧,长年龄,惊盗贼,驱鬼神。”打更声,使古镇之夜变得更安静,弄巷更幽深,雨夜会变得更长,残灯迷离恍惚,多一道神秘的色彩。打更声,倘若伴随梧桐细雨,乡思的愁结会更长,对情人的思念会更深沉,人们的睡梦会更香更甜。只是打更人好辛苦!
时隔半世纪,更声今又闻,心情激动不已。想起一个名人说的:“品味漫长的历史也是一种享受。”当年打更人走的低矮狭小的街道弄巷已无处可觅了,大街小巷都铺了水泥路面,装上了照明路灯,打更人无需手提灯笼,但“嗒嗒----哐”的打更声,又让老人们听出了旧时的古朴风貌。此刻,忽有《涛声依旧》的立体音响传入耳际,让人感到历史沧桑,惟有涛声依旧。但今日的更声,虽声依旧,而时已过、境已迁了。
春天的呐喊
文许文舟(云南)
一
时光利剑击破冬的凛冽,绽放春潮泛起的花蕾。
击鼓吧,铜锣呼唤,从远方邀请一行行飞翔的紫燕,大写数行春的宣言;高歌吧,银质的唢呐,从遥远的地平线出发,又在需要稼穑的泥土里,扦插起程的誓言。
春啊,年年都用河边的柳枝写意,今年却在农人脸上泛起。厚厚的寄托陪伴种子入土,朴实的愿望铸造锋利的犁铧。
年年都在一朵朵鲜花里添上多情的一笔,今春,拔节的树枝,举着残存的冷寒,萌芽的笑意,却已预言丰收的桃李。此刻,高原被轻风抚摩,滋生浅浅的绿意。迎春花挣脱风的厚厚的棉衣,放逐蜇伏于心的欢喜。
二
凝注节令的神谕,默咏构思三冬的祷词,水带着伤痕破浪,雨为渴了一年的种子殉道。
春啊,最先在乡村露现芬芳的谜面。冰雪拥挤成溪流,时光逐波在故地。春跨过高原千山万壑,再陡峭的山坡也种上酥雨的色泽。春来到田间地角,再坚硬的泥土也敞开待孕的胎体。
闲了一冬的锄脱下锈蚀的冬装,催促着慵懒的胚芽,让萌动的希冀变成向秋天冲刺的箭镞。擦得光闪闪的锄,翻阅童谣里出产桃花的泥块,让入土的豆萌发生长的期盼。
三
思考去岁的收获,再丰硕的日子也只能温润泛黄的历史;展望明天的日子,再阴霾的天空也能被倒贴的“福”字澄明。此刻,润雨读懂时间的咆哮,时间跨过又一座断桥。
我们出发,给种子寻觅安适的胎居,让汗水找到发酵的路道。
我们出发。约上耕牛、拖拉机,到承包到户的田畴,给嫩嫩的芽叶穿上爱的襁褓,等待镰刀把收获送进山岗上的仓廪。
四
春天是流水、是冰,是烈焰、是飞翔的火星;春天是白纸,是细雨杜撰的诗稿。父亲扦插在承包地里的呐喊,浮动着辉煌的理想。
把萌动的芽当作利箭,再迷离的旅程也了无挂牵。把吐蕊的花当作笑颜,纵是失落也能蓄储前行的豪情。
春天只是一个轻轻的红口哨,或者田埂上摇曳的红纱巾。是一组下田的钢锄,正约着等不及的种子翩跹起舞……
给母亲打个电话
文冰释(山东)
有一天,同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猎人到山上打猎,发现了一只幼狼,他弯弓搭箭,一箭射中幼狼的腹部。猎人一阵惊喜,正准备去捡猎物,却发生一件他意想不到的事:一头母狼嚎叫着奔向幼狼,把幼狼护在身后,用一双令人胆寒的眼睛盯着猎人。猎人搭上一支箭,瞄准,母狼仍然一动不动地盯着猎人,丝毫没有躲避的意思。猎人愣了一下,他从母狼盈满泪水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母爱和自己的残忍,于是他放下了手中的利箭。
母狼见猎人放下箭,用嘴叼着幼狼走了,猎人望着远去的母狼和幼狼沉思了很久。
过了几天,猎人再次上山打猎,再次意外地看到了那头母狼和幼狼。幼狼躺在母狼的怀里,利箭依然直直地插在幼狼的腹部,显然已经死去。让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母狼也死了。他过去检查母狼的尸体,没有发现一处伤口。好奇心使他用刀划开了母狼的肚子,猎人再一次惊呆了,他看到母狼的肠子一节一节碎断,没有一处是完整的。
猎人傻傻地看了一会儿,用颤抖的双手挖了一个坑,把母狼和幼狼埋了,神色暗淡地下了山。从此,这位猎人再也不打猎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心灵被母狼那种无私的母爱深深的震撼了,脑子里满是“肝肠寸断”这个词,本来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悲痛欲绝、伤心欲绝的一个词,却被性格凶残的狼演绎得如此悲壮如此感人,以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母爱是世间最纯真最美好的感情,而且母爱无私,母爱不需要任何回报。小时候,母亲用结实的身板为我们遮风挡雨,把香的给婆婆,把甜的给娃娃,自己却顿顿粗茶淡饭。上学时,我们不听母亲的话,顽皮地跟别人打架,有时被人打了,受伤的是我们,而最伤心最心痛的却总是母亲。
我们参加工作后,时时刻刻为我们操心的依然是母亲。随着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母亲的担心也越来越多。总是担心我们工作失误,会给单位和国家造成损失,就整天在我们耳边唠唠叨叨。翅膀长硬了的我们,自认为能历经风雨,能抵御各种腐蚀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讨厌母亲的唠叨而离母亲远远的。即使有了空闲,即使是节假日,我们也不急着回家。哪怕把看过的电视再看一遍,玩过的地方再去一遍,我们也不愿意回到乡下去看一看白发亲娘。小时候,那种放学就往家里跑,母亲去赶街,就静静地坐在家门口等母亲的情景,早已成了过去。
想到这些,心里涌起一股对母亲的深深歉意,于是立刻打个电话回家问候母亲,问母亲身体可好?生活上需要什么?母亲在电话那头却说:别有事无事往家里打电话,我好着哩!什么也不缺,只要你们在外边平平安安的,比打一百个电话都强。
默默放下电话,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泪水却悄悄地止不住地淌了下来。
文徐立忠
更声依旧年初,去铅山县河口镇。夜半,忽闻街道上有“嗒嗒----哐”的打更声,由远而近,又由近到远。开始,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打更早已废除了,何来打更声?一打听,才知这古老的河口镇,自前年元月开始,每晚有人打更了。打更人白天打扫路面,夜里打更巡逻,于是刚栽下的数百株幼樟树没有受到损害,夜里再没有发生过盗窃事件。此举是街道居民共同商定,并每户出资3元作为打更人的工资。善哉,此举!
今有家乡人来说,故乡广丰县城永丰镇,竟也更声复响。这让我油然生发了怀旧之感。半个多世纪前,我在县城永丰镇县立中学读书,每当晚自修后熄灯就寝,便有“嗒嗒----哐”的打更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清冷的月光穿过杨树照在窗前,这时校内的大挂钟正好“当当”地敲响。更声和钟声,总是一先一后,每夜每夜地延续着。当时学校设在“夫子殿”内,“大成至圣先师”的巨匾下有香火供奉。打更声响至夫子殿外,常常要停留片刻。“嗒嗒----哐”,一声声敲打,更增添了殿内的阴森。同学们在打更声中睡着了,早晨五点,睡意朦胧中,又听见打更声从远处传来,起床的铃声也同时响起。
初入校,对打更声怀有好奇。一次夜里,我们几个同寝室的农村孩子,悄悄地走出去看。在一条长长的古巷口,看见一粒豆大的火光,从巷子的那头,伴随着“嗒嗒----哐”的响声,慢慢地摇晃过来。近了,再近了,才看清打更的是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老人发现我们,停下了敲打竹梆铜锣,提起灯笼,把灯光缓缓移在我们脸上,一个一个地看过去,说:“你这几个孩子做什么还不睡?”我们嘻嘻地笑跑开了。尽管这事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至今回忆起来,还十分清晰。
旧时许多城镇都有人打更,一个竹梆一面锣,“嗒嗒----哐”,穿街过巷,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每夜都能准时听到打更声,为巡逻,也为了报时。这一习俗不知源于何时,它流传于我国一定有很长的历史了。老辈人对打更声还有顺口溜:“闻更声,烦恼净,长智慧,长年龄,惊盗贼,驱鬼神。”打更声,使古镇之夜变得更安静,弄巷更幽深,雨夜会变得更长,残灯迷离恍惚,多一道神秘的色彩。打更声,倘若伴随梧桐细雨,乡思的愁结会更长,对情人的思念会更深沉,人们的睡梦会更香更甜。只是打更人好辛苦!
时隔半世纪,更声今又闻,心情激动不已。想起一个名人说的:“品味漫长的历史也是一种享受。”当年打更人走的低矮狭小的街道弄巷已无处可觅了,大街小巷都铺了水泥路面,装上了照明路灯,打更人无需手提灯笼,但“嗒嗒----哐”的打更声,又让老人们听出了旧时的古朴风貌。此刻,忽有《涛声依旧》的立体音响传入耳际,让人感到历史沧桑,惟有涛声依旧。但今日的更声,虽声依旧,而时已过、境已迁了。
春天的呐喊
文许文舟(云南)
一
时光利剑击破冬的凛冽,绽放春潮泛起的花蕾。
击鼓吧,铜锣呼唤,从远方邀请一行行飞翔的紫燕,大写数行春的宣言;高歌吧,银质的唢呐,从遥远的地平线出发,又在需要稼穑的泥土里,扦插起程的誓言。
春啊,年年都用河边的柳枝写意,今年却在农人脸上泛起。厚厚的寄托陪伴种子入土,朴实的愿望铸造锋利的犁铧。
年年都在一朵朵鲜花里添上多情的一笔,今春,拔节的树枝,举着残存的冷寒,萌芽的笑意,却已预言丰收的桃李。此刻,高原被轻风抚摩,滋生浅浅的绿意。迎春花挣脱风的厚厚的棉衣,放逐蜇伏于心的欢喜。
二
凝注节令的神谕,默咏构思三冬的祷词,水带着伤痕破浪,雨为渴了一年的种子殉道。
春啊,最先在乡村露现芬芳的谜面。冰雪拥挤成溪流,时光逐波在故地。春跨过高原千山万壑,再陡峭的山坡也种上酥雨的色泽。春来到田间地角,再坚硬的泥土也敞开待孕的胎体。
闲了一冬的锄脱下锈蚀的冬装,催促着慵懒的胚芽,让萌动的希冀变成向秋天冲刺的箭镞。擦得光闪闪的锄,翻阅童谣里出产桃花的泥块,让入土的豆萌发生长的期盼。
三
思考去岁的收获,再丰硕的日子也只能温润泛黄的历史;展望明天的日子,再阴霾的天空也能被倒贴的“福”字澄明。此刻,润雨读懂时间的咆哮,时间跨过又一座断桥。
我们出发,给种子寻觅安适的胎居,让汗水找到发酵的路道。
我们出发。约上耕牛、拖拉机,到承包到户的田畴,给嫩嫩的芽叶穿上爱的襁褓,等待镰刀把收获送进山岗上的仓廪。
四
春天是流水、是冰,是烈焰、是飞翔的火星;春天是白纸,是细雨杜撰的诗稿。父亲扦插在承包地里的呐喊,浮动着辉煌的理想。
把萌动的芽当作利箭,再迷离的旅程也了无挂牵。把吐蕊的花当作笑颜,纵是失落也能蓄储前行的豪情。
春天只是一个轻轻的红口哨,或者田埂上摇曳的红纱巾。是一组下田的钢锄,正约着等不及的种子翩跹起舞……
给母亲打个电话
文冰释(山东)
有一天,同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猎人到山上打猎,发现了一只幼狼,他弯弓搭箭,一箭射中幼狼的腹部。猎人一阵惊喜,正准备去捡猎物,却发生一件他意想不到的事:一头母狼嚎叫着奔向幼狼,把幼狼护在身后,用一双令人胆寒的眼睛盯着猎人。猎人搭上一支箭,瞄准,母狼仍然一动不动地盯着猎人,丝毫没有躲避的意思。猎人愣了一下,他从母狼盈满泪水的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母爱和自己的残忍,于是他放下了手中的利箭。
母狼见猎人放下箭,用嘴叼着幼狼走了,猎人望着远去的母狼和幼狼沉思了很久。
过了几天,猎人再次上山打猎,再次意外地看到了那头母狼和幼狼。幼狼躺在母狼的怀里,利箭依然直直地插在幼狼的腹部,显然已经死去。让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母狼也死了。他过去检查母狼的尸体,没有发现一处伤口。好奇心使他用刀划开了母狼的肚子,猎人再一次惊呆了,他看到母狼的肠子一节一节碎断,没有一处是完整的。
猎人傻傻地看了一会儿,用颤抖的双手挖了一个坑,把母狼和幼狼埋了,神色暗淡地下了山。从此,这位猎人再也不打猎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心灵被母狼那种无私的母爱深深的震撼了,脑子里满是“肝肠寸断”这个词,本来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悲痛欲绝、伤心欲绝的一个词,却被性格凶残的狼演绎得如此悲壮如此感人,以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母爱是世间最纯真最美好的感情,而且母爱无私,母爱不需要任何回报。小时候,母亲用结实的身板为我们遮风挡雨,把香的给婆婆,把甜的给娃娃,自己却顿顿粗茶淡饭。上学时,我们不听母亲的话,顽皮地跟别人打架,有时被人打了,受伤的是我们,而最伤心最心痛的却总是母亲。
我们参加工作后,时时刻刻为我们操心的依然是母亲。随着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母亲的担心也越来越多。总是担心我们工作失误,会给单位和国家造成损失,就整天在我们耳边唠唠叨叨。翅膀长硬了的我们,自认为能历经风雨,能抵御各种腐蚀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讨厌母亲的唠叨而离母亲远远的。即使有了空闲,即使是节假日,我们也不急着回家。哪怕把看过的电视再看一遍,玩过的地方再去一遍,我们也不愿意回到乡下去看一看白发亲娘。小时候,那种放学就往家里跑,母亲去赶街,就静静地坐在家门口等母亲的情景,早已成了过去。
想到这些,心里涌起一股对母亲的深深歉意,于是立刻打个电话回家问候母亲,问母亲身体可好?生活上需要什么?母亲在电话那头却说:别有事无事往家里打电话,我好着哩!什么也不缺,只要你们在外边平平安安的,比打一百个电话都强。
默默放下电话,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泪水却悄悄地止不住地淌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