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下)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岛素应用不当,患者遭殃
  
  可能有些患者会说:“既然胰岛素那么好,那我一发现糖尿病就用胰岛素治疗吧!”还有一部分患者认为,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比口服降糖药小,不管有没有胰岛素适应证都盲目地应用胰岛素。这都是不合适的。笔者曾在临床遇到一位张姓患者,65岁,初诊时空腹血糖8.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体型较肥胖。某医生说:“打胰岛素吧!打胰岛素您可比别人多活8年。”因而给予胰岛素18单位(早餐前10单位,晚餐前8单位)皮下注射,可他常常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所以,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
  诊断糖尿病时要判断胰岛B细胞功能状态,并综合评估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等。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如代谢紊乱不太严重,没有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应该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老张就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药治疗。用胰岛素不合适,甚至给他带来很大的健康威胁。
  低血糖是胰岛素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轻度的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头昏、乏力、心悸、出汗,而严重者可引起神志改变,甚至昏迷。老年人在70岁以后,各种功能减退,消化功能欠佳,进食量少;在低血糖发作时,使血糖升高的代偿作用也欠佳。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保持水平可适当放宽,如空腹血糖6.0~8.0mmol/L,餐后血糖8.0~10.0mmol/L。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除低血糖外,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①水肿:胰岛素有水钠潴留的作用,因此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2~3周内,可出现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一般是暂时性的,无需特殊处理。②屈光不正:在开始用胰岛素时,因血糖下降迅速,致使眼球的晶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溢出,屈光率因而下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3周左右可自行恢复。③体重增加:使用胰岛素后会出现体重增加,使用剂量越大越容易发生肥胖。因此,掌握胰岛素治疗指征和剂量都很关键,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也非常重要。为了不使体重增加太多,在应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服二甲双胍,既有助于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又可减轻体重。
  根据美国调查发现,胰岛素用药不当带来的低血糖反应,排在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之首。可见,正确选用胰岛素意义非常重大。
  
  正确选择,长期受益
  
  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其致病的主要矛盾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在治疗糖尿病时会根据不同的病期而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分泌功能进行性下降,此时,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缺乏并存;而到了后期,胰岛功能近乎衰竭,胰岛素缺乏便成为主要病因。因此,在糖尿病的早期,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的患者,应该选用一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这些药物包括双胍类(二甲双胍等)及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等)。对于胰岛功能降低至正常人1/2、空腹血糖在8.0~10.0mmol/L的患者,需加用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或餐时血糖调节剂。如口服降糖药失效或患者胰岛功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12.0mmol/L时,则需要应用胰岛素补充(每日睡前注射一次长效或中效胰岛素)或替代(停用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每日注射2~4次)治疗。
  具体到每一个患者,除病程以外,其体型胖瘦、肝肾功能水平、并发症的情况以及血糖水平均不相同。因此,在应用上述方案时,还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故患者在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时,应在内分泌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指出的是,不论使用何种药物,都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等基础治疗为前提。基础治疗,包括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情绪要稳定、肥胖者减肥,同时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等。有些患者在经过这些处理后,血糖就可满意控制。
  总之,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必须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对胰岛功能的保护。只要按照医生为不同个体制订的治疗方案来治疗,糖尿病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
  
  (编辑/唐袁媛)
  
  专家简介
  邹大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并担任《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及《糖尿病之友》杂志编委。
  
  相关链接
  
  1.常用口服降糖药
  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大类,即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①磺脲类:主要作用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目前临床应用的该类药物主要为第二代,如格列吡嗪(美吡哒)、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等,格列美脲(亚莫利)是第三代磺脲类药物。②双胍类:改善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与磺脲类药物合用,可改善继发性药物失效;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还有降低体重、调节血脂的作用。此类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格华止)。③α-糖苷酶抑制剂:延缓或减少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后血糖曲线比较平稳。主要制剂有阿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列波糖(倍欣)。④噻唑烷二酮类:即胰岛素增敏剂,直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主要制剂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艾汀)。⑤格列奈类:也称餐时血糖调节剂,近年来研制的促进胰岛素快速释放的口服降糖药物,可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主要制剂有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
  
  2.常用胰岛素
  胰岛素制剂有很多种类,按胰岛素的生产来源则又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半合成胰岛素和DNA重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根据胰岛素作用起效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制剂可以分为超短效[赖脯胰岛素(优泌乐或速秀霖)、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短效[天然胰岛素即正规胰岛素、猪胰岛素;DNA重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如诺和灵R(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优泌林R(美国礼来公司生产)、万邦林R(徐州万邦药业)和甘舒霖R(吉林通化药业生产)]、中效[中性蛋白锌胰岛素(NPH)、诺和灵N、优泌林N、万邦林N和甘舒霖N]、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超长效[甘精胰岛素(来得时或长秀霖)、地特胰岛素]5大类。另外还有预混胰岛素即双时相胰岛素,由短效或超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混合而成,主要有诺和灵30R或50R、诺和锐®30或50、优泌林70/30、优泌乐25、万苏林30R和甘舒霖30R等。
其他文献
我今年67岁,确诊糖尿病已15年。近几年,我的小腿肌肉常常会绷得特别紧,而且总有僵硬感。每到秋天,小腿的皮肤还会特别干燥;洗脚时,皮肤会出现许多红点,奇痒难忍,用各种皮肤消炎膏都解决不了问题。我想这可能与糖尿病腿部血管供血、供氧不足有关,所以我自编了一套按摩操,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但贵在坚持。  这套操每天早晨、下午各做一次。坐在小凳子上(高约20厘米),双手分别合拍左、右小腿的两侧,由上而下,再
期刊
时下,许多公园、社区为了方便群众锻炼身体,设置了各种健身器材,如坐推训练器、健骑机、漫步机等。还有很多人喜欢在铺有鹅卵石的路面上散步,觉得这样对脚底有按摩的作用。有的地方还为此特别铺设了可以踩踏的石桩,方便人们练习健步行走。那么,走石子路有什么作用,糖尿病患者是否适合从事这项活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社区医学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李东。    做好准备再上路    有观点认为,
期刊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面对天灾,我们这些智慧的、掌握了高科技的人类竟显得如此无助。此时此刻,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同胞,你们是否平安?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再一次坚强地团结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短短5个小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已乘专机抵达四川太平寺机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体以体液的形态存在。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5%~60%,它的总量和组成成分有严格规定,是维持内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体液分为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指血液及组织液,其中的葡萄糖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不允许过高或过低。  2型糖尿病患者从糖尿病前期开始,就潜在着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的问题,体内糖代谢的调节由代偿到失代偿而日益紊乱,血糖水平亦逐渐上升终至居高不下。为
期刊
过高浓度的胰岛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损伤作用    过高浓度胰岛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损伤作用,主要为:①损伤内皮细胞(EC)。EC是胰岛素损害血管效应的标靶;②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VSMC由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后者常见脂滴和髓样结构,其收缩功能降低而分泌功能亢进;血管中膜VSMC的转型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键步骤;③与脂质代谢紊乱相关。胰岛素可促进肝脏合
期刊
重视病人家属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中青年患者)家属的作用,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称家庭为患者的“人生护航舰”。这是指三类关系:配偶、亲友、朋友。糖尿病治疗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其中配偶的理解和支持至关重要。如果病人处于悲观、失望阶段,配偶应尽力帮助他渡过难关。第二是子女的关心,病人如果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子女的宽慰非常重要。第三是朋友,比如病人可以通过聊天、电话、网络与朋友、病友沟通,心理
期刊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从而引发了一个社会话题——如何孝敬患有糖尿病的父母?如何让糖尿病成为融汇子女和父母亲情的“甜蜜”疾病?在此,笔者从临床角度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常回家看看或多给父母打电话  子女应该经常和父母拉拉家常、聊聊天,问问父母的血糖控制得如何。一句简单的问候,对父母来说就是最好的“良药”。慢慢地,子女就会发现,糖尿病会变成牵系子女和父母亲情的“甜
期刊
目前全球约有2.46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时,这一数字将突破3.8亿。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是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一。心脏病已成为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预计约2/3的糖尿病患者将死于心脏病。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首先糖尿病可以导致动脉血管内膜受损和功能异常。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有调控凝血和血栓形成的功能,一旦受损,患者就容易形成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导
期刊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现任的几位副主任委员中,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的陆菊明教授是年纪最大的一位。作为国内著名的糖尿病专家、军队内分泌学科的领军人物,他的医风医德深受患者拥戴,其丰硕的临床科研成果也为同行所敬佩。    初夏的北京,午后气温骤然升高。尽管离上课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楼七层的百人大教室早已座无虚席。与往常一样,又到了糖尿病健康教育课堂的授课时间。在病友们的热切期盼中,一
期刊
糖尿病是导致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4倍。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因此,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口服降糖药不可或缺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同时集聚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因此必须采取降糖、降压、调脂、抗凝、减肥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