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根据需要人们对溶液的浓度采用了多种表示方法。稀溶液和浓溶液是人们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断,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对多少进行定义,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会产生很大的偏差。如甲认为A溶液是稀溶液,而乙认为A溶液是浓溶液。于是产生了用质量分数来客观衡量溶液的浓稀程度的方法。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溶液的浓度也不是无限增大的,如不存在80%的氯化钠溶液,物质的溶解度诠释了最大溶解能力。但从质量的角度研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有时不利于液体溶质质量分数的配置,如用硫酸配置稀硫酸很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