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琉球群岛虽然人口不多,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近代,它是日本对外扩张的重要通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充当了日本南侵东南亚的桥梁;“二战”后又成为美国的海军基地。
1609年,日本把琉球王掳到日本,逼迫他承认日本为新宗主,归萨摩管,定期纳贡。但萨摩藩主非常贪财,他一心想从琉球与中国的贸易中捞油水,所以默许琉球继续对中国称臣纳贡。如此一来,琉球就有了两个“宗主”。萨摩藩主有权决定琉球的王位继承人,但他也不反对中国派使者去执行册封典礼。而且每当有中国使节逗留琉球之时,萨摩藩王会很小心翼翼地不让中国人发现住在岛上的日本人。1866年前,清朝派过8次使节去琉球,也察觉出岛上有些不对,但又不能确定,就没太在意这事。这样就出现了琉球的“两主”局面。
日本对琉球的蚕食并不是一下子完成了,毕竟它还不敢和清政府闹翻。在强占了琉球200多年后,日本才敢把琉球国改为“琉球藩”,其顶头上司也由萨摩藩变成了日本政府。为了不至于引起公愤,日本向琉球民众许诺说琉球现有国体政体永远不会改变。
1874年,日本以为琉球遇难海民报仇为由,发动侵略台湾的战争,这也是对大清的第一次公开挑衅。最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北京专条》,把日军侵略台湾的无耻行为描述为“保民义举”,日本据此认为清政府承认了它对琉球的宗主权。大久保利通趁机向天皇献策,要对琉球王下一剂猛药,让他到日本来谢恩,断绝与中国的关系,承认自己已经是日本属国。日本政府当即命令琉球三司官池城安规等人前往东京,被琉球拒绝。此计不成,日本便来了更狠的一招。1875年7月,明治政府颁发“达书令”,要求琉球不准对清朝朝贡或派使节去祝贺新帝登基,不准接受中国的册封,作为朝贡贸易据点的神州琉球馆也必须拆除,今后琉球与中国的一切交涉事务全由日本外务省负责。
琉球国王抵死不从,它一边与日本周旋,一边向老宗主国清政府求援,同时还向英、法、荷驻琉公使发出求救信号。1876年,琉球国王派尚德宏、蔡大鼎和林世功等人秘密到了中国,与使节毛精长一起向清政府递交请愿书,细说琉球被日本欺凌的屈辱经过,请清政府一定要采取措施,保护琉球。
1877年,清驻日公使何如璋到了日本神户,琉球大臣马兼半夜里突然求见,“伏地痛哭”,并将琉球王的密函交给何如璋说,日本禁止琉球与中国交往,还要废藩,这样琉球国只有死路一条,恳请中国出面援助。何如璋等驻日使臣认为对日本这次的行为绝不能姑息纵容。偏偏此时清政府正忙着和沙俄就伊犁问题进行交涉,政府内部正打算“联日制俄”,不想因为琉球得罪日本,就拒绝了何如璋的建议,错失了遏制日本吞并琉球的最佳时机。
1879年3月8日,日本向琉球下达“废藩置县”的指令,将琉球改为冲绳县,正式将其纳入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去。4月,日本派内务大书记官松田道之率600名士兵强行进入琉球都城首里,把琉球王尚泰绑到了东京,其他反抗日本的琉球官民都被松田残酷镇压。5月10日,清政府总理衙门就日本吞并琉球一事,向日驻华公使递交抗议书,称琉球很早就向中国朝贡,中国一直承认它作为主权国家的身份。现今日本却要把它变成日本的一个县,既违背了“修好条约”,也是不尊重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行为。日本给的回复是:将琉球废藩置县属于日本内政,与中国无关。驻日公使何如璋立即驳斥了这种荒谬的说法,双方就此争论不休。
巧的是,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正好在中国访问,李鸿章便请他作为中间人出面调解,格兰特表示一定“秉公持议”。随后,格兰特提出“三分琉球”方案:中部归琉球,南部归中国,北部归日本。日本不同意“三分”的方案,提出“二分论”,即日本可以将琉球南部的宫古列岛和八重山让给中国,但条件是:中国承认琉球其他地方都属日本;清政府取消禁止日商深入中国内地的限制;日本也要享有“利益一体均沾”特权。日本之所以敢这么嚣张,是因为它清楚清政府正陷于中俄新疆伊犁之争中,根本顾不上琉球,更何况日本早已占领了琉球,清政府的话基本没什么威慑力。清政府与日驻华公使进行了8次谈判,才在1880年10月签订《琉球专条》,基本接受了日本的“二分论”。
条约一签订,就遭到以南、北洋大臣为首的实力派的反对。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改往日的妥协态度,他现在赞成的是“联俄制日”,所以他认为绝不能在琉球问题上牺牲这么多。李鸿章在当时可是朝廷重臣,也是外交事务的总负责人之一,他都这样说了,那么其他官员自然不敢有太大异议,更何况《琉球专条》确实欺人太甚。所以,清政府拒绝批准已议定好的条约。1881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听到消息后,愤然离去,还放了狠话:中国自己毁弃条约,今后日本不会再与中国商谈琉球问题。
1881年12月后,日本驻天津领事与李鸿章进行过两次非正式会晤,想探探中方的口风。1882年3月,新任驻日公使黎庶昌继续与日本交涉琉球问题。他向李鸿章汇报了他与日本大藏相松方正义的谈判结果,说“日本允许中国继续把琉球视为独立国家,同意琉球王继续向中国朝贡,接受册封”,但是日本仍然会把“琉球改为县,同时也将把琉球王放回去,担任县令一职,其子孙可世袭职位。”黎庶昌认为,只要琉球还继续向清朝纳贡,接受册封就行,至于它归谁管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李鸿章十分纠结,他觉得黎庶昌的话听起来没什么不对,但是让日本管琉球还是有些不妥,总觉得里面有猫腻。自己想不出计策,就让报总理衙门定夺。可总理衙门也没能拿出最终的解决方案,李鸿章只好批示说琉球一案暂时搁置。
反观琉球国,全国上下都反对日本,他们将复国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清政府身上。1879~1885年,奉国王之命,琉球使臣先后向清总理衙门、礼部、李鸿章、左宗棠等部门和高官递交了28封请愿书,只可惜没多少回应。
而另一方面日本又在加紧控制琉球的力度,1886年,日本内务大臣山县有朋率天皇的侍从去冲绳视察。1887年,陆军少将福原实被任命为冲绳县知事。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只字未提琉球问题,日本独占琉球也就成为既成事实。
(摘自群言出版社《大国的疤痕》 作者:赫蓝希)
(图片 以下是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部分帝王的画像。因为分不清其拼音和对应的汉字之间的关系只能不加区别地笼统贴上。琉球王身后的障扇上的盘龙图案显而易见。琉球王及周围的臣仆的明朝官服,以及琉球王手中的朝版也明示了琉球王与明王朝的臣属关系。.jpg 图注: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部分帝王的画像。琉球王身后的障扇上的盘龙图案显而易见。琉球王及周围的臣仆的明朝官服,以及琉球王手中的朝版也明示了琉球王与明王朝的臣属关系。 景泰六年(1456年)明王朝册封尚泰久为琉球中山王的诏书
1609年,日本把琉球王掳到日本,逼迫他承认日本为新宗主,归萨摩管,定期纳贡。但萨摩藩主非常贪财,他一心想从琉球与中国的贸易中捞油水,所以默许琉球继续对中国称臣纳贡。如此一来,琉球就有了两个“宗主”。萨摩藩主有权决定琉球的王位继承人,但他也不反对中国派使者去执行册封典礼。而且每当有中国使节逗留琉球之时,萨摩藩王会很小心翼翼地不让中国人发现住在岛上的日本人。1866年前,清朝派过8次使节去琉球,也察觉出岛上有些不对,但又不能确定,就没太在意这事。这样就出现了琉球的“两主”局面。
日本对琉球的蚕食并不是一下子完成了,毕竟它还不敢和清政府闹翻。在强占了琉球200多年后,日本才敢把琉球国改为“琉球藩”,其顶头上司也由萨摩藩变成了日本政府。为了不至于引起公愤,日本向琉球民众许诺说琉球现有国体政体永远不会改变。
1874年,日本以为琉球遇难海民报仇为由,发动侵略台湾的战争,这也是对大清的第一次公开挑衅。最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北京专条》,把日军侵略台湾的无耻行为描述为“保民义举”,日本据此认为清政府承认了它对琉球的宗主权。大久保利通趁机向天皇献策,要对琉球王下一剂猛药,让他到日本来谢恩,断绝与中国的关系,承认自己已经是日本属国。日本政府当即命令琉球三司官池城安规等人前往东京,被琉球拒绝。此计不成,日本便来了更狠的一招。1875年7月,明治政府颁发“达书令”,要求琉球不准对清朝朝贡或派使节去祝贺新帝登基,不准接受中国的册封,作为朝贡贸易据点的神州琉球馆也必须拆除,今后琉球与中国的一切交涉事务全由日本外务省负责。
琉球国王抵死不从,它一边与日本周旋,一边向老宗主国清政府求援,同时还向英、法、荷驻琉公使发出求救信号。1876年,琉球国王派尚德宏、蔡大鼎和林世功等人秘密到了中国,与使节毛精长一起向清政府递交请愿书,细说琉球被日本欺凌的屈辱经过,请清政府一定要采取措施,保护琉球。
1877年,清驻日公使何如璋到了日本神户,琉球大臣马兼半夜里突然求见,“伏地痛哭”,并将琉球王的密函交给何如璋说,日本禁止琉球与中国交往,还要废藩,这样琉球国只有死路一条,恳请中国出面援助。何如璋等驻日使臣认为对日本这次的行为绝不能姑息纵容。偏偏此时清政府正忙着和沙俄就伊犁问题进行交涉,政府内部正打算“联日制俄”,不想因为琉球得罪日本,就拒绝了何如璋的建议,错失了遏制日本吞并琉球的最佳时机。
1879年3月8日,日本向琉球下达“废藩置县”的指令,将琉球改为冲绳县,正式将其纳入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去。4月,日本派内务大书记官松田道之率600名士兵强行进入琉球都城首里,把琉球王尚泰绑到了东京,其他反抗日本的琉球官民都被松田残酷镇压。5月10日,清政府总理衙门就日本吞并琉球一事,向日驻华公使递交抗议书,称琉球很早就向中国朝贡,中国一直承认它作为主权国家的身份。现今日本却要把它变成日本的一个县,既违背了“修好条约”,也是不尊重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行为。日本给的回复是:将琉球废藩置县属于日本内政,与中国无关。驻日公使何如璋立即驳斥了这种荒谬的说法,双方就此争论不休。
巧的是,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正好在中国访问,李鸿章便请他作为中间人出面调解,格兰特表示一定“秉公持议”。随后,格兰特提出“三分琉球”方案:中部归琉球,南部归中国,北部归日本。日本不同意“三分”的方案,提出“二分论”,即日本可以将琉球南部的宫古列岛和八重山让给中国,但条件是:中国承认琉球其他地方都属日本;清政府取消禁止日商深入中国内地的限制;日本也要享有“利益一体均沾”特权。日本之所以敢这么嚣张,是因为它清楚清政府正陷于中俄新疆伊犁之争中,根本顾不上琉球,更何况日本早已占领了琉球,清政府的话基本没什么威慑力。清政府与日驻华公使进行了8次谈判,才在1880年10月签订《琉球专条》,基本接受了日本的“二分论”。
条约一签订,就遭到以南、北洋大臣为首的实力派的反对。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改往日的妥协态度,他现在赞成的是“联俄制日”,所以他认为绝不能在琉球问题上牺牲这么多。李鸿章在当时可是朝廷重臣,也是外交事务的总负责人之一,他都这样说了,那么其他官员自然不敢有太大异议,更何况《琉球专条》确实欺人太甚。所以,清政府拒绝批准已议定好的条约。1881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听到消息后,愤然离去,还放了狠话:中国自己毁弃条约,今后日本不会再与中国商谈琉球问题。
1881年12月后,日本驻天津领事与李鸿章进行过两次非正式会晤,想探探中方的口风。1882年3月,新任驻日公使黎庶昌继续与日本交涉琉球问题。他向李鸿章汇报了他与日本大藏相松方正义的谈判结果,说“日本允许中国继续把琉球视为独立国家,同意琉球王继续向中国朝贡,接受册封”,但是日本仍然会把“琉球改为县,同时也将把琉球王放回去,担任县令一职,其子孙可世袭职位。”黎庶昌认为,只要琉球还继续向清朝纳贡,接受册封就行,至于它归谁管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李鸿章十分纠结,他觉得黎庶昌的话听起来没什么不对,但是让日本管琉球还是有些不妥,总觉得里面有猫腻。自己想不出计策,就让报总理衙门定夺。可总理衙门也没能拿出最终的解决方案,李鸿章只好批示说琉球一案暂时搁置。
反观琉球国,全国上下都反对日本,他们将复国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清政府身上。1879~1885年,奉国王之命,琉球使臣先后向清总理衙门、礼部、李鸿章、左宗棠等部门和高官递交了28封请愿书,只可惜没多少回应。
而另一方面日本又在加紧控制琉球的力度,1886年,日本内务大臣山县有朋率天皇的侍从去冲绳视察。1887年,陆军少将福原实被任命为冲绳县知事。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只字未提琉球问题,日本独占琉球也就成为既成事实。
(摘自群言出版社《大国的疤痕》 作者:赫蓝希)
(图片 以下是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部分帝王的画像。因为分不清其拼音和对应的汉字之间的关系只能不加区别地笼统贴上。琉球王身后的障扇上的盘龙图案显而易见。琉球王及周围的臣仆的明朝官服,以及琉球王手中的朝版也明示了琉球王与明王朝的臣属关系。.jpg 图注: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部分帝王的画像。琉球王身后的障扇上的盘龙图案显而易见。琉球王及周围的臣仆的明朝官服,以及琉球王手中的朝版也明示了琉球王与明王朝的臣属关系。 景泰六年(1456年)明王朝册封尚泰久为琉球中山王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