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群众形象解析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fg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探究,现有论文多数围绕几个典型人物如马内特医生、露西、卡顿等去溯源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爱与牺牲”的人道主义体现。事实上狄更斯对《双城记》中各类群众形象的刻画描写同样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由此揭示《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局限性。
  关键词:人道主义局限性;群众形象;态度转变;《双城记》
  在1855年的一封信中,狄更斯指出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18世纪末的法国非常相似。
  他写到“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大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也许将会变成那次以后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毫无疑问,在双城记革命进程中,群众对各类人物和情节的塑造都起着关键作用。通过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追踪他对群众的态度,以此作为背景因素,间接探析其人道主义的局限性。
  《双城记》刻画的不同群众形象各有其特点,由此对群众形象进行划分,通过不同群众的形象特点来感知和把握作者的描写意图和情感指向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小说中出现的群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偶然型人群、常规型人群以及情绪型群众。
  1)偶然型群众
  偶然型群众是指碰巧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聚集的群众。他们没有明确的身份或长期目的,组织松散并且自发出现,彼此很少有互动。他们多出现于聚集围观一个事件或者事故。例如在小说开头出现的群众,当卸下来的一大桶葡萄酒掉在街上炸裂开“附近的人全都放下自己的工作,闲着的也忙起来,一起赶到出事地点喝葡萄酒……每个小坑,视其大小,都围着一小堆,或一大群人,挤来挤去。……有的人,在楼上窗子里看热闹的人的指挥下,窜来窜去堵截向别处流的一股股细流;有些人则专对付那些浸透了酒的染上酒渣色的酒桶碎片,贪馋地、津津有味地舔着,甚至大嚼着那些含酒更多的被酒泡烂的碎片……”
  同一时间,在酒店出现的雅克也是同种类型的群众,“洒的酒都喝光啦?”“一滴不剩,雅克。”“这些跟牲口一样的可怜人,”“除了黑面包和死亡外,多半难得尝到葡萄酒,或别的东西的滋味。”“咳!情況还要坏得多!这些可怜人嘴里经常尝的是苦味,过的是苦日子,雅克。”(《双城记》,32)他们都只是某种焦点的旁观者,没有真正的共同身份。
  2)常规型群众
  形成常规型人群的成员通常会参加定期安排的活动,他们有共同的重点并按常规行事。例如花钱聚集在法庭看热闹的人群,“在柱子周围和各个角落的一张张急切的脸,都尽力张望,想看到他;后排的看客都站起来,要丝毫不漏地把他看个真切;站着的人则把手撑在他们前面的人的肩上张望,也不管是否妨碍别人——为了把他看得清清楚楚,有的踮着脚尖,有的爬上窗台之类的突出物,有的站在几乎没有增加高度的东西上。”(《双城记》,59)一开始,他们在法庭上是沉默的;当总检察长说完后,人群中嗡嗡作响;当露西受到质疑时,他们的嗡嗡声变得很大。法庭的观众便是常规型人群的典型代表,他们定期来到法院并遵守法院的规则。人群在法庭上旁观,只是发表一些意见并互相讨论。不做极端或激进的行为,因此他们的行为得以确立和规范化。
  3)情绪型群众
  激烈的情绪释放使人群变得富有表现力,该类人群主要是为了表达一种或多种情绪。集体通常会陷入一种主导情绪中,例如愤怒,兴奋,欢乐或悲伤。通过跳舞、唱歌,大喊大笑来释放被压抑的情绪。
  在监狱墙角与伐木工人跳舞的场景生动地展示了情绪型群众的特征,“跳起舞来就像五千个魔鬼”“他们没有音乐伴舞,只有自己唱歌。他们合着流行的革命歌曲,踩着像一齐咬牙似的猛烈的节奏跳起舞来。任何战斗都远不如这种舞蹈那么可怕。这真是触目惊心的堕落的娱乐活动——一种本来无害的活动,却为行凶作恶所利用——把一种有益于健康的消遣变成使人愤怒,使人精神错乱,使心肠变硬的手段。其中虽然也能看到一点优美处,反而使其更丑恶,说明一切本来美好的事物被扭曲,糟踏成什么样子。那双优美的脚却在血污的泥潭中翩翩起舞,这些就是那个动乱时代的典型。”(《双城记》,263)成员们有着相似的感受和情绪,他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通过激烈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强烈感情并沉浸在过度的情绪释放中。
  需要注意的是,情绪型群众中最具浓厚色彩的便是宣泄暴力的群众,可以称之为“暴徒”,指集中于特定目的或因反对他们而产生暴力或破坏性行为的参与者,他们容易被说服并不加思索地进行暴力和破坏性行为以达到目标,时常情绪激动迷失方向。
  “他们围着一辆暗黑色的灵车和一辆暗黑色的送殡车吼叫着,嘘着”“他们嘲弄他,向他做鬼脸,而且不断哼哼,嚷嚷:“呀!暗探!啐!呀哈!暗探!还有很多祝词,太多,太生动,无法复述。”“人们把这些东西扯得粉碎,撒得满地,开心已极,做买卖的连忙关上店铺;因为,在那年月群众肆无忌惮,无所不为,是非常可怕的怪物,他们甚至已经打开了灵车的门,要把棺材拖出来了”(《双城记》,148)“这支无法无天的队伍所到之处,家家店铺都关上门。”(《双城记》,149)当他们嘲笑哀悼者时,他们会感到疯狂和热情。这样的人群过于冲动和不理性,以至于他们随性接受他人建议,从事具有破坏性的举动当做游戏,而在事后对自我行径毫无感触。在埋葬死者后,又能满意地继续寻找其他娱乐方式。
  小说中的群众,大体上由上述三类形象构成,书中着墨浓重的是表现型群众,尤其是暴徒一群体的刻画,尤为出色。但上文所举的暴徒形象远不如革命时期的暴徒色彩,前者还是以“人”的形象出现,后者则血腥色彩愈重,像是在地狱放火的“恶魔”了。
  狄更斯对不同时期群众形象的刻画反映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最鲜明的是其仍带有资产阶级性特征,作者详尽地描绘了群众革命的盲目性、疯狂性。其人道主义的核心基于宽恕和仁爱,用自我牺牲来消弭仇恨,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幻想性,体现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至于如何消除暴力以实现作者心中理想的人道主义社会,狄更斯一无所知,也无处可知,其人道主义的局限性也体现在这一点上。
  参考文献:
  [1][英] 查尔斯·狄更斯著,石永礼,赵文娟译 《双城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郭甫,《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群众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 2016。
  [3]田凤娟 刘金凤,《试析双城记中人道主义局限性》[J],《作家》, 2009。
  [英] 查尔斯·狄更斯著,《双城记》,石永礼,赵文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8页。以下出自《双城记》的引文均出自此译本,为行文简洁,后不再一一做注,仅在正文标注页码。
  (绍兴文理学院  312000)
其他文献
党!一个多以响亮、多么伟大的名称啊!它由一个个为国奉献的英雄的事迹组成的。  新中国的建造者毛泽东;“两弹元勋”邓稼先;“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返乡”的孔繁森;倡导“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邓小平……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死在战争中,不知有多少人为祖国而牺牲。他们所描绘出发来的一幅幅气势磅礴、感天动地的历史画卷,哪一幅不令人为其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九三七年在上
期刊
摘要:田汉笔下的艺术家们既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立场,他们追求的东西,往往看起来虚无缥缈不切实际,却常常是高雅圣洁的精神世界,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闪烁着那个时代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影子。  关键字:田汉;艺术家形象;戏剧  田汉作为我国戏剧领域的改革者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早在1927年,田汉创办了南国社,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他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
期刊
摘要:创作于左翼电影运动期间的《姊妹花》,以完整的叙事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描绘了三十年代的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表现一种敢于冲破阶级的进步意识,但是电影在创作表达上不可避免的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甚至被认为有着“阿Q”式的精神满足,是一部不合格的左翼电影。其影史价值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左翼电影运动;《姊妹花》;进步意识  一、引言  电影《姊妹花》是1933年明星电影公司摄制出品的中国故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网络的高速发展,素质教育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也在改变着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更好的教育方式适应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微电影拍摄是多媒体技术更好融合的一种体现,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实践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微电影、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
期刊
摘要:该文旨在解读影片《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文章主要介绍互文性的概念及分类,并从电影《伊卡洛斯》中的引用、人物塑造及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去探析电影《伊卡洛斯》与小说《1984》的互文性。笔者试图通过比较寓言性政治小说《1984》和体育纪录片《伊卡洛斯》的互文性关系,让观影者对《伊卡洛斯》所映射出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政治、体育和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伊卡洛斯》;《1984》
期刊
摘要:《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深入探讨了生活与艺术二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在学术界一直被视为研究其长篇小说艺术技巧与思想的典型。叙事距离通过对文本的主题、人物、结构和对话的控制,影响文本的审美与解读。本文研究以叙事距离为核心,对《月亮与六便士》进行文本分析、小说主题探讨的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叙事距离 《月亮与六便士》 叙事学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检索结
期刊
摘要: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往往是莫里森作品的线索之一。在其著名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社区和家庭作为群体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在佩科拉的悲剧人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种族主义的压迫下,佩科拉所在的黑人社区不仅没有做到团结互助,反而成为白人文化势力的共谋,加之伤残家庭的冷落与伤害,最终导致了佩科拉在自我憎恨中走向毁灭。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群体;黑人社区;家庭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期刊
摘要: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是一部盛唐诗歌选本,此选本不仅收录了24位诗人的作品二百余首,还标举佳篇名目和摘引佳句来分析诗人们的创作风格并进行评论,其中颇多精到的见解。他指出唐开元十五年以后,“声律风骨始备”“既多兴象,复备风骨”。殷璠开启了以“兴象”论诗的开端,唐及以后的明清之际更有文人提出“兴在象外”“兴象风神”“兴象玲珑”等评价诗歌的标准。“兴象”成为后人评价盛唐诗歌审美特质的理论范畴,是重要
期刊
摘要:祠堂是中华文明中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家族制度的重要载体,也是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象征符码。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命运走向与祠堂密切相关。一方面,祠堂是审判禁锢田小娥的道德高地,她痛恨祠堂的规矩,祠堂宣判了她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她又极力渴望祠堂对于自身的认同,渴望被白鹿村的祠堂所接纳和认可,成为其中名正言顺的一员。对于祠堂,田小娥可谓爱恨交织,既想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文主义思想为视角,重新探讨了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旋努达美传》中所体现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政治观、女权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旋努达美;人文;依翁玛  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于西方,其内容在时代更新和历史演变中发生了多次变化,但探讨的核心始终都是关于“人”的问题。大致可概括为:歌颂人的尊严和价值;表现人的聪明才智,发挥人的创造潜质;宣扬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主张人性向善;重视人的思想;
期刊